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莓栽培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技术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加强土壤管理以达到适合蓝莓生长所需的理想土壤条件。
土壤管理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栽培措施消除限制蓝莓生长的各种障碍因子,主要包括:土壤有机质低(不足5%)、土壤酸度不够(PH大于5)、土壤结构性差(板结或漏水漏肥等)、土壤有效养分不足且不平衡、土壤微生物不丰富等。
通过松土、穴改或槽改、压绿肥、床面覆盖等可提高蓝莓根系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当土壤PH值大于5.5时,需施硫磺粉、草炭、松针等调酸,施用量根据土壤PH值高低确定,从而为蓝莓根系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2、肥料管理技术
2.1蓝莓植物需肥特点:
从整个树体营养水平分析,蓝莓为寡营养植物,与其他果树相比,体内N、P、K、Ca、Mg含量低,由于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所以施肥不当极易引起根系与树体的伤害。蓝莓的另一特点是喜铵态氮果树,对土壤中的铵态氮比硝态氮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蓝莓对氯很敏感,极易引起过量中毒,因此选择肥料种类时不要选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等。
2.2蓝莓种植适宜肥料种类:
⑴化肥与有机肥相比,蓝莓更适合营养齐全、微生物丰富、盐分低的有机肥。如:发酵鸡粪、猪粪、牛粪、各种饼肥、骨粉等有机肥。
⑵蓝莓种植适宜的化学肥料主要有:
硫铵、二铵、硫酸钾、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各种微量元素肥料等
碳铵(碱性)、硝铵(硝态氮)、氯化铵(含氯)、尿素、氯化钾(含氯)等不适合蓝莓种植。
化肥种类多,蓝莓对不同种类的化肥的反应因土壤类型及肥力高低相差很大。
氮肥:施肥试验表明,随着氮肥施入量增加,产量有下降趋势,果个变小,果实成熟期延迟,而且越冬抽条严重。因此、应因土科学合理施用氮肥。
磷肥:长白山区的非农田土壤往往缺磷,增施磷肥增产效果显著。但当土壤中磷素含量较高时(前茬旱田),增施磷肥不但不能增加蓝莓产量反而延迟果实成熟。
钾肥:钾肥对蓝莓增产显著,而且提早成熟,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但过量无增产作用反而使果实变小,越冬受害严重,并且导致缺镁症发生。在大多数土壤类型上,蓝莓适宜施钾量为硫酸钾40kg/公顷。
2.3施肥量:
蓝莓过量施肥极易造成树体伤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确定要慎重,要视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而定。对不同蓝莓产区、不同品种,应根据多年生产试验及研究结果,通过叶片分析技术和土壤分析技术,制定出蓝莓施肥指标体系,科学用于生产,从而避免习惯施肥与盲目施肥。
2.4施肥方式及时期:
高丛蓝莓可采用沟施,深度以10~15cm为宜。矮丛蓝莓成园后连成片,以撒施为主。土壤施肥时期一般是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可分2次施入,在浆果转熟期再施1次。
2.5蓝莓常见的营养缺素症
缺铁失绿症:是蓝莓常见的一种营养失调症。其主要症状是叶脉间失绿,严重时叶脉也失绿,新梢上部叶片症状较重。引起缺铁失绿的主要原因有土壤pH值过高,石灰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等。最有效的方法是施用硫酸亚铁、酸性肥料硫酸铵,若结合土壤改良掺入酸性草炭则效果更好。叶面喷施整合铁0.1%-0.3%,效果较好。
缺镁症:浆果成熟期叶缘和叶脉间失绿,主要出现在生长迅速的新梢老叶上,以后失绿部位变黄,最后呈红色。缺镁症可对土壤施氧化镁或硫酸镁来矫治。
缺硼症:其症状是芽非正常开绽,萌发后几周顶芽枯萎,变暗棕色,最后顶端枯死。引起缺硼症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不足。充分灌水,叶面喷施0.3%~0.5%硼砂溶液即可矫治。
3、水分管理技术:
3.1蓝莓需水特点:
⑴抗旱能力差
⑵喜土壤湿润,但不积水.
蓝莓属于须根系,根系分布很浅,纤细且没有根毛,一般分布在5-20cm土层内。所以也是所有果树中抗旱力最差的果树树种,需要高土壤含水量才能保持根系吸收水分的能力,一旦土壤水分不足,纤细的吸收根脱落,长时间不能恢复而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因此,保障充足的水源和灌水条件是蓝莓成功栽培的关键。
3.2蓝莓田间土壤水分经验判断:
用土铲取一定深度土壤,然后放入手中进行挤压,如果土壤出水则证明水分适宜;如挤压不出水,说明土壤水分不足,应及时灌水;如果挤压破碎,则说明土壤干旱,此时已对蓝莓根系造成损伤。
3.3水分管理措施:
保持土壤水分的措施:用锯末、松针、粉碎的玉米秸秆进行床面覆盖。
常用的灌水方法有沟灌、喷灌、滴灌和依赖土壤水位保持土壤水分的下层土壤灌溉方式。
4、病虫害防治技术:
4.1人工防治
11月下旬结合冬季修剪,剪除病枝、虫枝,清除杂草,消灭越冬的病虫。
蓝莓果实成熟期,用防鸟网或稻草人、电驱鸟器、鞭炮等方式驱赶鸟类。
4.2化学防治
4中下旬~5月上中旬,用50%多菌灵~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倍液混合防治2次,2次间隔10~15天。
8月中下旬~10月份,用50%多菌灵~倍液和80%敌敌畏乳油~倍液或2.5%溴氰菊脂乳油~倍液混合防治1~2次,具体根据田间病虫情况而定。
化学防治必须做到:果熟期前20天~采果结束期间不能用药;不能使用剧毒农药,不同农药应交替使用。
蓝莓温室大棚栽培技术
蓝莓是全球新兴的保健浆果。自20世纪80年代引种以来,蓝莓种植在我国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由于蓝莓种植对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要求较高,再加上果实成熟期集中,收获期短,鲜果保存难度大等原因,难以实现一年内蓝莓鲜果的长期供应,蓝莓种植业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为了解决这些题,年起,我们开始了温室大棚栽培试验,并形成了一整套温室栽培促成生产和管理技术。实验表明:采用温室大棚促成栽培技术,能提高蓝莓种植的地域适应性,增加产量,实现反季节生产,提高果实的商品价值,同时实现蓝莓生产的高产、优质和高效的目标。现将蓝莓温室大棚促成栽培的主要技术介绍如下。
1、日光温室大棚的建造
1.1温室大棚的选址
