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盛开在民间的艺术之花蜡染 [复制链接]

1#

素纱蜂蜡勾勒千山

点染小屏葩

愁清浅染成冰纹

疏窗瘦灯画

蜡染是苗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早在秦汉时代,就已掌握了蜡染技术。

苗族蜡染历史悠久,很多地方都流行《蜡染歌》(古歌),叙述蜡染的起源。据《贵州通志》记载:“用蜡绘花于布而染之,既去蜡,则花纹如绘”,这种蜡染布曾被称为“阑干斑布”。

蜡染是苗族世代传承的传统技艺,古称“蜡缬(xié)”,苗语称“务图”,意为“蜡染服”。采用靛(diàn)蓝染色的蜡染花布,青底白花,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乡土气息,是中国独具一格的民族艺术之花。

蜡染历史

根据历史学家的研究,人类对色彩及染料的认识与应用远早于纺织色彩。5万年前的北京山顶洞人就已经开始使用红色矿物颜料。

“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中国人已经知道染色。北京周口店山顶洞遗址,曾发现赤铁矿粉末和涂染成赤色的石珠、鱼骨等装饰品。新石器时代的涂彩更多。

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七的酒器和西安半坡遗址出土的彩陶上,有红、白、黑、褐、橙等多种色彩。当时所用的颜料,大都是矿石研成的粉末。除粉状赭(zhě)石外,青海乐都柳湾墓地发现朱砂。

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发现彩绘和研磨矿石等工具。这些矿石的粉末,曾用于纺织品着色。

商、周时期,染色技术不仅运用于衣饰,而且广泛采用矿物染料(石染)和植物染料(草染)。在矿物染料中,最先使用的是朱砂。朱砂即我国史书所载的“丹”(即氧化汞)。

当时,染色技术运用比较广泛,官廷手工作坊中设有专职染色的官吏,另外还专门栽培一些染料植物,较普遍的有蓼(liǎo)蓝。《夏小正》中有“五月,启灌蓼蓝“的记录。

前不久,蜡染走出大山,登上了国际的舞台。

在色彩斑斓的时尚圈,蓝底白花的蜡染就像一位世外高人,带着与世隔绝的“冷”,不食人间烟火的“清”,超凡脱俗。印在蓝布上的白色花纹,像是在诉说一个个苗家人代代相传的古老故事。

蜡染知多少

关于蜡染民间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

据说,有一个美丽的苗族姑娘,希望能在裙子上染出各种各样的图案。

有一天,姑娘看着一簇簇的鲜花昏昏入睡。朦胧中有一个漂亮的花仙子把她带到了一个百花园中,园里有无数的奇花异草,鸟语花香、蝶舞蜂忙。姑娘看得入了迷,连蜜蜂爬满了她的衣裙也浑然不知。等她醒来,才知道刚才是睡着了,而蜜蜂却在她的衣裙上留下了斑斑点点的蜜汁和蜂蜡。

她只好把衣裙拿到存放着靛蓝的染桶中,重新把衣裙染一次。染完之后,又拿到沸水中去漂清浮色。当姑娘从沸水中取出衣裙的时候,奇迹出现了,深蓝色的衣裙上被蜂蜡沾过的地方出现了美丽的白花!

姑娘心头一动,立即找来蜂蜡,加热熬化后用树枝在白布上画出了蜡花图案,然后放到靛蓝染液中去染色,最后用沸水熔掉蜂蜡,布面上就现出了各种各样的美丽的图案!姑娘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人们听到了姑娘的歌声,纷纷来到她家听她讲百花园里的梦境、观看她染出的花裙、学习她描花绘图的技艺,回到自己家里之后,纷纷照着姑娘教给的方法,也染出了花样繁多的花布。

从此,蜡染技术就在苗族、布依、瑶族等西南少数民族之间流传开来。

工艺流程

》处理

先将自产的布用草灰漂白洗净,然后用煮熟的芋捏成糊状涂抹于布的反面,待晒干后用牛角磨平、磨光,石板即是天然的磨熨台。

纯棉白坯

》点蜡

把白布平帖在木板或桌面上,把蜂蜡放在陶瓷碗或金属罐里,用火盆里的木炭灰或糠壳火使蜡融化,便可以用铜刀蘸蜡,作画的第一步是经营位置。有的地区是照着纸剪的花样确定大轮廓,然后画出各种图案花纹。绘出大轮廓,便可以得心应手地画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绘制中的蜡画浸水染色前的准备

