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种1次采收100年的中药材关键是打破种子 [复制链接]

1#

记得上小学的时候,课本里有一首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的最后一句是“遍插茱萸少一人”,当时对这个“茱萸”到底是做什么的根本不知道,后来才知道“茱萸”就是我们所说的山茱萸,是一味中药材。以前山茱萸都是野生的,现在为了满足供应需求,已经有人工栽培,山茱萸的生命在年以上,真的是种植一次百年受益。今天就详细说一下,山茱萸的生长规律和人工栽培方法。

山茱萸的形态特征

山茱萸主要产于河南、安徽、浙江、山东、陕西、四川等省去。山茱萸是一种多年生落叶乔木或灌木,株高2——8米。树皮灰棕色,小枝没有毛。单叶对生,叶片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渐尖,基部圆形或间楔形,上面有平贴疏毛,下面粉绿色,有白色被毛;脉腋有*褐色毛丛。伞兴花序顶生或腋生,先叶开放,花期3——4月,花小*色,4片花瓣。果期4——11月,核果长椭圆形,成熟后红色果皮肉质,种子长椭圆形。

山茱萸生物学特征

1、生长特征

(1)生命周期

山茱萸从栽植成活到衰老死亡可分为4个阶段。

a、幼龄期:从苗木移栽成活到第1次开花结果,一般需要3——8年。这一时期植株生长旺盛,枝条粗壮,顶端优势明显,分枝能力强分枝角度小。

b.、结果期:从第1次挂果到大量结果一般需要10——20年。这一时期的生长特点是树冠扩大,树体骨架基部形成,数枝的分枝角度逐渐扩大,结果枝增多,连年结果,而且具有一定的产量。

c、盛果期:由开始大量结果到树体开始衰老,一般可长达百年时间。其生长特点是树形开张,结果部位逐渐外移,花芽分化早,大小年明显,新稍生长缓慢。

d、衰老期:从树体开始衰老直到死亡。其特点是树体内干枯枝增多,内膛空虚,少量外围枝挂果,产量明显下降,生长枝生长极弱,枝稍至根颈的芽逐渐失去萌芽力,直到最后枯死。

其实这4个生长时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每一阶段年限长短主要受环境条件和管理技术的制约。采用合理的栽培管理技术,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可以延长结果时期,推迟树体衰老,能够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年生育周期

山茱萸一般在3月上、中旬开花,4月上、中旬抽稍发叶,幼果在4月上旬形成,9月下旬到10月中旬果实成熟,11月中、下旬落叶,全年生长时间天左右。

(3)树体生长发育

a、根:山茱萸根系较浅,由明显的主根和多数侧根与须根组成,侧根多呈水平方向伸展,。在湿润、疏松、肥沃的土壤中,山茱萸的主根、侧根生长平衡,根系主要分布在30——50厘米的土层处。在土壤贫瘠的石质山地,主根生长受到很大影响,根系发布浅,多在10——20厘米的土层处。春季枝芽萌动前,根系已经开始活动,秋季落叶停止生长一段时间后,根系才进入休眠期。

b、芽和枝:山茱萸萌芽力很强,其芽按性质分为腋芽和花芽。按照着生位置花芽又分为顶生花芽和侧生花芽。

山茱萸的枝条是从上年生枝顶芽中抽生出来的,通常直接着生在上年生枝顶端,分枝对生,一般可达10个左右,其枝条按照长度又可以分为果枝、中果枝和短果枝,不同树龄的结果树中,都以短果枝为主。

山茱萸的花芽为混合芽。花芽先抽生4——5厘米长的短新稍,而后在上面开花。花谢后,在短新稍上抽1——2片叶,短枝结果后叶片稍微膨大,称之为“果台”。果台叶腋的芽具有早熟性,在芽形成后,当年又能萌发抽枝,所抽生的枝被称为“果台副稍”,通常2个花芽,也有的1个花芽,另一个是叶芽。山茱萸各种类型的结果枝结果以后,都能抽生果台副稍,在当年或次年形成花芽,开花结果后的果台副稍又能抽生果台副稍,接连结果,数年之后形成了鸡爪状的结果枝群,这些结果枝群可以连续结果7——8年,甚至10年以上。

c、花:山茱萸的花芽从5月下旬到6月上旬开始分化,到8月中旬左右形成花蕾,分化过程约2.5个月时间,每个花蕾包含一整个花序,有的多达50朵小花。花蕾越冬在第2年春天开放,初花期一般在3月上旬,每花序坐果3——5个,坐果率较低,整个花期大约25天。此时日均气温应高于5℃。如果遇低温雨雪,则坐果率极低,甚至颗粒无收。

d、果实:山茱萸的果实形状和大小变化很大,可分为椭圆形、卵圆形、长卵形、圆柱形,但基本形状是椭圆形,立地条件好的地方,果实发育良好,结果不多,但果实大;立地条件差的果实多而小。山茱萸的药用部位主要是果皮,统称为“萸皮”,鲜果出鲜皮率为58——88%,出干皮率为7——18%。