日光温室大棚应选择地势平坦、光照好、土壤有机质含量高、排灌方便、水土空气无污染的地点建造。在选择种植地块时要了解或测定土壤pH值和有机质含量。若是山地要尽量选择阳坡中、下部,坡度不宜超过15°,大于15°时要修筑最低8m宽的梯田。
1.2温室大棚的规格标准
温室跨度一般在8-10m左右,墙体厚度为1m,脊高4m,后墙高度3m,在后墙距地面1.5m高度横向每隔4m设一个60cm×60cm的通风口,温室长度不限;温室后墙土堆和砖砌式均可;温室间应有一定间距,间距不少于温室高度的1.8倍,以不遮光为原则。薄膜可以用以聚乙烯为主要原料的PE无滴水塑料薄膜和以聚氯乙烯为主要原料的PVC无滴水塑料薄膜两种;棚内较适合蓝莓生长的温度为20-25℃,最高不能超过30℃,最低不能低于12℃。
2、温室大棚蓝莓品种的选择
虽然蓝莓温室大棚促成栽培有更大的适应性,但为了节约成本、易于生产管理,品种选择时仍然要依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生产目的等因素进行进行综合分析,选择适宜的品种,以达到蓝莓生产与管理的边际效益。目前,我国引进、改良的蓝莓品种近个,适合在全国各气候条件下栽培。这些品种可以分为3大类:高丛蓝莓、矮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其中高丛蓝莓又分为北高丛蓝莓、南高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3种。蓝莓的各大种群各有其特点,分别适宜我国不同地域的气候条件。蓝莓品种的选择应结合不同品种的特点进行。
2.1高丛蓝莓
高丛蓝莓又分为南高丛和北高丛2类。南高丛的特点是耐湿热,抗寒性较强,树高2m左右,果实较大,果实直径为1cm左右,对低温的要求量约为h左右,即使在无霜期为d以上的地域也能栽培,露地栽培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发展,在北方进行温室种植可选用该系列品种。北高丛抗寒性强,但不耐旱、涝,树高1-3m,果实较大,品质好,风味佳,要求生长期在d以上,露地栽培适宜在我国的南方高海拔地区和长江以北大部分地区种植,北方地区也可以利用保护地种植。
2.2半高丛蓝莓
半高丛蓝莓与北高丛蓝莓一样,需要生长日数为d以上。其特点是抗寒性强,树高在1m左右,果实比矮丛蓝莓大,但比高丛蓝莓小,属中型果实,对土壤条件要求较高,露地栽培适合我国华北、西北、东北地区。由于半高丛的果实较小,风味和果实颜色不及高丛果实,如果大棚以生产鲜果为目的,不宜选择半高丛品种。
2.3矮丛蓝莓
矮丛蓝莓生长期较短,约在-d间。矮丛蓝莓的特点是抗旱、抗寒能力强,树高30-50cm,果实较小,宜作加工原料,也适合家庭盆栽和庭院养殖。露地栽培适宜在我国东北地区,不宜作为大棚种植的选择品种。
2.4兔眼蓝莓
兔眼蓝莓生长日数在d为宜。其特点是耐湿热、抗旱能力强,抗寒能力差,对土壤条件适应性较强。树体高大,最高可达10m,寿命长,常绿,果实大而硬,但风味欠佳。露天栽培适宜在长江流域以南发展。因其树体高大,晚熟等原因不适宜利用温室大棚反季促成栽培。因此,温室大棚蓝莓栽培所选择的品种应以高丛蓝莓的系列品种为宜。
3温室大棚蓝莓的土壤条件及土壤改良
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含水性、透气性、排水性等条件对蓝莓生长会产生重大影响,是蓝莓能否种植成功的重要前提。
3.1土壤酸碱度
蓝莓喜酸性土壤,大多数蓝莓可以在pH值在4.3-5.3的酸性沙质土壤中正常生长,但是不同蓝莓品种对土壤pH值要求范围不同。高丛适宜的土壤pH值为4.3-4.8,而以4.5为最好,其pH值下限为3.8,低于3.8则对植株生长造成伤害。选用土壤pH值要在7.0以下,以4.0-6.0为最适。
3.2土壤有机质含量
蓝莓适宜在有机质含量为3%-15%的土壤环境中生长,高丛蓝莓尤其需要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必须在有机质含量3%以上的土壤中才能健康生长。
3.3土壤通气性、保水性
蓝莓栽培的有效土层一般要保持在50cm左右,确保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在蓝莓栽培中至关重要,尤其是高丛蓝莓要求有更好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一般的土壤三相分布为固相45%-50%、气相和液相分别为20%-30%程度较为理想,但蓝莓栽培地的土壤气相和液相的综合值如果达到55%-60%程度最为理想。为了达到土壤三相的较为合理状态,可以采用进行30-40cm的深耕,然后根据土壤条件,适当加入腐熟的苔藓、锯末、牛粪等混入土壤中,之后在栽种苗木时要打30cm高的垄台,这样就可基本满足蓝莓生长要求。
3.4土壤酸碱度的调节方法
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土壤主要存在的问题是pH值偏高,温室大棚栽培可以在种植前制作适合蓝莓生长的有机土,但也很难完全达到品种对土壤pH值的要求,所以在栽种前要对土壤进行酸碱度的调节。目前国内外采用的较普遍的土壤调节方法就是施用硫磺来调节土壤pH值。硫磺对土壤的pH值调节主要特点是效果持久稳定。硫磺施入土壤中后,需要30-50d分解后才能起到调节土壤pH值的作用。土壤pH值的调节目标确定在4.5为宜,如果经过调节未达到预期目标,可以采用90%水溶性硫磺喷洒的方法进行第2次调节。在沙质土壤条件下,每降低1个百分点,可按15g/m2水溶性硫磺的标准处理,其他土质用量为沙质土的2倍。但水溶性硫磺每次施用量以不超过kg/hm2为宜,必须超量施用的情况下,要分春秋2次来施用。
4、温室大棚蓝莓定植密度与品种的搭配
4.1定植密度
在露地栽培中,高丛蓝莓一般采用1.0m×2.0m的株行距;利用温室进行促成栽培一般要求栽培密度略高于露地,株行距一般选用0.5m×1.5m的距离比较合适。
4.2整地
一般露地种植定植穴的规格为1.0m×1.0m×0.5m。定植穴挖好后,将取出的泥土掺入磨碎的松树皮和泥炭或松林下的腐殖土等,混合均匀后回填入穴内,回填土要高出地面20-30cm,在土壤酸度不够的情况下可掺入适量硫磺粉。温室栽培可借鉴露地栽培的整地方法,但是一定要比露地栽培整地的深度和程度高,一般最好是全面整地,利用园土50%,再加入50%的草炭、腐叶土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通气性。整地后作成高为20-30cm的畦,栽植时直接将苗木植入即可。
4.3品种配置与定植时间
高丛蓝莓自花可以结实,但几个品种搭配可明显提高结实率。所以在进行蓝莓温室大棚促成栽培时,选用的高丛蓝莓最好要配置两个以上品种相互授粉,以提高产量和品质。主载品种与授粉树配置比例一般为2-3∶1。1年生苗的定植深度在15-20cm,苗木每增长1a,一般的定植深度要增加5cm,要覆土踩紧压实。如果利用钵苗,一年四季均可定植。
5、温室大棚蓝莓生产管理技术
5.1施肥
蓝莓对肥料的需求量很低,在土壤酸度满足的情况下,一般只需施入少量N肥,过多施肥往往会导致肥料过量而伤害树体,影响产量。禁止使用硝态N,用尿素较好。在施用K肥时,切忌施KCL,可使用K2SO4等。生产上应尽量施用有机肥和农家肥如猪、牛粪。也可以播撒绿肥如白三叶等。施肥方法一般以沟施为宜,可有效减少肥水流失。施化肥时沟宽20-25cm,沟深10-15cm;秋、冬季施农家肥或压青时,沟宽30-35cm,沟深35-40cm;绿肥则通过翻挖压青埋入土中;施肥时间一般是在萌芽、果熟和采后分3次供肥。