》染色

浸染的方法,是把画好的蜡片放在蓝靛染缸里,一般每一件需浸泡五、六天。第一次浸泡后取出晾干,便得浅蓝色。再放入浸泡数次,便得深蓝色。如果需要在同一织物上出现深浅两色的图案,便在第一次浸泡后,在浅蓝色上再点绘蜡花浸染,染成以后即现出深浅两种花纹。当蜡片放进染缸浸染时,有些蜡封因折叠而损裂,于是便产生天然的裂纹,一般称为冰纹。有时也根据需要做出冰纹。这种“冰纹”往往会使蜡染图案更加层次丰富,具有自然别致的风味。

去蜡在蓝靛池中进行多次染色染色后的半成品

》去蜡质

经过冲洗,然后用清水煮沸,煮去蜡质,经过漂洗后,布上就会显出兰、白分明的花纹来。

烧水过程中加入纯碱用沸水浇在图纹上初步脱腊将画布放入烧沸水的铁鍋中煮布脱蜡沸水脱蜡漂洗晾晒

蜡染常常见图文

※纪念性

花纹多是世代相传,变化不大。有的花纹是属于纪念性的,传授多代,不能舍弃或更改。综合各地的花纹式样,常见的有半月、粗勾、长直线、不规则的小方格、粗条“十”字、太阳光芒、小圆点、粗条大圆圈等,具有古朴、浑厚、单纯、粗犷的风格。多染作黑或深蓝底,浅蓝或白花,套染彩色的不多,主要流行于贵州西部、云南和川南的部分苗族。

※世传

蜡绘花纹细致、均匀,密布全幅,花纹多属世传,创新较少。

※画工精湛,花纹细致

或全用传统花纹,或花纹创新与传统花纹并用,或在传统花纹的基础上作了较多的改革和创新。

蜡染的价值

》美术的价值

蜡染的冰纹让人们为之赞美不绝。冰纹的形成,是蜡画胚布在不断的翻卷侵染中,蜡迹破裂,染液便随着裂缝浸透在白布上,留下人工难以摹(mó)绘的天然花纹,同样的图案和蜡画布料,侵染之后,冰纹就似人的指纹不尽相同,展现出清新自然的美感。

蜡染的冰裂纹,类似瓷釉开片极具艺术效果。裂之大小走向,可由人掌握,特点鲜明。染多色彩层次的花口,可采用分色封蜡的手段,表现力更丰富。

》审美价值

蜡染是苗家人的生活、生产、战争、迁徙等场景按照自然的规律和心理活动逻辑进行简体、变形、夸张和抽象而成的“人化自然”的心灵符号,组成一种理想化的完形关系。这种“人化”作用沟通了人们心灵的联系,架起一座人类共同审美经验的桥梁。这种沟通使不同的人出于不同的目标与角度,积淀下来的形式中,感受到不同层次的内容。

》文化价值

苗族蜡染在现今,已由原有功利内容的意念标记转化为用做欣赏的审美形式,人们在对这蓝白相间神秘象征符号的联想与品评中,重新领悟并充实了它的内容。当人们站在现代文明的角度去审视与评价这种传统的文化艺术品时,它实际上已超脱了自身,作为一种艺术元素进入了现代艺术生活,实现了向新的文化氛围与审美境界的跨越,展示出新的文化意义——传承。

蜡染是古老的艺术,又是年轻的艺术,现代的艺术,它概括简练的造型,单纯明朗的色彩,夸张变形的装饰纹样,适应了现代生活的需要和审美要求。

数千年来

蜡染

有着古老的传统技艺、神秘的原始纹样

赋予着深邃的民族文化内涵

在少数民族劳动妇女中世代传承

长久不衰、魅力不减

更多内容敬请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