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是世界五大宗教之一。东汉祖天师张道陵正式创立道教,距今已有年历史。道教与中华民族同呼吸、共命运,道教的历史与中国历史紧密相连。目前,道教已经走出中华大地,正在朝着国际性宗教的未来稳步前进。有明一代,张天师们为上至帝王皇室,下至黎明百姓,做了很多符箓法事。开国皇帝朱元璋就命令的四十二代天师张正常先生为其传授太上延禧诸阶法箓。那么,这里的“符”和“箓”指的是什么呢?它是如何制作的?它们有什么功用呢?
相传道教符箓最早来自*帝“云书”。*帝善作云书,故以云为纪。“云书”是以流云为主要模拟对像的一种书法。云书在秦汉之际演变为“神符”,古人相信天神以云彩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图纹或篆文,方士、道士将它记录下来,便是神符。
道教认为“道无术不行”,它认为对于道德信仰是通过道法演示来具体体现的,而符箓就是道教众多法术中最有影响最有代表性的法术之一。符箓一般指记录有关天官功曹、十方神仙名属、召役神吏、施行法术的牒文。具体来讲,“符”是将神力以“符号”的形式,附着在规定的“文字”或图形上,并书写在特定的物品之上,作为天神的旨令,系道士们所使用的法术。“箓”的涵义有一:其一指秘籍,如*箓、玉箓、经箓、符箓等;其二指记诸天曹官属佐吏之名者。道教认为符箓可以遣神役*,镇魔压邪,治病求福。由于道派、师承等关系,同名之符制法不尽相同。
构成符的主要成分为符字,《太上洞玄灵宝素灵真符》卷上说:“凡一切符文皆有文字,但人不解识之。若解读符字者,可以录召万灵,役使百*,无所不通也。”符字笔形曲折盘绕,有多种字体,道教在长期传习符箓术的过程中,创造了纷繁的符箓道法,造作了众多的符书。所创符箓难以计数,符箓样式千奇百怪。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四类:
1、复文。多数由二个以上小字组合而成,少数由多道横竖曲扭的笔画组合成形。主要见于《太平经》。
2、云篆。据说是天神显现的天书,实即模仿天空云气变幻形状或古篆籀体而造作的符箓。主要见于《灵宝无量度人上品妙经》。
3、灵符、宝符。由更为繁复的圈点线条构成的图形。
4、符图。由天神形象与符文结为一体的符箓。这类符箓也很多,在古墓葬发掘中,亦曾发现过这类符箓。
符箓是道教中的一种法术,亦称“符字”、“墨箓”、“丹书”。符箓是符和箓的合称。符箓术起源于巫觋,始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载:“河南有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劾厌杀*神而使命之。”
道教符箓使用十分广泛。有用于为人治病者:或丹书符箓于纸,烧化后溶于水中,让病人饮下;或将符箓缄封,令病人佩戴。有用于驱*镇邪者:或佩带身上,或贴于寝门上。有用于救灾止害者:或将符箓投河堤溃决处以止水患,或书符召将以解除旱灾等。至于道士作斋醮法事,更离不开符箓,或书符于章表,上奏天神;或用符召将请神,令其杀*;或用符关照冥府,炼度亡*。整个坛场内外,张贴、悬挂各式符箓。
符箓术导源于巫觋。《后汉书》载:麹圣卿“善为丹书符。”《后汉书·方术传》记费长房向卖药翁壶公学道,壶公“为作一符,……遂能医疗众病。”《云笈七签》卷七《符字》说:“以道之精气,布之简墨,会物之精气。”某些道士、炼气士书符时运气于符上,以之治病,可能产生一定疗效。道书谓:“符无正形,以气而灵。”
符箓术是道教正一道的主要修习方术。宋元时符箓三宗(所谓“三山符箓”)为茅山上清派、阁皂山灵宝派、龙虎山天师道。
符箓的程序及画法
符是沟通人与神的秘密法宝,所以不是随便可以乱画的,故有所谓“画符不知窍,反惹*神笑;画符若知窍,惊得*神叫”的说法。画符的方法成百上千,有的要掐诀存想神灵随笔而来,有的要步罡踏斗,念动咒语……就是在铺纸研墨、运笔等方面都十分考究,其程序之复杂,方法之繁琐,足令善男信女们头晕目眩。
概述
中国古代修道者认为,符咒作为山、医、卜、命、相五术的根本,是修道者与上天(灵界)对话的媒介和渠道,通过这一渠道,可以让九天神煞为我所用,役神驱*以达到祈福禳灾、祛病救人的目的。符咒是由“符头”,“主事神佛”,“符腹”,“符脚”,“符胆”等五要素所组成。若以符令引喻为人的话,符头好比一个人的头;主事神佛就好比一个人的思想和心脏;符腹就好比一个腹部的肠胃,是我们书明符咒作用之地方;符脚就好比一个人的脚;符胆就好比一个人的肝胆,一个符令若没有符胆就好像门没有锁一样,坏人都可随便进入。因此,符胆对符令而言有深足轻重之地位。