5.2灌水
蓝莓根系分布浅,喜湿润,及时灌水十分必要。灌水需要注意水源和水质,深井水一般pH值偏高,且钠和钙含量高,长期使用会影响蓝莓的生长和产量,可在灌水时用硫酸将pH值调至4.5左右再灌,但应间隔3次灌水再灌1次酸水。
5.3温度控制
促成栽培的关键是要打破蓝莓的花芽分化期和休眠期,棚内较适合蓝莓生长的温度为20-25℃,最高不能超过30℃,最低不能低于12℃。高丛蓝莓的需冷量要在0-7.2℃的低温状态下,积累时间-h。低温要求量不足时会造成发芽不良,开花不足,影响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实现蓝莓错季生产的关键就是适时调整蓝莓的休眠时间,值得注意的问题是,不管提前休眠进入低温状态,还是休眠完成后转入生长期,温度的控制一定要缓慢进行,不可短时间内温差过大,以免影响蓝莓的生长发育。大棚内处于密封状态,因为蓝莓呼吸作用和土壤有机物分解等可使棚内气体成分发生很大变化,会影响蓝莓的生长,所以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换气;一般在不使大棚温度下降到12℃以下的情况下,每天11∶00打开通气道,16∶00关闭。
5.4大棚蓝莓整形修剪
幼树期修剪。此期以去花芽为主,目的是扩大树冠,增加枝量,促进根系发育。定植后第2、第3年春疏除弱小枝条,第3、第4年仍以扩大树冠为主,但可适量结果。一般第3年株产应控制在1kg以下,以壮枝结果为主。成龄树修剪。此时修剪主要是控制树高,改善光照条件,以疏枝为主,疏除过密枝、细弱枝、病虫枝以及根蘖。根势较开张品种疏枝时去弱留强;直立品种去中心干,开天窗,留中等枝。大枝结果最佳结果树龄为5-6年生,超过要及时回缩更新。弱小枝抹除花芽,使其转壮。成年树花量大,要剪去一部分花芽,一般每个壮枝留4-6个花芽。
6、温室大棚蓝莓授粉
温室大棚种植蓝莓时,授粉方法最好选择蜜蜂授粉与人工授粉相结合的方法。每个温室大棚内可在开花期放置一个蜂箱,通过蜜蜂进行授粉,但会出现个别遗漏的地方,这时需要采用人工授粉补救,也可以喷洒低浓度的赤霉素促进果实膨大。试验效果表明,放养蜜蜂是目前最经济高效丰产的办法。
7、温室大棚蓝莓采果
高丛蓝莓的果实成熟期不一致,一般采收持续3-4周,所以采收要分批采收,一般每隔1周采果1次。采收后放入塑料食品盒中,再放入浅盘中,运到市场销售,应尽量避免挤压、曝晒、风吹雨淋等。
蓝莓的土壤管理要点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土壤疏松、多孔、通气良好。土壤管理的主要目标是创造适宜根系发育的良好土壤条件。
(一)果园管理制度
1.清耕在砂土上栽培高丛蓝莓采用清耕法进行土壤管理。清耕可有效控制杂草与树体之间的养分竞争,促进树体发育,尤其是在幼树期,清耕尤为必要。
清耕的深度以5~10cm为宜。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过分深耕不仅没有必要,而且还易造成根系伤害。
清耕的时间从早春到8月份都可进行,入秋后不宜清耕,对蓝莓越冬不利。
2.台田地势低洼、积水、排水不良的土壤(如草甸、沼泽地、水湿地)栽培蓝莓时需要修台田。台面通气状况得到改善,而台沟则用于积水,这样既可以保证土壤水分供应又可避免积水造成根系发育不良。但是,台面耕作、除草无法机械操作,需人工完成。
3.生草法生草法在蓝莓栽培中也有应用,主要是行间生草,行内用除草剂控制杂草。生草法可获得与清耕法一样的产量。
与清耕法相比,生草法具有明显保持土壤湿度的功能,适用于干旱土壤和粘重土壤。采用生草法,杂草每年腐烂积累于地表,形成一层覆盖物。生草法的另一个优点是利于果园工作和机械行走,缺点是不利于控制蓝莓僵果病。
4.土壤覆盖蓝莓种植要求酸性土壤和较低的地势,当土壤干旱、pH高、有机质含量不足时,就必须采取措施调节上层土壤的水分、pH等。除了向土壤掺入有机物外,生产上广泛应用的是土壤覆盖技术。土壤覆盖的主要功能是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温度、保持土壤湿度、降低土壤pH、控制杂草等。矮丛蓝莓土壤覆盖5~10cm厚的锯末,在3年内产量可提高30%、单果重增加50%。土壤覆盖可以明显提高蓝莓树体的抗寒能力,这一点在东北地区蓝莓栽培中具有重要意义。从提高抗寒力角度看,土壤覆盖使用锯末和草炭效果较好。
土壤覆盖物应用最多的是锯末,尤以容易腐解的软木锯末为佳。用腐解好的烂锯末比未腐解的新锯末效果好且发挥效力迅速,腐解的锯末可以很快降低土壤pH。土壤覆盖如果结合土壤改良掺入草炭效果会更加明显。
覆盖锯末在苗木定植后即可进行,将锯末均匀覆盖在床面,宽度1m、厚度10~15cm,以后每年再覆盖2.5cm厚以保持原有厚度。如果应用未腐解的新锯末,需增施50%的氮肥。已腐解好的锯末,氮肥用量应减少。
除了锯末之外,树皮或烂树皮作土壤覆盖物可获得与锯末同样的效果。其他有机物如稻草、树叶也可作土壤覆盖物,但效果不如锯末。
5.覆地膜地面覆盖黑塑料膜可以防止土壤水分蒸发、控制杂草、提高地温。如果覆盖锯末与黑地膜同时进行效果会更好。但如果覆盖黑地膜时同时施肥,会引起树体灼伤。所以在生产上首先施用完全肥料,待肥料经过2年分解后,再覆盖黑塑料膜。
应用黑塑料膜覆盖的缺点是不能施肥,灌水不便,而且每隔2~3年需重新覆盖并清除田间碎片。所以黑塑料膜覆盖最好是在有滴灌设施的果园应用,尤其适用于幼年果园。
(二)土壤改良技术
如果选择栽植蓝莓的土壤pH过高或过低、偏粘、有机质含量过低,在定植以前应对土壤结构、理化性状等做出综合评价,有针对性地进行改良,以利于蓝莓生长。
1.土壤pH过高的调节土壤pH是限制蓝莓栽培范围扩大的主要因素。土壤pH过高常造成蓝莓缺铁失绿,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甚至植株死亡,这类土壤必须进行改良。当土壤pH>5.5时,就需要采取措施降低土壤pH。最常用的方法是土壤施硫磺粉或(Al)2(SO4)3。施硫磺粉后1个月土壤pH迅速降低,第二年仍可保持较低的水平。在定植前一年结合整地将硫磺粉均匀撒入地中,深翻混匀。硫磺粉要全园施用,不要只施在定植带上。表1-1是每m2砂土或壤土使用硫磺粉降低土壤pH时的用量,m2pH4.5以上的砂土pH每降低0.1需施硫磺粉0.kg,壤土则需1.kg。(Al)2(SO4)3的使用量是硫磺粉的6倍。此外,土壤覆盖锯末、松树皮,施用酸性肥料以及施用粗鞣酸等均有降低土壤pH的作用。
2.土壤pH过低的调节当土壤pH低于4.0时,由于重金属元素供应过量,会造成重金属中毒,使蓝莓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此时需要采取措施增加土壤pH,最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是施用石灰。石灰的施用也应在定植前一年进行。施用量根据土壤类型及pH而定。
3.改善土壤结构及增加有机质当土壤有机质含量<5%时及土壤粘重板结时,需要掺入有机物料或河沙等。掺入河沙虽然能改善土壤结构,疏松土壤,但不能降低土壤pH,而且使土壤肥力下降,因此最好是掺入有机物料。最理想的有机物料是腐苔藓和草炭,掺入后不仅增加土壤有机质,而且还具有降低pH的作用。此外烂树皮、锯末及有机肥也可作为改善土壤结构掺入物。应用烂树皮和锯末时以松科材料为佳,并且配以硫磺粉混合施用。
