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古代文人想象中的罗浮山 [复制链接]

1#
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了解岭南文化符号一定要知道两个地方,北面曹溪南华寺南面罗浮山,岭南人历来文人精神信仰,也影响历史渊远长久华夏文明。罗浮山历史比南华寺要长,是不争事实。我知道罗浮山大名鼎鼎,是小时临摹印刷品山水画,不记得是那个画家画东樵山炼丹隐居图,东樵山是什么山?

我就去县城图书馆查辞海,当时进图书馆不是想象现我居住城市东莞样,不要任何证件都欢迎进去阅读查找资料,我是农村户口,要有工作证人才可以办证,家属拿着证也可以进入,我借邻居家借书卡去图书馆查阅,到图书馆查阅时,我要看是谁在守图书馆,年龄与大戴眼镜只要晃动下借书卡,就让你进去,年青多半会不让你进,他们眼光很好,一眼就能猜出你是乡下小孩。

在县图书馆查到东樵山是罗浮山别名,地方在广东省惠州地区博罗县,也是道教名山之一,文人画家喜欢画隐居、炼丹、修仙名山大川题材地方。什么是隐居?当时我想就象图书馆这样,做完农事后天天可以看不样书。那个时候真的想快些长大挣钱,到村里做个图书馆,让我们乡下小孩都有书看,不要看城里人脸色,成人了自己没有这个挣钱本事,希望在乡下长大人企业家捐资做乡村图书馆,给乡村小孩在乡村图书馆做“隐居”罗浮山梦。

第二次说起罗浮山是几个朋友一起说古律诗,我们县成立个山谷诗社我也是会员,认识了喜欢诗朋友,偶尔碰见就会要谈古今中外诗。一诗友读《赠毛仙翁·安期何事出云烟》:安期何事出云烟,为把仙方与世传。只向人间称百岁,谁知洞里过千年。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开时共稚川。更说桃源更深处,异花长占四时天。他说是唐代诗人张仲方所作,另外一诗友说是唐书法家沈传师所作。

我蒙了,张仲方是广东省始兴县人,殿中监张九皋孙子,张九皋是大诗人张九龄之弟,他是岭南人肯定对家乡山水熟悉,写出《赠毛仙翁·安期何事出云烟》不足为奇,沈传师是书法家书写当时张仲方诗正常不过事,但很多的注解都说是张仲方所作,到现在我都查不到这首诗争议的典故出自何处?

隐居炼丹长生不老是道家一种精神寄予,“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罗浮山在相对平缓岭南之南,突然兀起座危岩顶立,长年苍苍茫茫,云雾缭绕大山,自然让人们遐想联翩,神仙*怪传说运用而生。如此仙境般之山,也正是儒家想象中隐居宝地。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意思就是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古人文人讲究小隐于野大隐于市,文人墨客多数是普通学士之人,寄隐情于书画大山名川何乐不为呢?

中国山水画到元后分水岭就是内容转变题材,现实生活趁向隐居占多,元四画家之一王蒙,字叔明,号*鹤山人,湖州人,元书画领袖赵孟外孙,他最爱画题材就是隐居图,他理想世界山清水秀,远离烦忧喧嚣闹事,过着与世隔离,行走在泉石飞瀑,桃红柳青,鸟语花香,渔樵耕读隐居生活,作品有《青卡隐居图》《夏山高隐图》《花溪渔隐图》《林泉清集图》《葛稚川移居图》。

《葛稚川移居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这幅画描绘了晋代葛洪携家移居罗浮山修道的典故,画中罗浮山飞瀑流泉,盘虬多姿古树,树叶劲枝青绿朱红,葛洪穿着道服手执羽扇,回望身后老妻骑牛抱子与仆人牵牛而行。罗浮山腰处茅屋几间,深谷幽雅,世外桃园仙境之山。

《葛稚川移居图》王蒙用他独特的皴法,画出理想中罗浮山。宋代山水画皴法多是劲风立体,表现山石质感,到元后大画家几乎师从董源披麻皴法演绎创新过来,皴法线条柔中见刚。王蒙皴法变得繁复含糊拖泥带水俗称牛毛皴,他的画风与倪瓒简洁相反,恰当满幅画风表现山水隐居意境,好笑是王蒙*治生活与他思想画境不同,时隐时官,到处结交达官显宦,最终机关算尽丢了性命。

同时代王蒙好友陈汝言《罗浮山樵图》,山石的山顶矾头法学巨然,溪河边蒲草生机盎然,长披麻皴法出自董源,陈汝言虽说是江西靖江人,一直居住于苏州为明吴门画派堀起,奠定了基础。

《罗浮山樵图》现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馆,此画重峦叠嶂,草本茂盛,飞泉直下百丈,一隐士担负而行。左上自识:至正二十六年正月望后庐山汝言为思齐断事写罗浮山樵图。裱边十砚斋主人、严绳孙题跋,十砚斋主人诗题跋:芙蓉历乱插天半,一帘瀑布拖长虹;浓矾淡碧宛转露垠崿,跳珠溅玉仿佛鸣丁东。石发蒙茸樵径滑,林衣亏蔽仙窟穷;中有负担者不俗,珊珊风格惊凡聋。

细腻的画风画家陈汝言,为吴门四家开创者沈周有引导作用,吴门四家是沈周、唐寅、文徵明、仇英。唐寅、仇英是周臣学生,文徵明、周臣是沈周学生。我们可以《罗浮山樵图》影响,对照《庐山高图》沈周他绘画作品从粗转细腻变革。

明吴门四家影响到董其昌绘画,董其昌,字玄宰,号思白,上海松江人,他在中国画影响争议之大,因果关系是他提倡南北宗论,使中国山水画保守影响至今。特别在清初四王为代表院体风,每图每笔都要与古人貌神相仿,清初四王,王时敏、王鉴、王原祁和王翚又是领队追随者。

四王艺术特点是仿古,以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标准,又受到历任清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罗浮山樵图》正是王翚盛年时期的绘画,自题写“画于长安客舍”,正是他在京主笔《康熙南巡图》卷的第二年,也是他艺术顶峰时期得意之时,王翚,字石谷,号耕烟散人,清晖主人等,常熟人“虞山派”画派领袖人物,也是清初画坛主流人物。

此画于年在浙江杭州西泠春拍,从图片看到王翚画心里想象罗浮山,高远深远近三段式构图套路之一,远景重峦迭嶂,中景松杂树木点缀,飞泉急湍而下,城阁掩映一角,旅人骑驴进入,近景山石树木下,泉水淙淙。设色秀润,略施赭石、朱砂、黛青等,淡皴浓点,各家皴法纯熟运山石,线条有鼎力笔势造型于人物、树木等。

罗浮山是文人心中隐居修身风水宝地,那到过罗浮山古代大家又有那些名人?历代诗人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钧等都留下诗词赋。但他们全都到过罗浮山值得商洽,但葛洪、韩愈、苏轼、屈大钧等肯定在罗浮山居住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