符头一、自古以来,符咒派别不少,但各拜其祖师,有所不同,就因为如此其符头的暗号也有所不同。如许多符图上常见的“三勾”就是代表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或三界公(城隍,土地,祖师)的记号。三勾在整个符上代表三清,在敕令及神名之下者代表“三界公”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下笔书此“三勾”时应暗念咒语:“一笔天下动;二笔祖师剑;三笔凶神恶煞去千里外。”
一笔一句须恰到好处,就是所谓踏符头。“符头”也有敕令,雷令……等等作为符头,其种类繁多,因教派不同有所差异,一般请神,调兵遣将,多书以“敕令”为符头。如无“三勾”三清符号时,必须咒曰:“天圆地方,律令九章,吾今下笔,万*伏藏。”即可。
符胆
二、符胆是一张符令的灵*,是符的主宰,一张符能否充分发挥校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有符胆镇守其中。书符一般都称为入符胆,入符胆的意思就是请祖师(神明)镇座于这一张符令之内,把守此符的门户。一般常见的符胆是“罡”字,也有“井”字,也有“马0字,“化”字等不胜枚举。然何谓符胆呢?符胆是由一些秘字所组合而成。
符脚
三、“叉符脚”,用以结束符胆,结束一张符的书写手续,它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注:榔梅符法:符顶上三勾代表“三昧真火”)
画符仪式
一、画符仪式的程序画符有一定程序,决不可以简单了事、顺序颠倒。从总的方面看,画符都要设坛行祭礼(尤其是道士),有所谓“总坛式”。总坛式里的总符咒写有道士们通常信仰的神祇——福德正神土地公、城隍尊神、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朱雀大将、玄武大帝(真武大帝玄天上帝)、黑杀大元帅等。如古代敦煌道士画符时所设的总坛式图中的总符咒。道士们还要造坛,造两块天帝的印把子。这两印是雕在坛上的,前后都要雕。也有不设“总坛式”或造坛的,如“请仙箕法”等。
请仙箕时,用三盘果子,茶、酒各三盏供于正堂屋的神龛上…,或供于临时设在屋外某个方位,相当于供桌的饭桌上即可。画符前,先要净心——聚精会神,诚心诚意,清除杂念,思想专注,以及要净身、净面、净手、漱口,并要预备好水果、米酒、香烛等祭物,还有笔墨、朱砂、*纸等。对这些用品,道士先用神咒来敕,以使其具有神威)。
(1)笔咒:居收五雷神将电灼光华纳则一身保命上则缚*伏邪一切死活灭道我长生急急如律令。(2)水咒:此水不非凡水北方壬癸水一点在砚中云雨须臾至病者吞之百病消除邪*吞吞如粉碎急急如律令。四、画符的时间禁忌端午节是画符、造符水的吉日,画符造符多在这一天举行。画端午驱*符更是如此。每年有四天不可乱画符,如若在这四天画符;不但不灵验,而且还有害。这四天是农历的三月初九、六月初二、九月初六、十二月初二。画符最好选择子时或亥时。据说此时是阳消阴长、阴阳交接之时,灵气最重,其次午、卯、酉时亦可。
符的常用书写材料有纸、木简、桃板、铁札等。少量符被镌刻于玉石、钱、镜及某次饰件之上,以作厌胜之用。道教中符被认为是能代表玉帝、神仙权力和神通的信物。《灵宝无量度人上经大法》卷三六说:“夫大法旨要有三局。一则行咒,二则行符,三则行法。咒者,上天之密语也,群真万灵随咒呼召,随炁下降。符者,上天之合契也,群真附符摄召下降。法者,主其司局仙曹,自有群真百灵各效其职。”道教符箓最基本、最核心的作用是祛邪禳灾,这是从最初的《正一盟威法箓》到后来的《上清派法箓》几乎一以贯之的思想。
因为箓上记有诸天曹官属吏佐的名字,弟子受箓,虔诚修行后,可以召请箓上记载的天兵天将以治妖*,消灾火祸、延年益寿,甚至可以名列仙籍,超度祖先。若是轻慢箓文,则祸将殃及祖先。受箓是道教徒从凡入圣、修证真仙的必要途径。一般根据道教内部的说法,符箓的功效主要有四:其一,佐天行化,助国救民;其一,断火邪精,消灾度厄;其三,保命护身,延固寿年;其四,七祖超升,位登天人。
而道教中包括龙虎山正一天师道和阁皂山、茅山等三山符箓派,是以擅长运用符箓法术而出名的。尤其是正一天师道,更是被尊为符箓派的始创之派,符箓是其传家之宝。历史记载祖天师、系师和嗣师,常以符水给人治病。
张天师对于符箓作用的描述,实以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在《三十代天师虚靖真君语录》卷一中的论述最为经典。他认为符箓“上可以动天地,下可以撼山川,明可以役龙虎,幽可以摄*神,功可以起朽骸,修可以脱生死,大可以镇邦家,小可以祛灾祸。然得之在修,失之在堕”。
唐末宋初,道教中的天师道和上清、灵宝派分别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活动中心,形成著名的“三山符箓”。即茅山的上清箓,阁皂山的灵宝箓,龙虎山的正一箓,称为符箓三宗。都属于正一道。