土壤中掺入有机物可在定植时结合挖定植穴进行,一般按园土与有机物1∶1(体积比)混匀填入定植穴。土壤掺入有机物料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缓冲能力,避免土壤温度剧变,降低pH,增加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菌根真菌发育,从而提高产量和果实品质。土壤掺入有机物料在蓝莓栽培中已是一种常规措施。
蓝莓栽培技术要点
1、建园
种植蓝浆果需要pH4.5-5.5的酸性土壤,选址时应优先考虑这一关键因子。宜选择土壤疏松、有机质含量高、有水源的向阳面地块。我国长江以南酸性土地区,大部分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土壤贫瘠偏粘重,排水不畅,需要进行适当改良。高丛蓝浆果的株行距为(1.5-2.0)米×(1.5-3.0)米,兔眼蓝浆果则为(1.5-2.0)米×(2.5-3.0)米。定植前开挖定植沟或定植穴,并掺入腐熟的松树皮、松针或锯木屑等。定植时间以早春萌动前最安全,冬季相对比较湿润的地区也可选择在秋、冬季定植;定植深度比在苗圃时略深;栽后宜用植物的有机残体进行覆盖,如粉碎的玉米杆、松树皮、松针及苔藓等。覆盖既有利于保墒,也有利于防止杂草生长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及肥力。
由于蓝浆果自花授粉结实不良,异花授粉可明显提高蓝浆果的产量和品质,因此在定植园中至少应配置花期相近的2个品种。
2、施肥及灌溉
蓝浆果对肥料的需求水平相对较低,在土壤较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的情况下一般不施肥或少施肥,或根据土壤分析及叶片分析结果追施所缺少的某些元素。如土壤贫瘠,则需施有机肥和氮、磷、钾等矿质肥。一般认为施肥的三要素比例(氮∶磷∶钾)可以是1∶2∶1。中等肥力的土壤按有效成分计,幼年果园每亩施氮4kg、磷8kg、钾4kg,以后根据生长情况逐年增加,增产效果明显。硝态氮肥对蓝浆果有害,应施铵态氮肥。施肥时可根据土壤的酸碱度选用不同的铵态氮肥。氯离子容易对蓝浆果致害,在施用钾肥时应禁止施氯化钾,应施硫酸钾。
在干旱的地方进行灌溉,可大幅度提高产量。在寒冷地区进行灌溉还可减少冻害。灌溉的最佳量是在保证排水的情况下尽量提供充足的灌水,在雨水过多时要注意及时排干积水,防止涝害。
3、修剪
高丛蓝浆果和兔眼蓝浆果的修剪方法有所不同,要区别对待。对高丛蓝浆果来说,修剪的主要目的是调节当年结果与下年的结果潜力,幼树要保持地上部与地下部的平衡,促进树冠长成;直立生长的品种,可以把中心枝疏去几枝,开张树宜剪去一部分下垂枝。在花芽量有余的情况下,可以把较弱小枝疏去,衰老枝给以更新。
兔眼蓝浆果修剪总的原则是修剪宜轻。幼树主要是去除下部枝条,修剪树冠中部部分枝条以免过分拥挤。对老树,主要是防止树冠过高、过密。
4、植物保护
土壤耕作是一种除草松土的措施,但蓝浆果根系浅,宜浅耕。要慎用化学除草剂。从目前种植情况看,蓝浆果有较强的抗病虫害能力,一般情况下危害不严重。若不采用防护措施,目前最主要的损失来自鸟害,在果熟期可用防鸟网保护。
蓝莓引种栽培的几个关键问题
园地选择及土壤改良
蓝莓栽培对土壤条件要求严格,如果园地选择不当,则易引起树体生长衰弱,结果不良,甚至,整株死亡。在各地引种时应注意满足以下几个条件:土壤pH值4.0~5.5,最好是4.5~5.0;土壤有机质含量>5%;土壤疏松、湿润,但不积水;有充足的灌水条件及设施。
盐碱、粘重及钙质土壤栽培蓝莓往往造成严重缺铁而引起死亡,在园地选择时尽可能避免。在我国北方的山东、辽宁、河北等地,大部分土壤属于中性沙壤土,栽培蓝莓时要进行土壤改良,主要掌握两个方面:①调酸。最有效的方法是用硫磺粉。根据试验,每平方米土壤施入硫磺粉~克,可使土壤pH值降至5.5左右,其效果可维持5年。土壤调酸应在定植前一年进行,并且全园调节。如果用硫酸铝调酸,施用量是硫磺粉的6倍。②增加有机质。挖宽50厘米、深40厘米的定植沟,有机质、有机肥、原土按1∶1∶1的比例进行改土。有机质最好用酸性草炭。如果用锯末、树皮等必须先堆放一年以上,完全腐解后再使用。
菌根问题
蓝莓的根系专性寄生杜鹃花科菌根,菌根对蓝莓养分和水分吸收及抵抗不良环境条件有极其重要作用。如果缺少菌根,则生长不良,植株死亡。智利、以色列在引种栽培蓝莓时都因缺少菌根而失败,造成严重损失。我国的东北东部山区及长江以南山区,有野生越桔分布,土壤中有土著菌根真菌,引种栽培时,可不考虑菌根问题。而河北、山东、辽宁等地土壤中没有土著菌根真菌,引种栽培时必须考虑。为解决这一问题,吉林农业大学从加拿大引入蓝莓专用菌根真菌10个种,并结合组织培养,实现了菌根化苗木培养。
冷温需要量
高丛、半高丛及矮丛蓝莓需要~小时冷温需要量(7.2℃以下低温条件)。如果冬季满足不了冷温需要量的要求,则只长树,不开花,并且树势衰弱,病虫害严重。
根据栽培目的选择品种
兔眼、高丛和半高丛中的大果类型蓝莓,一般可作鲜果栽培,果农可选择这三类中品质比较好的品种进行庭园或小面积栽培,生产鲜果,市场销售。但矮丛蓝莓的所有品种和半高丛蓝莓中的大部分品种果实很小。如矮丛中的美登、单果重只有0.6克,半高丛中的北村单果重只有0.7克,而且采收时果皮易破裂,果实只能作加工原料,如果没有加工厂家收购合同,则农户不宜栽培。
气候条件
高丛、半高丛和矮丛蓝莓喜冷凉,湿润气候条件。在生长季节高温、干旱少雨地区栽培时,如果没有喷灌设施则不宜栽培。否则,连续35℃以上高温若持续15天以上,则会由于光合作用停止、呼吸作用增强,树体养分消耗过度,而引起早期落叶。
蓝莓实用栽培技术
蓝莓学名越桔,属于杜鹃花科越桔属植物。由于果实呈蓝色,原产和主产于美国而俗称“美国蓝莓”。蓝莓果实平均重0.5~2.5g,最大重5g,果实色泽美丽、悦目、蓝色并被1层白色果粉,果肉细腻,种子极小,可食率为%,具清淡芳香,甜酸适口,为一鲜食佳品。蓝莓果实中除了常规的糖、酸和Vc外,富含VE、VA、VB、SOD、熊果苷、蛋白质、花青苷、食用纤维以及丰富的K、Fe、Zn、Ca等矿质元素。根据吉林农业大学小浆果研究所对国外引种的14个蓝莓品种分析,果实中花青苷色素含量高达mg/g,鲜果VE含量9.3Lμg/g鲜果,是其他水果如苹果、葡萄的几倍甚至几十倍。总氨基酸含量0.%,比氨基酸含量丰富的山楂还高。蓝莓果实除供鲜食外还有极强的药用价值及营养保健功能,国际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其实用栽培技术如下:
一、园地选择及定植
1.园地选择与准备
园址土壤pH值4~5.5,最适土壤pH值为4.0~4.8。土壤有机质含量8%~12%,至少不低于5%,土壤疏松,通气良好,湿润但不积水。如果当地降雨量不足时,需要有充足水源。为解决夏季积水问题,可采用条式台田方法栽培。园地选好后,在定植前1年结合压绿肥深翻,深度以20~25cm为宜,深翻熟化。如果杂草较多,可提前1年喷施除草剂,杀死杂草。对于不符合蓝莓要求的土壤类型在定植前应进行土壤改良,以利于蓝莓生长。
土壤pH值过高的调节土壤pH值过高是限制蓝莓栽培的一个重要因素,pH值过高常造成缺铁失绿,生长不良,产量降低甚至植株死亡。当pH值大于5.5时就需施硫粉或硫酸铝降低pH值。施硫粉要在定植前1年或至少定植当年进行,但施硫粉后当年一般不起作用,如暗棕色森林土壤,每平方米15cm厚土层要降低1个pH值需施硫粉g,其效果可以维持3年以上,其他类型土壤可参考此用量。将硫粉按计算施用量均匀撒入全园土壤,深翻15cm混匀。如果施用硫酸铝,用量则为硫粉的6倍。此外土壤掺入酸性草炭,施用酸性肥料覆盖锯末和烂树皮等都有降低pH值的作用。如果硫粉和草炭配合使用,效果更佳。
