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找准扶贫金钥匙开启三变好模式兰州新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费用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11/6320423.html

皋兰57个村集体经济“满血”活起来

高原夏菜种植渐成规模

早晨6时许,天气凉爽宜人,位于皋兰县水阜镇燕儿坪村一个三面环山的养鸡场里,已经热闹起来,成群的土鸡开始跑步、觅食,养鸡能手宋清源打扫鸡舍、端食倒水,忙得满头是汗。

发展村集体经济是很多贫困村扶贫工作中的难点,为了完成评估考核的指标,一些村只能通过租赁集体土地获取资金,完成村集体经济的原始积累。那么,燕儿坪该怎么办?“村里没钱,脱贫攻坚还得靠发展产业。”燕儿坪村*支部第一书记张前旺说。

发展产业首先要有投入,钱从哪儿来?村*支部一方面动员*员带头入股,一方面整合扶贫资金,燕儿坪村*支部书记王磊坦言:“过去村上也想筹办一个养殖场,但考虑到风险高没有办成,村上的集体经济靠出租公共场地,一年收入多元,没啥实际作用,要发展村集体经济,还要发展实体经济。”

“你五千我一万,我们的20名*员都积极入股,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使很多村民和贫困户看到了希望:*员都上了,我们还怕啥。”王磊说。最后,通过帮扶资金、社会注资、农户入股等方式建成一个标准化土鸡养殖场,自年11月运营以来,目前土鸡存栏多只,收入10万多元。如今,皋兰县57个村摘了“空壳村”的帽子,村集体经济“满血”活起来,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抓住“老本行”发展新产业

“种植业是我们的老本行,不但不能丢,还要发展壮大。”眼下正是农忙季节,位于皋兰县黑石镇北部的三和村显得生机勃勃。村*总支书记袁维舜却比往常更忙了,他正在协调光伏发电的事,以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发展。袁维舜告诉记者,三和村属皋兰县2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坚持把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基层、打基础的重要抓手和精准脱贫的重要任务,积极整合村级集体资产、资源、资金等要素,将一个倒闭多年的村办企业闲置场地出租,同时整理了一些零星集体空地出租,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6.8万元,成为黑石镇11个行*村中收入最高的村,有效解决了村级组织“无钱办事”的难题。当前,三合村的集体经济处于起步阶段,三合村光热资源丰富,正是针对这一特点,才引进了“光伏发电项目”。袁维舜告诉记者:“目前,‘光伏发电项目’的太阳能板已经搭建完成,很快设备就能并入国家电网。这个项目到年底就能有分红,目前村上的意见是让剩余的10户贫困户入股,这样到年底他们每户能有近元的收入。”

皋兰县作为国家六盘山贫困片区,将扶贫作为全县的“第一要务”。而在这一过程中,县委县*府高度重视村集体经济发展,实施一村一策。一方面,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纳入培训内容,不断加大对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的培训力度。年,对全县57名村*支部书记、村主任和大学生村官进行集中培训,选派两批共34名镇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及贫困户赴甘肃农业大学培训学习,逐步转变村社干部及基层群众产业发展理念。另一方面,结合精准扶贫工作,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帮扶村集体经济发展,先后引入黑石三合草业、百璐通瓜果专业合作社、三兴种植合作社、中利达公司、茂农种植专业合作等新型经营主体参与集体经济培育,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稳定发展,实现村、企双赢,带动整个村的主导产业上档次、上规模。

探索好模式建设特色基地

“以前我们泥湾村也有梨树,后因品种老化就改种菜了。”什川镇上泥湾村*总支书记魏永*说。上泥湾村有7个社,农户户人,共有耕地亩,其中水地亩。耕地未调整前,人均七八分地,如果改良树种用时较长,从栽到盛果期需好几年,对于人多地少的村民来说,根本等不及也等不起。于是大家开始自己摸索,在小拱棚里种设施瓜菜。

皋兰县将特色产业发展与打赢脱贫攻坚战、美丽乡村建设、村集体经济发展等相结合,坚持走“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特色发展之路,完善“一村一品”产业发展体系,科学合理规划小麦、玉米等粮食生产功能区和软儿梨、禾尚头小麦等名优土特产保护区以及兰州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等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三大产业区”,形成了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了“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完整产业体系。目前,皋兰全县初步建成高原夏菜、白兰瓜、旱砂西瓜、红砂洋芋、优质林果5个特色产业生产基地16万亩,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5%,培育主导产业村40个。

盘活存量资产创建村级品牌

“或流转土地,或成立合作社发展种养业,或承包租赁空地,不仅有效减少了土地撂荒,不少返乡务工人员还实现了在家门口创业就业。”三和村饲料种植大户袁维宏深有感触地说。

皋兰县采取村集体单独或吸收其他资金参股联合发展的方式,对村域内的土地、林地以及地理优势等资源进行合理开发,盘活村集体资产,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总结出了以钱家窑村和专业合作社合作发展设施农业的特色产业增收模式;以兰沟村、盐池村、崂池村为主利用集体存量资产进行承包、租赁等增加村集体收入的资产利用增收模式;以砂岗村、崂池村、黑石村为主的采取流转村级集体土地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土地流转增收模式;以水源村、忠和村为主的通过提供劳动、技术、信息等服务来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的服务型增收模式。

在此基础上,皋兰县还打破瓶颈制约,开创壮大村集体经济“造血”之路。县委县*府从项目支持、资金支持、人才支撑等多方面给予一系列的扶持*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落实村集体经济发展扶持资金万元,通过改造现有资源或以资金入股经营主体的形式发展育苗温室、冷链物流、设施农业等实体经济,打造10个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通过搞活存量资产、创建村级品牌,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和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共同目标。截至年底,全县57个行*村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5万元以上,总收入达到.44万元,摘掉了“空壳村”的帽子。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董永前文/图

■记者手记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

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是农村基层工作的一块“硬骨头”,要啃掉这块“硬骨头”就要充分挖掘产业资源,通过不同途径,把地方资源产业化、高效化。

农村拥有最丰富的发展资源要素,只要把这些要素激活,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那么,村级集体经济薄弱村的组织“造血”功能就会增强,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就能实现保值增值。

皋兰县将精准脱贫与“三变”改革相结合,因地制宜,深挖潜力,借助外力,通过特色种养殖、项目精包装,盘活资产,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积极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增收途径,走上了一条各具特色、百花齐放的新路子。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