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连挂号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31/9387794.html年11月29日晚,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郜向平副教授在复旦大学博物馆一楼报告厅进行了一场题为《从考古发现看夏商王权的发展》的讲座。本次讲座为复旦大学“陶瓷考古大讲堂”系列讲座的第十四场,由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郑建明研究员主持,与谈人为秦小丽教授。
主讲人
郑州大学历史学院副院长郜向平副教授
主持人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郑建明研究员
郜向平老师以二里头遗址发现的绿松石龙形器为切入点,从墓葬等级、墓地形态、宫城布局及城墙的修建等方面对夏商时期王权的发展进行了解读。
目前所见二里头文化的高等级墓葬规模都不大。从二里头文化二期开始,一些墓葬中出现了原始瓷、玉柄形器、圆陶片,开始使用木质葬具,在墓内铺撒朱砂,漆器更为普遍,陶器的数量也显著增多,随葬品呈现出多种资源的汇聚与整合现象。相对于本地龙山文化时期以来的墓葬而言,墓葬规模、随葬品的种类和数量都有了显著的飞跃。考虑到龙山文化以来墓葬等级分化的渐进过程,位于二里头遗址三、五号建筑院内的贵族墓葬不排除有王墓的可能。
结合二里头遗址布局的最新发现来看,宫城邻近的各城垣网格内可能都有贵族墓葬。以往在宫城外南部和西北部发掘有一些二里头文化二、三期的头向南的墓,有的出有玉石器、漆器甚至铜礼器,具有一定的等级规模;再结合以往在宫城外北部和西北部勘探的大型夯土建筑看,二里头文化早期,宫城之外的其他城垣内可能存在不同于王室的贵族群体,其势力或可与王室抗衡。
平民墓葬散布于遗址各处,墓地规模小,没有单独的墓地。表明此时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小的亲缘群体,与同时期先商文化墓地所展现的大型亲缘社会组织明显不同。
二里头文化早、晚期之交,宫城内建筑形制和布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早期多进院落的建筑以及在院落中埋葬的现象在晚期都消失不见;出现了东、西两组建筑,类似于偃师商城“宫、庙分离”的格局;同时生活类遗存减少。这或许表明在二里头文化晚期,宫城内已形成两套统治系统,可能分别与世俗王权和神权相关。
早商时期,目前所见二里岗文化等级最高的墓葬位于武汉盘龙城遗址。该遗址一般被认为是商王朝的一个据点或方国,因此其高等级墓葬最多也只能是地方君长的墓葬。如果和晚商时期山东青州苏埠屯M1等“地方君长”的墓葬相比,规模要小得多;由此可以反推,早商时期商王的墓葬规模也会远小于殷墟的商王陵。也就是说,这一时期的王权应该还没有获得大的发展。此时的平民墓葬散布于遗址各处,墓地规模小,迥异于目前所见的先商文化墓地,表明先商的大型亲缘群体至此已经解体,小的亲缘群体成为社会基本单位。
二里岗文化时期是一个筑城的高峰期。作为都城的郑州商城中,内城的东北被认为是宫殿区所在,但是宫墙并不明确;同时内城中夯土广布,被认为是贵族聚集区的建筑基址;作坊分布于内城之外,墓葬散布在内外城各处,内城之外也发现有铜器墓。这样的布局似乎表明王室地位仍不突出,城墙可能是为了间隔、整合汇聚至都城的不同人群,其中内城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为了控制贵族群体。
同时期的偃师商城有明确的宫城,宫城内建筑分为东、西两组,以往学者根据建筑结构、祭祀遗存和生活遗存的分布推测,西侧建筑和生活、*务活动有关,东侧与宗庙祭祀有关,是“宫庙分离”的布局。无论如何,这应意味着两套分立的统治系统的存在。