土壤pH值过低的调节当土壤pH值低于4时,由于重金属元素过量而造成中毒,使蓝莓生长不良甚至死亡。此时需要增加pH值,常用石灰进行调节。当土壤pH值为3.3时,每公顷施用石灰8t可使pH值增至4以上,产量提高20%。
改善土壤结构及增加有机质土壤有机质含量低于5%时,由于土壤板结粘重,而蓝莓又为须根系,不利于根系发育,需增施有机质或河沙改善结构。常用锯末、草炭、烂树皮或腐苔藓,定植时掺入土壤。
2.定植
(1)定植时期:春栽和秋栽均可,其中秋栽成活率高,春栽则宜早。
(2)株行距:兔眼蓝莓常采用2m×2m或1.5m×3m;高丛蓝莓1.2m×2m;矮丛蓝莓(0.5~1)m×1m。
(3)授粉树配置:兔眼蓝莓自花不实,必须配置授粉树,可选用高丛蓝莓品种。高丛蓝莓和矮丛蓝莓自花结实率较高,但配置授粉树也可提高果实品质和产量。配置方式采用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1∶1或1∶2比例栽植。
二、土肥水管理技术
1.土壤管理
蓝莓根系分布较浅,而且纤细,没有根毛,因此要求疏松、通气良好的土壤条件。
(1)清耕:在砂壤土上栽培高丛蓝莓常采用清耕方法。清耕的深度以5~10cm为宜。长白山区暗棕色森林土壤23~30cm以下往往为粘重的黄土层,清耕过深时将黄土翻到上层,不利于根系发育。因此,蓝莓耕作的工具高度一般不超过15cm。清耕的时间从早春到8月份都可进行,入秋以后清耕对越冬不利。
(2)生草法:采用行间生草,而行内用除草剂。生草法与清耕法相比,有利于产量的提高,并且具有明显保持土壤湿度,便于机械作业的优点。缺点是不利于控制蓝莓僵果病。
2.施肥
(1)常见的营养缺素症
①缺铁失绿症:是蓝莓常见的一种营养失调症。其主要症状是叶脉间失绿,严重时叶脉也失绿,新梢上部叶片症状较重。引起缺铁失绿的主要原因有土壤pH值过高,石灰性土壤,有机质含量不足等。最有效的方法是施用酸性肥料硫酸铵,若结合土壤改良掺入酸性草炭则效果更好。叶面喷施整合铁0.1%~0.3%,效果较好。
②缺镁症:浆果成熟期叶缘和叶脉间失绿,主要出现在生长迅速的新梢老叶上,以后失绿部位变黄,最后呈红色。缺镁症可对土壤施氧化镁来矫治。
③缺硼症:其症状是芽非正常开绽,萌发后几周顶芽枯萎,变暗棕色,最后顶端枯死。引起缺硼症的主要原因是土壤水分不足。充分灌水,叶面喷施0.3%~0.5%硼砂溶液即可矫治。
(2)施肥
①营养特点及施肥反应:蓝莓属于典型的嫌钙植物,当在钙质土壤上栽培时往往导致钙过多诱发的缺铁失绿。蓝莓属于寡营养植物,与其他果树相比,树体内氮、磷、钾、钙、镁含量很低。由于这一特点,蓝莓施肥中要特别防止过量,避免肥料伤害。蓝莓的另一特点是属于喜铵态氮果树,对土壤中的铵态氮比硝态氮有较强的吸收能力。蓝莓在定植时,土壤已掺入有机物或覆盖有机物,所以蓝莓施肥主要指追肥而言。在蓝莓栽培中很少施用农家肥。蓝莓生产果园中主要以氮、磷、钾肥为主。
氮肥:蓝莓对氮肥的反应因土壤类型及肥力不同而很不一致。在长白山区暗棕色森林土壤上栽培的美登蓝莓施肥试验表明,随着氮肥施入量增加,产量下降,果个变小,果实成熟期延迟,而且越冬抽条严重。因此暗棕色森林土壤类型中氮含量较高,施氮肥不仅无效而且有害。根据国外研究,蓝莓在下列几种情况下增施氮肥有效,土壤肥力和有机质含量较低的砂土和矿质土壤栽培蓝莓多年,土壤肥力下降或土壤pH值较高(大于5.5)。
磷肥:长白山区的水湿地潜育土类型土壤往往缺磷,增施磷肥增产效果显著。但当土壤中磷素含量较高时,增施磷肥不但不能增加产量反而延迟果实成熟。一般当土壤中磷素水平低于6mg/kg时,就需增施五氧化二磷15~45kg/公顷。
钾肥:钾肥对蓝莓增产显著,而且提早成熟,提高品质,增强抗逆性。但过量无增产作用反而使果实变小,越冬受害严重,并且导致缺镁症发生。在大多数土壤类型上,蓝莓适宜施钾量为氯化钾40kg/公顷。
②施肥的种类、方法、时期及施用量
种类:施用完全肥料比单一肥料提高产量40%。因此,蓝莓施肥中提倡氮、磷、钾配比使用。肥料比例大多趋向于1∶1∶1。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上,氮肥用量减少,氮磷钾比例以1∶2∶3为宜;而在矿质土壤上,磷钾含量高,氮、磷、钾比例以1∶1∶1或2∶1∶1为宜。蓝莓不仅不易吸收硝态氮,而且硝态氮还造成蓝莓生长不良等伤害。因此,蓝莓以施硫酸铵等铵态氮肥为佳。硫酸铵还有降低土壤pH值的作用,在pH值较高的砂质和钙质土壤上尤其适用。另外,蓝莓对氯很敏感,极易引起过量中毒,因此选择肥料种类时不要选用含氯的肥料,如氯化铵、氯化钾等。
方法和时期: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可采用沟施,深度以10~15cm为宜。矮丛蓝莓成园后连成片,以撒施为主。土壤施肥时期一般是在早春萌芽前进行,可分2次施入,在浆果转熟期再施1次。
施肥量:蓝莓过量施肥极易造成树体伤害甚至整株死亡。因此,施肥量的确定要慎重,要视土壤肥力及树体营养状况而定。在美国蓝莓产区,叶分析技术和土壤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根据生产试验及多年研究结果,制定高丛蓝莓和兔眼蓝莓的叶分析标准值,从而避免了施肥的盲目性。
三、越冬保护
尽管矮丛蓝莓和半高丛蓝莓抗寒力强,但仍时有冻害发生。最主要表现为越冬抽条和花芽冻害,在特殊年份可使地上部全部冻死。因此,在寒冷地区蓝莓栽培中,越冬保护也是保证产量的重要措施。
1.堆雪防寒
在北方寒冷多雪地区,冬季可以进行人工堆雪防寒。经堆雪防寒的蓝莓产量较不防寒,以及盖树叶、稻草的产量大幅度提高,并且具有取材方便、省工省时、费用少、保持土壤水分等优点。一般覆盖厚度以树体高度2/3为宜,适宜厚度为15~30cm。
2.其他防寒方法
在我国东北黑穗醋栗等小浆果栽培中,普遍应用埋土防寒方法,在蓝莓栽培中也可以使用。入冬前,将枝条压倒,覆盖浅土将枝条盖住即可。但蓝莓的枝条比较硬,容易折断,因此,采用埋土防寒的果园宜斜植。
树体覆盖稻草、树叶、麻袋片、稻草编织袋等都可起到越冬保护的作用。
蓝莓育苗技术:组培育苗与营养钵育苗
蓝莓(Blueberry)又名越桔、蓝浆果,属杜鹃花科(Ericaceae)越桔属(Vacciniodeae)植物,现已被列入第三代水果行列,是经济价值高、发展潜力大的新兴果树。辽宁省果树所小浆果研究室—6年对其组培苗的田间驯化育苗技术进行研究,组培瓶苗0株,生根驯化阶段成活株,小营养钵阶段成活株,大营养钵阶段成活株,各阶段的成活率分别为92%,95%,97%,出苗率85%,效果理想。
蓝莓的生长习性较为特殊,对环境条件要求较为苛刻,尤其是根际环境,要求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土壤(基质),因此大大限制了其栽培范围。育苗阶段对环境的要求更加严格。整个育苗过程历经9个月,达到的苗木标准,北高丛品种株高35-40cm,丛枝数2-4个,枝茎基部粗度为3-4mm;半高丛品种株高35cm,丛枝数3-4个,枝茎基部粗度3-4mm;植株生长健壮,根系发达,充满整个基质空间,元病虫害,能保证田间定植成活。现将蓝莓的育苗总结如下。
1组培苗的生根驯化
首先是将组培苗从瓶中移植到驯化床,使其逐渐适应外界环境,促发代谢能力旺盛的根系(群)。这是组培苗育出后最重要的育苗阶段。驯化后的生根质量、成活率直接影响育苗的成败。主要技术包括驯化床的建造、基质的选配及定植后的管理。
