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
金
要
方
四顺理中丸
四顺理中丸
甘草人参白术干姜(各一两)
上四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大,服十丸,稍增至二十丸,新生脏虚,所以养脏气也。
附方
01
明·方贤着《奇效良方》:理中丸
处方:人参、白术、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一方加炮过附子一两]
炮制:上为末,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治中寒腹痛。
用法用量:每服八十丸,米饮汤送下,食前服。
摘录:明·方贤着《奇效良方》
02
《伤寒论》:理中丸
别名:四顺理中丸(《备急千金要方》卷三)、白术丸(《圣济总录》卷一七一)。
处方:人参干姜甘草(炙)白术各90克
制法:上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大。
功能主治:温中祛寒,补气健脾。治脾胃虚寒证,自利不渴,呕吐腹痛,腹满不食及中寒霍乱,阳虚失血,如吐血、便血或崩漏;胸痞虚证,胸痛彻背,倦怠少气,四肢不温。
用法用量:以沸汤数合,和1丸,研碎,温服,日三至四次,夜二次。服后腹中未热,可加至3~4丸,然不及汤。
摘录:《伤寒论》
03
《博济方》卷二:理中丸
处方:阿魏7.5克(白面10克,醋和饼子,炙令*熟)荆三棱(煨)蓬莪术(煨)甘草(炙)青橘皮(去白)陈皮(去瓤)干姜(炮)官桂(去皮)干木瓜白术各30克
制法:上十味,杵罗为末,用面糊为丸,如樱桃大,以好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治一切冷气攻刺疼痛,心腹胀满,胃冷吐逆,脐腹撮痛。
用法用量:每服1丸,嚼破,煎生姜、木瓜、盐汤下。若妇人血脏气攻刺,即用炒当归、生姜汤嚼下1丸。
摘录:《博济方》卷二
04
《普济方》卷二○八引《澹寮方》:理中丸
处方:人参1两,干姜(煨)1两,白术(炒)1两,甘草(炙)半两。
制法: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泄泻。
用法用量:每服1丸,生姜汤嚼下。
摘录:《普济方》卷二○八引《澹寮方》
05
《古今医鉴》卷五:理中丸
处方:人参1钱,干姜(炒)1钱,茯苓1钱,甘草(炙)1钱。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钱。
功能主治:转筋霍乱,上吐下利,心腹疼痛,及干霍乱,并真阴症,手足厥冷。
用法用量:取1丸细嚼,淡姜汤送下。
注意:忌食米汤。
临床应用:真阴症:嘉靖甲子年间,梁宋之地人多患此,自脚心麻至膝,死者不计其数,时大方伯赵公出示此方,患者咸蒙其惠。
摘录:《古今医鉴》卷五
06
《千金翼》卷十八:理中丸
处方:人参1两,白术1两,干姜1两,甘草(炙)1两。
制法:上为末,炼蜜为丸,如弹子大。
功能主治:霍乱。
用法用量:本方方名,《妇人良方》引作“加减理中丸”。
吐多痢少者,取枳实3枚(炙,4破),水3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吐少痢多者,加干姜1累;吐痢干呕者,取半夏半两(洗去滑),水2升,煮取1升和1丸服之;若体疼痛不可堪者,水3升,煮大枣3个,取1升和1丸服之;若吐痢大极转筋者,以韭汁洗腹肾,从胸至足踝,勿逆,即止;若体冷微汗,腹中寒,取附子1枚(炮,去皮,四破),以水2升,煮1升和1丸服。吐痢悉止,脉不出体犹冷者,可服诸汤补之。
摘录:《千金翼》卷十八
长按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