以后出现的天心派、神霄派、清微派、东华派均为符箓三宗分衍的支派之一。
宋哲宗绍圣四年(公元年),朝廷下令,封以龙虎山、茅山、阁皂山为本山的正一、上清、灵宝三大派为“经箓三山”。当时是三山鼎立,领导了整个江南地区的道教。但到了南宋气息奄奄地理宗时期,情况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皇帝因为张天师禳灾有功,封张可大先生为提举三山符箓兼御前诸宫观教门公事”。也就是说,早在宋理宗时候,龙虎山的海拔高度,就已经被人为地提到茅山和阁皂山之上。
人们常常以“*画符”形容书写太潦草。果真如此么?来看看古人画的符,也是用笔精道,笔画遒劲,结构飘逸,堪称小楷佳品。
“画符”是中国道教用以传道修持的主要手段之一。“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
在古代,“符”是一种信物。许慎《说文》:“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汉书文帝纪》:“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应邵注曰:“国家当发兵遣使者,至郡合符,符合乃听受之。”张晏曰:“符以代古之圭璋。”镌刻篆书于竹简上,半留京师,半予郡守,使达帝王旨意,符合是取信的凭证。
道教符一般用朱或墨画于*色纸、帛上或木板上,形似箓书,难以辨认,给人神秘莫测之感。《玄门大义》解释说:“(神符)即龙章凤箓之文,灵迹符书之字是也。”
道士书符以召役*神或即沿用其意而来。以为天神垂符图,示以云采图像,即所谓“云篆”,录之而神符。又以为天神降授神符,焚之取信天神,可役使、召劾不同司职的*神,或镇邪祛疾,或倒转日月,或称位五岳。《山海经》记有一则神话:东海仙都山上有大桃树,蟠屈三千里,居有神荼、郁垒二神,监领众*之恶,所以后人常用桃木板书符,以示镇邪避恶,治病疗疾。
咒与祝、诅,在道书中通用,是与神灵取得联系的语言,大抵承继古巫祝之术而来。同符一样,咒也是感召神灵,以达到所祈求之目的的法术。
书符者“以道之精炁,布之简墨,会物之精炁,以却邪伪、辅正真,召会群灵,制御生死,保持劫运,安镇五方。”也就是说,道教画神符,具有召神劾*,镇邪扶正,消灾祛病,保佑平安的神奇作用。
道教符箓虽带有浓厚的神秘色彩,但从形式上看,符又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的书法艺术。
早期道教符箓,基本上是在隶书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汉代隶书若干字的结合。因此,画符就成了具有独特意味的道教书法。后来,道教又对汉字作了大胆的变形,突破了字体笔画的束缚,并吸收了古代各种字体的写法,特别是吸收了草书的写法,创造出人们难以辨认的一种文字。
但符箓也不是道士随意所为的产物,而是有着一定规律的独特文字。唐代书论家张怀瑾曾说:“案道家相传,则有天皇、地皇、人皇之书各数百言,其文犹在,象如符印,而不传其音指。”
道教的这些书体,对于一般人来说犹如天书,无法辨认,就连苏轼也望字兴叹,他在《天篆记》中说:“道教方士之书笔势奇妙,而字不可识。”明代陶宗仪在《书史会要》中也认为,道教的书法“其书类飞白而不真,笔势遒劲,莫能传学。”可见,道教书法有自己的体系和要求,它既来自于书法,又不同于一般书法。
对于道教书法的特征,陶弘景有过论述。他在《记仙书》中认为,道教书法的主要特征是“实中之空,空中之有,有中之无象”,这实际上是老子的“道”在书法中的体现。陶弘景认为,道教书法不同于“世间长书”,只能“冥中自相参解。”他还将道教书法分为两大系列:“今三元八会之书,皇上太极高真清仙之所用也;云篆光明之章,今所见神灵符书之字是也。”
道教的画符、书法对文人士大夫们的书法创作具有重要的影响。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在《白云先生书诀》中说:“天台绿真谓予曰,子虽至矣,而未善也。书之气必达乎道,同混元之理,七宝齐贵,万古能名。”由此可见,他的书法艺术,受到道教理论的浸染。
到了唐代,由于上层社会崇尚道教,使道教得以迅速发展。社会上道教的流行,必然给书法带来重要影响。虞世南、李邕都崇尚道教,他们的书法,带有明显的道教特征。道教书法,对唐代草书的影响,更为直接。传说,大书法家张旭,他的狂草艺术,更是直接受益于道教宇宙论和狂奔宣泄的道教符。
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庭坚等人的书法艺术,也都从道教那里得到启迪。道教在中国书法艺术发展过程中,起到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