1.1驯化床的结构与建造
驯化床主要由床体、渗液层、基质和排液系统组成[3]。驯化床的大小、走向、床距等取决于设施栽培空间和操作方便程度。
在温室内建造的简易驯化床为1:的北高南低的坡降面,四周用砖和水泥柱围成床体框架。框架内宽80—cm,高6~8cm,长6~7m。床底中间挖有排液槽,宽5-6cm,深2~3cm,经南端排液孔通至床外侧的排液沟,注意排液孔低于排液槽底面;床外排液沟底部低于排液孔不小于20cm,沟宽不小于20cm,目的是具有良好的排液功能。
框架内衬厚0.2~0.3mm的塑料膜,要求塑料无破损并紧贴床体四周和地面。在排液孔处的塑料开与排液孔大小相宜的孔洞,并用纱窗布盖住,防止床内基质流失,并利予排液功能的发挥。
建床数量根据育苗数量和轮换栽培茬数而定(从定植到出圃约需60d)。床建好后须彻底消毒,铺上渗液层和基质,就构成一个完整的驯化床。
1.1.1渗液层
渗液层位于床的底部,主要由一些具有沥水功能的颗粒物质组成,如河沙,过筛的细炉渣等。要求粒径1~2mm,太粗太细都不适宜,厚2-3cm。其作用是排除多余的液体和增加基质通气性,保持基质适宜的气水比。渗液层先经消毒处理,杀灭病菌和害虫,然后用pH值4.5~4.7的水溶液冲洗二三遍,沥干后均匀、平整铺于床的底部塑料之上。
1.1.2基质
蓝莓的根系适宜疏松、有机质含量高的酸性基质,一般pH值4.0~5.2为宜。不同的品种、苗龄、生育期对基质要求差异较大。小苗期对基质要求严格,随着苗龄的增长,对基质的要求可适当放宽。生根阶段的适宜基质为水苔(1#基质)。
水苔是有机基质,具有保湿、透气、pH值适宜、使用方便等优点。其自身具有活性因子,利于诱发根系,并促进其生长。在水苔中生长的根系活性强,可在短时间内形成根群。实践表明,北蓝元根苗定植一周后即可生长二三条根系。但它有含水量大、固定植株力弱、水分易蒸发等缺点,在定植及水分管理上应倍加注意。
基质在使用前必须经过消毒,彻底清除病虫害,并进行酸化处理,否则将影响植株的成活率和生长势。消毒时采用的方法和药品不能对基质的理化性质产生不良影响。笔者采用消毒剂1#,效果很好,且无污染。做法是在保证基质相对湿度为60%情况下,将药剂均匀撒施或喷施其中,用量-g/m3,用白色塑料密封,日照,温度不小于25℃,熏蒸7d。然后除膜,晾晒二三天后进行酸化处理,方法是用酸性水溶液调节水苔的pH值,使其达到4.5-4.8,并将其均匀铺于渗液层上,厚3-5cm,扣膜保湿待植。
整个驯化床是一个与外界相对隔离的设施结构,要求科学合理、方便适用。每一个床体最大限度保证驯化环境不被病虫害侵染,为保证生根驯化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
1.2组培苗的定植
将组培瓶苗放置于温室内炼苗3-5d,使其适应驯化环境,提高苗木抗性。炼苗后用镊子打碎培养基,取出种苗,放于清水中反复漂洗,去掉培养基。注意操作时尽量不损伤根系;培养基要漂洗净,否则滋生霉菌影响成活;冬季漂洗水温不低于13℃。根据品种间生根难易程度,将有根和无根苗分开放置,以便定植时便于生根处理。
定植的株行距为1cm×4cm,深为0.5-1cm。过深不利生根,易腐烂,过浅植株易倒伏。对于无根苗可用生根剂处理,促其生根。笔者配制的生根剂1#(2%萘乙酸·吲哚丁酸可溶性粉剂:生根液=1:1,稀释倍)对蓝莓生根有显著促进作用。定植后根据基质湿度适当喷水,并扣膜保温,外盖遮阳网,以便进行生根驯化。
1.3生根驯化管理
管理目标:通过科学的环境调控,促进新根的发生、生长及根群的形成,促进植株生长,提高光合能力,在短时间内达到移苗上钵的标准。整个生根驯化过程,采取全天候扣拱棚管理模式,以便实现环境的综合调控。环境的综合调控在生根驯化阶段是个重要技术措施,关系到生根驯化的成败。
1.3.1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和光照的调控
温度:小拱棚内温度适宜范围为15-30℃,白天最适范围22-25℃,夜间17-20℃。低于13℃或高于32℃不利于生根。温度过高时,要及时降温,可采取遮荫或喷水降温方式。在根群形成前,植株新叶未萌生。最好不采取揭膜放风降温,以免植株受到伤害。移苗前5-7d揭去薄膜,适当炼苗,温度10℃即可,提高移栽成活率。
湿度:笔者采用全天候扣膜保湿措施,可有效保证湿度的相对稳定,对蓝莓的生根驯化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此阶段空气相对湿度适宜范围为60%~90%。当湿度降低时,采取微喷方式增加湿度。不同时期对湿度的要求不同,初期(定植后一新根初始形成)保持高湿状态,不低于75%,保证植株不失水,利于生根;中期(新根初始形成一大量形成)可适当降低湿度,以60%~75%为宜,可促进根系和新叶生长;后期(根群形成后一出圃)对湿度要求不严格,50%-60%即可。此时根据长势及环境变化可适当揭膜放风,较低湿度有利于控制病害的发生。
光照:驯化初期为了避免光照过强造成失水萎蔫,要全天遮荫,光强小于lx,同时遮荫可以降低温度,维持湿度的相对稳定。中期随着根系形成,可逐步增加光照,促进光合作用,利于生根和新叶的生长,光强以-0lx为宜。后期植株根群形成,具有较强的吸收能力,光强以2万~3万lx为宜,可提高光合强度,促进茎叶生长,有利于基芽的萌发。
1.3.2基质的调控
基质的调控主要包括基质的温度、湿度、pH值、营养(EC值)、通气性等。
基质温度的适宜范围为15-25℃,最适范围17-22℃。过高过低都不利根系生长。保持基质温度的相对稳定是此期管理的重点。有条件的可采用电控温床,一般采取提高或保持小拱棚内空气温度的方法来保证基质温度。不同时期温度要求略有差异。前期要求较高基质温度,以促进生根,尤其是“试管外”生根苗,温度以22-25℃为宜;中期温度可适当降低,保持18~22℃;后期对温度要求不严格,但为了保证植株生长及根系活力,温度不低于13℃,最适15-20℃;移苗前5—7d,可适当“炼根”,温度要求10℃左右,有利于移栽后成活。
基质相对湿度的适宜范围为50%-70%,最适为60%。保持基质湿度的相对稳定也是此期管理的重点。湿度过大或过小都将导致驯化的失败。由于采取全天候扣膜管理模式,基质湿度较易控制。笔者采取有规律的微喷(雾)方式,即每隔二三天定量向基质表面喷水,有效地保证了根际湿度的相对稳定。
不同时期对基质湿度的要求不同。前期保持较高湿度,以相对湿度65%-70%为宜。此期喷水以少量多次为宜;中期根系生成后,适当降低基质湿度,以60%为宜,以促进根系侧根形成和根系数量的增多;后期根群形成,植株充分生长,基质相对湿度适宜范围为50%~70%,适当干湿交替利于植株生长。后期由于加大通风和光照,所以在管理上可结合营养液和水分交替供应,保证植株生长发育的需求。
基质pH值影响蓝莓根系的生长发育。适宜蓝莓根系生长发育的pH值为4.0-5.2。不同品种对pH值要求差异较大,应.认真调配。
基质的营养:蓝莓根系对养分的需求量较低,耐盐能力弱。盐分过高,根系易受伤害,甚至死亡,低盐分的根际环境有利于生根及根系的生长。在生根前,不需养分的供应。对驯化基质而言,栽植前基质总盐分浓度的电导率(EC值)适宜范围40.8ms/cm,最适范围≤0.5ms/cm。施肥后基质的EC值最高为1.5ms/cm。
营养液的施用:生根驯化的中后期,根系具有吸收能力,植株生长点开始萌芽生长,为了满足其生长需求,开始有规律地供应营养液。营养液供应原则是,在保持基质湿度(50%-70%)相对稳定状态下,采取水肥交替,均衡、适量、稳定、可持续性供应。
