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用的药 http://m.39.net/pf/a_4639949.html贵州山路起伏、树林层叠是当地最具代表性的特征,而在贵州省丹寨县南部,有一处规模巨大的近现代工业遗址,与周边群山环绕的自然环境形成鲜明对比。此处名为万山“金汞矿工业遗址”,始建于上世纪40年代,但在年因资源枯竭停产关闭。
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万山区金汞矿遗址,去之前并没有抱太大希望,相遇以后却念念不忘。当地人描述这里在六、七十年代时期鼎盛辉煌,每一段经历历历在目,今天所见的死寂荒芜,形成了巨大的反差冲击。
走进金汞矿遗址,映入眼帘的是一辆又一辆如同被遗弃几十年的破旧汽车,摩托车,让人感觉触目惊心!
万山汞矿百年开发史
万山汞矿遗址位于贵州省万山特区万山镇土坪村。万山素有中国“汞都”之称。在唐代时即以“光明丹砂”为皇室贡品。在建国初期至20世纪60年代,万山汞是我国出口的主要物资之一,尤其作为偿还前苏联债务的主要物资,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和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贡献。
万山汞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因盛产朱砂、水银,曾是中国最大的汞工业生产基地,有“中国汞都”之称。年后成立贵州汞矿,开始大规模工业化开采。年,为服务这里的汞矿开采,国家设立万山特区。年,改称万山区,隶属于铜仁市。
万山汞矿遗址是国内现存开采时间最早,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汞矿重要遗址,是研究中国汞矿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
五、六十年代苏联专家小洋楼
苏联专家小洋楼
我们在汞矿遗址还看到了几栋苏式建筑的别墅,据说是上世纪50年代招待苏联专家起居的房屋,当时被叫做专家楼。如今的专家楼早已清空,院内杂草丛生,但从房屋外观以及专用的信号设施等痕迹,依然能看出当时的高规格招待。
超越历史的价值
像一架庞大的超级马车,行驶年后,“中国汞都”贵州万山的汞矿戛然而止。它曾承载贵州万山特区疾驰,并将其推向“小香港”、“小深圳”的繁荣巅峰。随着矿产资源逐渐枯竭,年,贵州汞矿被国家实施*策性关闭破产,由于失去了支柱财源,万山的发展一度陷入低谷。汞矿关闭十年后,45年前的“万山特区”于年退出历史舞台,现在的名字叫“万山区”。“万山特区”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个行*特区已载入人民共和国史册。
曾经的辉煌,被当地人贴了“小香港”和“小深圳”的标签
万山汞矿80年代左右,贵州汞矿普通工人每月都能拿70-80元工资。那会儿,铜仁地区很多县里的年轻人毕业后,都愿意来贵州汞矿工作。另一个让贵州汞矿工人自豪的事情,是他们的婚恋,每位工人都能找到一个漂亮的媳妇。
矿区生活区曾经非常繁华,一度有2万人在这里工作、生活。曾经比县城还热闹,以至于当年丹寨人赶集都不去县城,而是到这个距离县城10多公里的汞矿。
当时,在上海等大城市畅销的奢侈品,诸如两百多元一床的鸭绒毯,也能很快在万山的百货商店卖出去。那些年,矿里电影院经常在第一时间上映最新的国际大片,这种繁荣景象,让这个偏居中国西南一隅的山区单位所在地,被贴上了“小香港”和“小深圳”的标签。
老矿长自豪地说起当年往事......
当我们走过一栋栋家属宿舍的时候,看到一位守门人,打听之后才知道,这里还住着一位老矿长,随着守门人带路,我们直奔老矿长的家。
老矿长姓方,今年67岁,家里人现在都已在贵阳生活,老矿长退休了之后回来帮忙做一些事情,每天还在这套九十年代分配的三室一厅的套间休息。
老矿长回忆起当年汞矿曾经繁荣昌盛时期的那些事情,眉宇间透露出骄傲和自豪,老矿长说:“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万山汞矿为国家偿还了大量苏联外债,铸就了丹心报国的万山品质,万山生产的汞因此被称为“爱国汞”。
老矿长家的另一间房屋,室内光线昏暗,地面潮湿,一片狼藉,显然已经很久没有人居住。
想起当年矿上的往事,老矿长百感交集,我们聊了一会儿之后和老矿长告别。
孤身守矿的人,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这里
汞矿旧址如今只剩下三个人留守,每人负责10天,一个月轮转一次。54岁的杨世贵就是其中之一。杨世贵守护遗址已近五年,每个月领着元工资,每天在空旷的厂区里转悠。
杨世贵年进厂,当时他23岁。杨世贵的父亲是汞矿的爆破工人,汞矿区很多工人都是矿二代,他们中的很多人是因为父母的关系,才得以进入矿区工作。
杨世贵说:“那时候能在汞矿工作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托关系都很难挤进去,周围村寨的姑娘都很想嫁过来。”
杨师傅说:矿区风光时,住有2万多人,像一个热闹的小县城,学校、大礼堂、医院应有尽有,周围的人都要来这里逛街、看电影和看病。矿产枯竭后,所有的人都迁走了,只剩下杨师傅和轮流替换他的工友在风声和油菜花的包围中。
大多数时候,矿区寂静无声。守矿人很“无聊”,每天都是单调重复,时间过得很慢,“过一天彷佛十年”。平时,矿区有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到访;今年,受疫情影响,游客少了,杨世贵感到更加孤独和无聊。
随着时间的推移,丹寨金汞矿成了一个被人类遗忘的角落,繁华不在。但是,这大山中的车间,厂房,采矿洞,宿舍,医院,百货大楼、生活建筑设施遗址至今保存完好,看这些生活区的建筑,有种置身于六七十年代的感觉。
一砖一瓦都携带着浓厚的历史气息。生活区内,走进房间一股霉味扑面而来,破损的屋顶处露出了里面的木制构件。各楼层的房间多数已经上锁。
现在很多人都怀旧,看到有六百年历史的汞矿遗址得以完好地保留下来,不再发挥作用感觉太浪费了,大家都来献策献计,您觉得万山汞矿遗址拿来做什么用途更好呢?如果有好的想法,请在评论区留言,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