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P广告投放运营招聘QQ群 http://www.guanxxg.com/e/wap/show.php?classid=34&id=1591355网络配图
我们都知道,千百年来,竹子的生物形态特征已经升华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人品精神风貌,如虚心、气节等,甚至被列入人格道德的美学范畴。人们将竹子视为中华民族美学精神的象征,这种赋予影响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审美观和审美意识。千百年来,“写竹”成为文人们表达心中“清高气节”君子品格的主流意识。而自苏轼画朱竹之后,这种元素在后世的文人画中竟流行起来,那一抹无意的朱笔,成就了千古文人的追寻,从此竞相援毫挥笔,络绎不绝,至今仍旧受追捧,影响深远。
于非闇《朱竹双禽》成扇(年保利博物馆“放鹤楼藏京津画派成扇展”展品)
说到明清文人画家对朱竹的追随,比如明初诗人高启就用一首《题朱竹画卷》,道尽了他对朱竹的喜爱之情——“宵声吹断,彩云忽堕,碧云犹隔……谁把珊瑚,和烟换去,琅千尺。细看来,不是天工,却是那春风笔”。
启功笔下的朱竹
清代“扬州八怪”之首的金农也割舍不下对朱竹的喜爱。他笔下的四联朱竹,或伫立于奇石之间,或高节耸于云端,或立于满月之上。金农还会用诗题来聊表心境,诸如“丹心一片化为竹”、“高节凌云”等。金农的朱竹,一改墨竹风格的一浓一淡、墨韵清淡的风格,而以浓厚的朱砂泼抹,笔力劲遒,构图饱满,高耸之竹重在写竹干,节气凛然,毫无献媚的笔技。可以说,竹子的气节巧遇金农的妙笔,一片丹心化成一抹朱砂,成为五色墨韵中的一笔妙红。
溥儒朱竹
再如清代画家任颐的《朱竹凤凰图》,设色妍丽,构图严谨,一株朱色竹子,恰如其分地衬托出凤凰栖林之美观。此处的朱竹,确实比墨竹高出几分妙意。
网络配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