营养液的组成要素包括配方、EC值、pH值和施用量。笔者经过筛选,蓝莓1#配方较适合蓝莓苗期生长,它的特点是N:P:K=2:1:1,添加适量的微量元素,营养全面,属于生理酸性,长期使用基质为酸性。为了方便应用,可先配制母液,然后按所需量稀释成工作液(栽培营养液)。工作液EC值为0.8-1.2ms/cm,随植株的生长,EC值适量增加;pH值调节到4.6-4.8为宜。以喷施方式供应,每周1次,施用量以基质下方略有液体渗出为宜。喷施后,最好用适量清水喷洗植株上残留的营养液,以免残留盐分伤害植株幼嫩部分。
1.4病虫害防治
生根驯化阶段危害植株的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枝条枯萎病等。根据“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经常检查病情,适时喷洒保护性药剂。灰霉病是蓝莓苗期危害性极大的病害,主要由于湿度大、光照弱引起。症状为植株茎叶产生灰色霉状物,进一步侵染,茎部腐烂、枯死。一旦发现,及时喷施异菌脲类药品-倍,7-10d1次,连续二三次,效果较好。枝条枯萎病,从生长点开始发病枯尖,逐渐下延,茎部枯死,严重者全株死亡。喷施甲托倍或倍保倍等有一定效果。
1.5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为了提高生根效率和植株成活率,此阶段根据不同需求和目的,喷施适宜的生长调节剂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定植后为促进缓苗和生根,可喷施一二次生根剂1#-4ooO倍液;为提高植株活性可喷施核能素0-0倍液一二次;促进植株生长及基芽萌发,可选用GA-50mg/L。注意,在使用前须先做小面积试验。
整个生根驯化阶段,需40-60d,因品种及环境条件而异。此期结束时,植株达到的壮苗标准是:植株长势良好,有新生枝叶生成,高5-8cm,有的基芽萌发成枝;根群发育好,根长2-3cm;无病虫害。经低温炼苗后即可进入营养钵育苗阶段。
2营养钵育苗
营养钵育苗包括小营养钵育苗和大营养钵育苗两个阶段。经过小营养钵阶段的苗(7月上旬前完成)可直接作露地定植苗用。如果需继续培育成大苗(蓝莓大苗成活率高,商品苗以大苗为主)则经过换钵进入大营养钵育苗阶段。
2.1小营养钵育苗
此阶段苗龄长,对根际环境要求较严格,尤其是pH值和EC值。加强水肥管理,促进基芽多次萌发,并增加其高度、粗度及数量,是此期育苗工作的重点。
2.1.1基质的选配及处理
此阶段育苗基质以疏松透气、有机质含量高的复合基质为宜。笔者经过基质配制试验,以2#基质较为适宜,即草炭:田园土=2:1,既适合蓝莓根系生长,又经济适用。
配制好的基质必须经过消毒和酸化处理才可应用。消毒用消毒剂1#(用量-g/m3)均匀混拌或喷施于基质中,保证基质相对湿度达到50%-60%。扣膜密封,日照,在基质温度不小于25℃条件下熏蒸7d即可。然后揭膜晾晒3-5d,使残余气体挥发后再进行酸化处理。基质的酸化处理方法很多,常用为硫磺调酸法,因为硫磺作用效果持久、稳定。不同品种对pH值要求有一定差异,一般最适pH值范围4-3~4.8。所需基质pH值不同,用硫量不同,笔者用硫量为0.75—1.25kg/m3,pH值达到4.3-4.7。经试验检测,在适宜的温湿度下,硫磺发挥作用需要15~20d,最低pH值在30-40d后出现。硫在基质酸化中作用的发挥是个复杂过程,其中与基质的湿度和温度有着密切关系。在科学的水肥管理条件下,小营养钵育苗阶段上述处理可以保证基质pH值在植株需求范围内。
2.1.2定植
定植前,准备好育苗钵和所用工具,并将摆放场地消毒处理。育苗钵规格为直径6-7cm的黑色塑料钵。为了操作规范,先将钵内装满基质,按一定宽度摆放整齐。定植时,先将钵内基质喷透水,待水沉下后,在基质中间插孔定植小苗,孔深1-1.5cm为宜,定植后将苗孔封实,喷透定植水,并加盖小扣棚,外罩遮阳网,促缓苗。注意事项:从驯化床中取苗时,切勿伤根,根系可带一定的驯化基质,取下的苗注意保湿,避免阳光直射。每次取苗数量不宜过多。
2.1.3定植后的管理
2.1.3.1温度、湿度及光照管理
定植后至缓苗前,全天候扣小拱棚,促缓苗。白天气温25℃为宜,最高不超过30℃,夜间不低于13℃为宜。.空气相对湿度不低于70%,较高的空气湿度有利于缓苗及植株生长。基质温度不低于15℃为宜,利于根系生长。光照以散射光为主,光强以1.5万-2万lx为宜。根据不同光照时段进行适当遮荫。待新梢生长,新叶形成,表明缓苗结束。
缓苗后,气温白天20-25℃,过高时注意放风;夜间温度大于13℃。基质温度大于13℃。湿度不限,但适宜的湿度对苗木生长有促进作用。随着植株生长光照宜逐渐增强,以2万-3万lx为宜。光照过强时适当遮荫,尤其是夏季必须遮荫,有利于植株生长。
2.1.3.2肥水管理
水分管理的要点是适时、适量、有规律的供应,既保证根系的生理需求,又有利于硫在基质中酸化作用的发挥。水分供应过量,根系生长受抑制,基质酸度易淋失,不能保证育苗后期适宜pH值;水分供应不足,基质过干,根系生理机能受阻,甚至死亡,硫的酸化作用过慢。笔者认为一般2~3d浇1次水,浇水次数视气候及基质墒情适当增减。每次供应量以钵下排水孔略有水分渗出为宜。
水质的要求:水的pH值为中性或偏酸性,以软水为宜。在生产中,基质的酸度在适宜范围内的,上述水质可不必酸化,直接浇施即可。对2#基质即可如此进行。
营养液的配方是根据植株不同生育阶段的需求而设计的平衡配方。前期用1#营养配方,促进根系形成和茎叶生长;中后期用2#营养配方(即N:P:K=1:1:1,微量元素适量),促进基芽萌发及枝条生长。营养液EC值随着植株生长而适当增加,适宜范围0.8—1.5ms/cm,前期植株以0.8-1.0ms/cm为宜,中后期以1.2~1.5ms/cm为宜。营养液pH值调节到4.5-4.8范围。每周喷施1次。每次用量以钵底排水孔有少量液体渗出为宜,过多易造成营养液浪费。为了避免植株幼嫩部分被残留营养液伤害,施用后用少量清水喷洗。
水肥管理采取水、肥交替供应方式,在保证基质湿度前提下,协调好二者供应间隔时间、次数、施用量,科学合理地供给植株营养和水分,使植株的生长达到均衡稳定的最佳状态。
2.1.4植株管理
在基芽未成枝前,一般不修剪,尽量增加叶面积,积累营养,促进根系生长和基芽萌生。当丛状枝形成后,适当疏除下部细弱枝,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壮枝生长。
小营养钵育苗阶段的中前期,生长势较弱,为了激发生理活性,可喷施适当浓度的生长调节剂。定植初期为了促进生根、缓苗,可喷施生根剂1#0~0倍一二次。缓苗后为促进枝梢生长、无叶枝萌发及基芽萌生,可喷施20-50mg/LGA3二三_次,效果显著。注意生长调节剂使用前须做试验。
2.1.5病虫害防治
此阶段病害主要发生于中前期,由于植株长势弱。抗性差,易被病菌侵染,如若防治不及时,将造成重大损失。主要病害有灰霉病、根(茎)腐病、枝条枯萎病等。虫害主要是蚜虫,不定期发生。
灰霉病主要发生于定植初期的扣小拱棚期间。由于低温、寡照、湿度大,该病极易发生,并危害严重。症状为植株各部位有灰色霉状物,严重者整株死亡。喷药防治,异菌脲类药物效果较佳,如扑菌灵倍、倍保~倍、扑海因—倍,7—10d喷1次,连续二三次。
根(茎)腐病发生于定植初期,危害根或近基质茎部,严重的引起死亡。防治上首先将基质消毒,控制基质湿度,使之相对稳定;及时喷施恶霉灵—0倍液、多效灵倍液等。
枝条枯萎病主要发生于中前期,新梢(枝)顶端坏死,沿茎向下侵染,至整株枯死。可定期喷保护药剂如甲托倍液、倍保~倍液、多菌灵倍液等。