至洹北商城时期,墓地规模普遍增大,东西向墓葬增多,有的与南北向墓葬共处或交错,表明小亲缘群体受到了地缘性整合,同一聚居区中人群的构成可能更趋复杂。洹北商城的宫城内,夯土建筑呈南北向排列,不再是东、西两组,而是“宫”“庙”合一,意味着王权与神权的整合。洹北商城早期是以方形环壕围绕,晚期在壕中填土,有的经过夯打,但始终未见高出地面的大城,可能已不太重视城墙的建造。
晚商时期,殷墟的宫殿宗庙区规模宏大,有大量夯土建筑、大型池苑和多种手工业遗存。宫殿宗庙建筑整体是南北排列,以乙组基址为中心,呈“宫”“庙”合一的布局。与此相关的是,晚商时期甲骨的整治方式更加规范,钻凿排列整齐,限制了灼烧所产生的裂纹形态,意味着神意更加规范甚至可控。宫殿区内存在的多种手工业作坊很可能专门为王室生产,是此时王权扩张的体现。
晚商时期出现了独立的王陵区,王陵规模宏大,包括王室成员在内的高等级墓葬中汇集了大量资源,并加以整合、创新,这对王权是很大的提升。目前所知中原地区最早的带斜坡墓道的墓葬是殷墟王陵区的侯家庄北地M1,其年代不早于公元前年。最近在*吉仁台沟口遗址发现带墓道的墓葬,年代在公元前年前后,结合殷墟早期大量出现的外来文化因素看,中原地区的斜坡墓道也有受外来影响而产生的可能。带一条、两条、四条墓道的墓葬,呈现出规范的等级序列,暗示这一时期社会分层的稳定化。在王室丧葬和祭仪中还常见砍掉人牲头颅来祭祀的现象,而且所用人牲有整齐的数量,特定的性别年龄和砍伐、摆放方式,呈现出严格规范化的倾向,有的学者将其视为王权确立的标志。此外,在殷墟尤其是妇好墓中发现了大量史前风格的玉器。这些“遗玉”集中见于王室成员墓葬中,不能简单地视为贵族阶层的收藏或爱好。考虑到史前玉器的宗教功能,推测应与这一时期的宗教整合有关。晚商早期,白陶的制作也发展到了一个高峰,器体厚重、纹饰精美,主要见于王室成员墓葬中。
晚商时期出现了大型的墓地,一般认为是以亲缘为基础的“族墓地”。但是近年的研究表明,多数墓地应该是由葬俗较一致的若干墓葬——多不过3、40座——组成亲缘性的墓群,再由若干墓群构成地缘性的墓地。大型地缘性墓地的出现,意味着包括王权在内的行*控制能力的增强。
总结以上考察可以认为,二里头文化时期王室的地位并不突出,王室之外其他贵族群体的势力还较强盛。二里头文化后期开始营建宫城,以此突出王室地位;而另一方面又形成“宫”、“庙”分离的格局,使得王权和神权没有整合在一起。同时大量人口汇集于都城中,构成社会基本单位的是小的亲缘群体。
二里岗文化时期,殷商社会步入国家阶段,原有的大型亲缘群体解体,不同的人群汇集在都城,依身份和职业分别而居。都城外围城墙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可能是为了整合不同的人群,郑州商城内城则可能与控制贵族群体有关。此期王室的地位仍不突出。从偃师商城的建筑布局来看,这一时期仍保持着王权与神权的分离。
洹北商城时期,“宫”“庙”建筑合为一体,暗示着王权和神权的整合。同时墓地规模增大,地缘组织可能有所发展。随着社会控制的加强,城墙的修建逐渐被淡化。
晚商的殷墟时期,人口进一步汇集在都城,地缘整合加强,出现了大型地缘性墓地。宫殿宗庙建筑布局和占卜的规范化,体现了王权与神权的密切结合。外来因素的传入、古老传统的复兴、既有基础上的新创造,使得多种资源汇聚在一起,又被整合、创新,其中很多资源专用于王室。专门服务于王室的手工业也有了较大发展。伴随着王权的提升和社会控制的强化,城墙已不再出现在都城营建中。
讲座结束后,郜向平老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讨论与交流。
讨论环节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秦小丽教授
讲座现场
讲座合影留念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组织/郑建明、刘守柔
文字/孟凡宁
摄影/周禺含
海报/赵潇涵
排版/宋伊琳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