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延续年的乡情,寻找岭南春节的民俗年味 [复制链接]

1#

《投资者网》宁斌

岁末年初,年关将近时,回乡是最能抚慰每个人乡愁的祈盼。

每一个在外打拼的游子,你、我、他,都卸下了生活繁重的铠甲,带着迢迢千里的风尘仆仆,回到心心念念的家,吃热气腾腾的饭菜,听家长里短的寒暄。

中国年,最有趣的莫过于各地不同的风俗,节庆。虽然已经在广东生活了十几年,但每年一过腊月临近岁末,便又念想起北方家乡百木皆衰,鱼鸟止息,冰雪萧瑟的冬景,还有嚼着糖葫芦,逛着庙会的年味。

岭南过年民间习俗

与北方不同的是,以广州为代表的岭南广府文化源远流长,自有其春节特色。洗邋遢、行花街、醒狮舞龙、逗利市、砌全盒、开油镬……这些都是广府专属的年味年俗。

临近春节,从腊月廿六到到廿八,广州海珠区沙园五一街道的家家户户已经开始准备家庭大扫除,林阿伯一家全部动员,清理家中杂物,把窗户、大门等擦干净,把地板扫干净、抹干净,日常比较少清扫的大厅灯饰、窗帘布等也在清理之列。这是老广俗称的“年廿八,洗邋遢”年俗。

南北方年俗上的差异,南甜北咸算是一个显著的饮食特征,体现在口味、形式、习惯上。广东人最讲究的就是吃,春节前要准备很多糕点小食,其中一个习俗称之为“砌全盒”。

林阿伯采办了一些小零食,已经准备了一个装满零食分很多格的盒子,每一格都装不同的糖果小吃,这个精致喜庆的盒子叫作“全盒”,是广州人过年少不了必备食品。

装糖果的过程称之为“砌”,每砌一格都代表着不同的吉祥寓意,比如常说:糖莲藕,年年有;糖冬瓜,笑哈哈;糖莲子,生贵子;吃花生,富长生。除了砌全盒,老广过年前还要开油镬。

广州春节的传统习俗是新年前三天不开火做饭,在腊月二十四就会开油镬,煎炸贺年食品。正所谓“煎堆碌碌,金银满屋”。用滚油炸出的煎堆、油角、蛋散、糖环等贺年食品,不仅香脆好吃,它寄托着人们祈求新一年好似油镬一样“油水足”的愿望。

在岭南的广州过春节,老广人一般有三样菜是肯定要吃的:一是菱鱼,意寓年年有鱼,而且别的鱼都不可代替;二是莲藕,意寓紧紧相连;三是烧肉炒芹菜,意寓红皮赤壮,身体强健,勤劳勤奋之意。

林阿伯在已经买来了两条鲮鱼,用盐抹了煎好,用红绳绑起来,加上一块烧肉捆上芹菜,糍姑,青葱,大蒜等东西,然后在腊月二十九时将所有东西放在米缸里,年初二再取出来炒着吃了,一是用来压年,意思就是从今年年尾到新一年都是年年有余、勤劳、慈祥互爱、聪明、精算、身体强健。

行花街备年货

广州美称“花城”,其一年一度的迎春花市,充满南岭传统节日气氛,已为世人所瞩目。

“行花街”民俗形成于19世纪60年代,人们从廿八到除夕之夜,年前三天时间里去逛大型迎春花市。其中的"越秀西湖花市"是最古老、最著名、最热闹的花市,形成一百多年长盛不衰。

广州各区都有至少有一个传统中心花市,其他小型的花市更是星罗棋布。尽管之前可能会有十天半个月的搭棚布景时间,但花市铁定是廿七、八才开市,到了三十深夜也就是初一凌晨,花市就会结束,所有的棚架会在几个小时内拆得干干净净。大年初一的早上,花市的马路会恢复交通。

无论是当地老广们过年,还是外省的人们在广州过年,这场一年一度的"行为艺术"都要去参加一下。

行花街目的是转运,希望来年能转个新年好运的,因此每年的广州花市热闹非凡,年桔、年花、桃花是必买品。

西湖花市的年桔有四季桔、朱砂桔、金桔、金蛋果等,买一盆放在家里,除了寓意大吉大利,还特能营造节日气氛;年花更多品类,有菊花、芍药、水仙、鸡冠花、银柳,时下兴起的百合、牡丹、月季、比利时杜鹃、玫瑰等;桃花的粤语"红桃"与"宏图"同音,买几枝桃花意寓着"大展宏图"。

去年在越秀西湖花市,林阿伯给孙女买了一个毛茸茸的小狗玩具,小孙女给它起了个名字:肉狗,这只肉狗陪孙女一起上学放学,今年花市的时候,已经长大一岁的小孙女,还想着爷爷奶奶再买一只更可爱的玩具送给她。

林阿伯儿子儿媳都回家了,这几天忙着准备过年的时候礼节上和生活上需要的各种用品,采办鸡鸭鱼肉、腊味生鲜等,心灵手巧的林伯母已经开始做年糕、做点心,剪一些红绿相间的窗花纸花,同时还要准备一些零碎的现金,给孙子辈派利市,年初二以后到亲戚朋友家作客,要多带几个利市红包。

广州人把红包、压岁钱叫做利市、利是或利事。春节习俗是已婚的男女,不论长幼,一律要派利市,没结婚的男女不论长幼,都要逗利市(讨红包),而且派的利市必须是双数。

这两年受疫情影响,为减少走动所带来病*的传播,大家选择就地过年,网络拜年成为主打方式,林阿伯现在也会使用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