蚜虫主要危害新梢,易传播病毒病,一旦发生须及时防治,如喷吡虫啉-0倍液,蚜虱净0倍液,阿维菌素0~倍液等。
小营养钵育苗阶段一般经过3~4个月的栽培管理即可完成。植株达到的标准:根系充满钵壁,无死根,植株长势良好,基芽枝平均二三个,株高15~20cm,茎粗0.5—1mm,无病虫害。该苗可作定植苗。若在7月中旬前(辽南熊岳地区)出苗可当年定植,成活率99%以上,加强田间管理,休眠前粗壮枝高达40cm以上,并可形成花芽。过晚不宜露地定植。若要继续培养成大苗,则须继续进行大营养钵育苗。
2.2大苗钵育苗
当小营养钵苗的根系充满基质空间,钵壁布满根系时,根系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生长受到影响,必须换大营养钵育苗。营养钵规格为直径12-14cm的黑色塑料钵。此阶段主要在露地进行,秋末看植株生长状况决定是否进行保护地延后培养。总之环境条件要求不严格,以露地环境为主。
2.2.1换钵定植
换钵时间为6月中下旬-7月上中旬,若环境条件允许,可一年四季进行。此阶段基质为3#复合基质(即草炭:田园土=1:1),有利于苗木生长,经济实用。经消毒和酸化处理(方法同小营养钵育苗)后即可装钵。
定植方法是,脱掉小营养钵,注意不要散坨,将带坨苗放入已装有部分适宜基质的大营养钵中间,再装入适量基质,适当墩实即可。定植深度以原苗坨上表面与钵中基质表面(墩实后的)相平或略深0.5cm为宜。钵中基质深度与钵沿相距约2cm即可。换钵后按规格摆放并浇透定植水。
2.2.2定植后的管理
2.2.2.1温湿度及光照的.管理
由于此阶段以露地环境为主,对温湿度的要求不严,但适宜的湿度对生长有利。如北方秋末气温较低时,枝条未木质化或未达到出圃标准,则进行秋季延后保护地栽培,温度15~25℃为宜。若达到出圃标准,可正常落叶休眠,冬季注意植株越冬防寒及休眠要求。在定植初期适当遮荫,缓苗后可实行正常光照管理,有助于光合作用及植株生长。
2.2.2.2水肥管理
此阶段工作重点是加强水肥供应,促进基芽萌生及枝条增高增粗,培养合格丛状枝组。
水分要适时适量供应,保持基质湿度相对稳定,进而保证根系对养分的持续吸收。一般二三天浇水1次,以钵下有少量水渗出为宜。夏天高温时,适当增加水分供应次数。
必须有规律地供应植株营养液。在营养生长期,营养液以2#配方为主,1#配方为辅,二者结合应用,有利于促进基芽萌生和生长。自然短日照后,施用3#营养液(N:P:K=1:1.5:1.3)有助于花芽分化及枝条粗壮,提高植株抗性。至叶片转色进入休眠前停止营养液供应。营养液pH值应调至4.5—4.9,因品种特性、基质pH值及营养液中铵态氮含量而异。营养液的EC值前期以1.0-1.2ms/cm为宜,中后期植株生长旺盛以1.2—1.5ms/cm为宜。EC值过高对根系生长不利。营养液的施用频率7~10d1次,营养液必须有规律持续供应。植株长势强,树体大,可相应增加施用次数。基质EC值为0.5ms/cm是蓝莓营养供应的临界值。施用量为营养钵下有少量液体渗出为宜。在不施营养液期间,必须保证适宜水分供应,进而维持根系对养分的持续吸收。
2.2.2.3植株管理
上钵后前2个月不宜修剪,保护枝叶,促其生长,积累营养,促进根系生长,萌生粗壮的基芽枝。生长的中后期,为培养结果丛状枝(组)和改善通风透光条件,根据植株生长状况,疏除下部茎粗小于0.5-1mm的细弱枝条。疏除标准,每钵留枝量不少于两个丛状枝。此项工作在花芽分化前完成。为了促进枝条成熟和提高花芽质量,在10月中旬将枝条上部分枝适当疏除,对未停止生长的枝条摘心,以摘到半木质化部位为佳。
此阶段病虫害发生不严重,以预防为主。必须防治时,对病害可定期喷洒倍保、甲托等;虫害主要是蚜虫,一旦发现立即喷洒吡虫啉类或阿维菌素药剂防治;同时喷洒病毒灵~倍液二三次,预防病毒病发生。
经过3~4个月的管理,大营养钵植株生长健壮,高度平均达35cm以上,丛状枝数2-4个,茎粗3-4mm,根系充满钵内空间,无病虫害,枝条顶部有3-6个花芽。落叶休眠后,将其防寒冬贮,供生产栽培用。
近期加强蓝莓田间管理技术建议
当前正值蓝莓果实膨大逐渐进入转色期,是田间管理重要时期,也是保障蓝莓丰产的关键期,做好近期的蓝莓田间管理工作对丰产丰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结合当前蓝莓生长情况和田间管理状况分析,提出以下技术指导意见:
1、及时中耕锄草。夏季杂草生长旺盛,又逢多雨季节,利于多种杂草生长,与蓝莓争水、争肥、争光,管理不善又常常出现草欺苗现象,因此控制杂草对蓝莓生长非常关键,由于蓝莓的根系比较浅,离地表很近,因此行间可以使用小型旋耕机械中耕除草,而行内杂草应采用人工薅草,以避免伤及根系;人工锄草的深度不要超过3cm。
2、适时灌排水。在土壤管理中,水分灌溉也是增产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近期的降雨量条件不能保证蓝莓的正常丰产,但在果实膨大期遇干旱会使产量大大降低,因此膨果期必须适时灌好水,以保证蓝莓果实膨大所需要的水分,灌溉视土壤情况和天气而定。同时进入雨季,常伴有大雨、急雨和暴雨等,为防止大雨内涝对蓝莓造成的不良影响,如果土壤水分过大需要及时排水。
3、及时合理追肥。此期蓝莓园应实施一次追肥工作,促进树体生长和果实膨大。在实际应用中要根据土壤pH而定,蓝莓属喜铵态氮树种,在土壤酸度满足的情况下,一般只需施入少量氮肥,施氮肥时禁止使用硝态氮。在pH值5.0以下时,用尿素较好,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下,尿素可顺利转化为铵态氮,利于吸收。在pH值高于5.0时则以硫酸铵为佳,同时有降低pH值的作用。施肥量应根据土壤肥力、树龄及树体状况等因素确定,树龄越大施肥量应相对提高,一般追施尿素每株25-35g,硫酸铵每株35-80g。施肥方法可以全园撒施,也可以沟施,沟宽20-30cm,沟深10-15cm。
4、适时采摘及贮存。蓝莓果实成熟后一定要适时采摘,根据自身园地大小和结果量的多少提前做好准备工作,避免因人工紧缺等造成果实采摘不及时而影响品质。根据果实的成熟程度,要分批采收,盛果期2-3天采收1次,初果期和末果期4-6天采收1次。应避开早晚露水和雨天采收。采摘应轻摘、轻拿、轻放,装果容器采用较浅的透气筐篓、纸箱、果盘等,防止挤压。果实采收后应先进行预冷,以去除田间果实热量,使果实温度降至10℃以下低温贮藏。蓝莓鲜果可放入冷藏保鲜和气调保鲜库贮藏保鲜,贮藏温度0℃-5℃。速冻果放入低于-20℃的冷库中贮存。
5、防御鸟类危害。鸟类是目前发现危害蓝莓种植的最严重问题之一。很多鸟类都会啄食蓝莓果实,可以在蓝莓果实成熟期,用稻草人、电子驱鸟器、驱鸟剂驱赶鸟类或横挂红、白色塑料带恐吓鸟类。
6、查田调酸改土。我市很多蓝莓生产田由于在栽植时调酸不到位,造成蓝莓长势不良、叶片因缺铁而失绿变红、根系发育不良等,目前是蓝莓生长旺盛时期,失绿现象表现明显,对植株影响最大,因此要做好田间生产情况调查,对存在上述问题的蓝莓生产田要进一步做好调酸工作,有条件的基地可以进行全园改良,不具备全园改良条件的应以穴状改良或者带状改良。
7、做好大棚蓝莓降温工作。大棚蓝莓除做好以上工作外,还应注意树体降温。随着气温逐渐升高,大棚仅仅靠揭开四周棚膜放风及昼夜放风已经达到最大化,如果大棚顶部棚膜依然保留,棚内温度仍然高于露地,高温对蓝莓生长极为不利,因此蓝莓棚内要采用浇水降温,最好采用微喷带喷灌,高温炎热要少浇勤浇,适当给叶片喷水,以降低叶片温度,减少蒸腾失水,利于生长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