山茱萸果实从4月上旬到10月中、下旬完全成熟,整个生长期为天左右,4月下旬到6月下旬是果实迅速发育时期,7——8月份是果肉干物质积累、果肉重量增加的关键阶段,这时需要加强肥水管理,才能优质高产。

2、环境条件的要求

山茱萸在我国自然分布区是长江以北,秦岭、伏牛山以南和浙江天目山区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在分布区内,大多生于海拔——米处,冬季温度最低一般不低于零下8℃,夏季最高温度不超过38℃,年平均气温14——15℃,无霜期——天,年降水量——毫米,山茱萸是喜光植物,不耐荫蔽,怕干旱,忌积水,适宜在酸碱度适中,且土层深厚,土质疏松,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上生长。

栽培技术

1、种子处理

山茱萸种子的种皮具有果胶,坚硬致密,没有透性,会阻碍种子吸水透气,而种胚又生理未成熟,不能萌发,他是属于深休眠性低温型的种子,所以需要通过低温阶段才能打破休眠而萌发。常用的种子处理方法有以下两种:

(1)浸沤处理

用50——60℃温水浸种48——60小时,再用水、尿各50%混合后浸泡种子,半月后取出,挖坑闷沤。沤坑可选择在向阳处,坑的大小根据种子的多少而定。沤坑挖好后,先在坑底铺上一层5——10厘米厚的牛粪或驴粪,粪上一层种子,如此层层交错,铺至距离坑口5厘米左右位置,然后再铺上10厘米厚的牛粪或驴粪,使中间呈鼓凸状即可;也可以把2份种子与3份粪灰(80%的牛粪和20%的草木灰)拌匀后,放入坑内闷沤,保持坑内湿润,防止坑内积水,4个月后,若种皮裂口即可取出,提前播种育苗,如果没有裂口,还要继续闷沤,直到种子萌动。

(2)层积处理

在室外阴凉干燥处挖一个深50厘米左右的坑,长和宽视种子多少而定。层积前,先把种子和湿润的细沙按1:1比例拌匀,然后在坑底铺上一层厚约15厘米的细沙,再铺放一层沙种混合体厚约7厘米,然后盖沙子厚约10厘米,如此一层沙、一层种沙混合体相间铺放2——3层,最上面覆盖细土厚约15厘米,稍高出地面,呈龟背形,以防坑内积水,坑顶盖杂草或数枝,防止鼠、兽危害。如此层积层次较多,可在层积第一层时就用稻草或麦秸等捆成一束,竖立在层积坑里,一直伸出坑顶外面,以便透气,有利于种子催芽,层积期间要经常检查天气,干旱时要洒水湿润,天气寒冷或下雨雪时要覆盖塑料薄膜,要经过5个半月种皮破裂,种胚才萌发。

2、播种育苗

播种育苗分秋播和春播,秋播一般在9月中、下旬,最迟不得超过10月中旬;春播一般在3月上旬左右,在低温处理的种子露出牙嘴时,在整好的畦上进行条播,横向开沟,行距10厘米,条宽10厘米,深2厘米,把种子拌草木灰均匀的播入条沟里,播后覆盖细肥土,厚1厘米左右,以看不见种子为度,最后盖草帘或稻草以保湿防旱。秋播的在明年2月中、下旬出苗;春播的3月下旬左右出苗,出苗后要搭棚遮阴,加强水肥管理,促进苗株生长良好。每亩用种量2公斤左右。

田间管理

1、苗期管理

出土前保持土壤湿润,防止地表干旱板结。见草就除,苗高15厘米时,可结合除草追肥一次,并按照株距8——10厘米间苗、定苗,入冬前浇一次越冬水,并加盖稻草或牛马粪。

2、定植后管理

每年中耕除草4——5次,春秋两季各追肥一次,10年以上大树,每株施腐熟人粪尿5——10公斤,施肥时间以4月中旬幼果初期效果最佳。

3、修剪

有树高1米左右时,在2月间打去顶梢,促进侧枝生长。幼树期,每年春把树基部丛生枝条剪去。修剪以轻剪为主,剪除过密、过细及徒长的枝条。主干内测的枝条可在6月间采用环剥、摘心、扭枝等方法,削弱其长势,促使养分集中,以达到早结果的目的。每年培土1——2次,成年树2——3年培土1次。

4、灌溉

在灌溉方便的地方,1年应该浇3次大水。第1次在春季发芽开花前,第2次在夏季果实灌浆期,第3次在入冬前。

采收、加工

一般定植4年后开始开花结果,能结果多年,应该在9——10月份,果实由绿变红时采收。采摘时下年的花蕾已经形成,所以要注意不要碰掉花蕾和损伤枝条。采收后除去枝梗和果柄,用炭火烘焙至果皮膨胀,防冷后挤出种子,再把果肉晒干或烘干即可。也可以把鲜果放在沸水中煮10——15分钟捞出,放在冷水中,挤出种子后,晒干果肉。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