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揭秘古代小学生是怎么上学的 [复制链接]

1#

9月1号,是每年开学的日子。很多家长都在这天卸下了“重担”,因为“神兽们”都回笼了。现在很多小学生的学业都是非常繁重的,甚至有人感叹,如果能回到古代当个小学生,是否会不一样呢?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在古代,怎么样当一名小学生。

开学的时间

古代入学的时间与学期长短与现代很不一样。古代社会是农业社会,根据各个朝代对于开学时间有所不同。

在汉代,根据崔寔《四民月令》记载,具体的入学时间是这么记载的:正月农事末起、八月暑退、十一月砚冰冻时。从中可以看出,汉代小学教育主要利用农闲时间来教学,这也是古代教学的一大特点。

三种开学时间除了“八月暑退”与现代为之接近之外,其他不尽相同。到了南北朝时期,开学时间较为统一,“冬季入学”成为主流。《北齐书·李铉传》中便写到“春夏务农,冬入学”的字句。宋陆游《冬日郊居》中写道:儿童冬学闹比邻,据案愚儒却自珍。可见,冬天入学已十分普遍。

古代的学期与现代的学期制不一样,短者三个月,长者一年。冬学多三月制,相对较短,以明代为例,一般从每年的腊月到次年三月。如果是“八月制”,则一般“上元入学,八月终解馆”。“十二月制”则是正月望后启学,岁暮罢馆。

古代入学礼

在古代,儿童开学是一件大事。古时的入学礼与成人礼、婚礼和葬礼合称人生四大礼。入学当然需举行一系列隆重的入学仪式。

入学当天,儿童需穿新衣服和红鞋子,同时家长为孩子准备四道早餐:猪肝炒芹菜、蒸全尾鲮鱼、豆腐干葱、两个红鸡蛋。寓意分别为:跃入龙门,聪明伶俐和连中双元。

正衣冠

据《礼记》记载:“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因此,古代开学仪式的首要任务是要正衣冠。古人认为: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让学生注重自己的仪容整洁,是开学的第一课。入学时,新生要一一站立,由先生依次帮学生整理好衣冠。然后,学生衣冠整齐地排列在学堂前面,恭立片刻之后,才能在先生的带领下进入学堂。

拜师行礼

步入学堂后,要先进行拜师礼。学生先叩拜至圣先师——孔子,双膝跪地,九叩首;然后拜先生,三叩首。拜完先生,学生向先生赠送六礼束脩。所谓六礼束脩,是古代学生赠送老师的礼物,分别是:芹菜,寓意勤奋好学;莲子,寓意苦心教育;红豆,寓意鸿运高照;红枣,寓意早早高中;桂圆,寓意功德圆满;干瘦肉条,以表达弟子心意。

净手净心

朱砂开智

朱砂开智也叫朱砂启智或朱砂点痣,这是开学礼的最后一项内容。具体做法是:先生手持蘸着朱砂的毛笔,在学生的眉心处点上一颗痣。因为“痣”与“智”同音,朱砂点痣取的其实是“智”的意思,意为开启智慧,希望学生在日后的学习当中一点就懂。

古代入学年龄

现今社会,孩子一般六七岁就入读小学。古代晚于现代,大体的入学年龄为8-15岁。在古代,很多名人都是8岁入学的,例如东汉哲学家王充和宋代文学家苏东坡。

《大戴礼记·保博》记载,“古者年八岁而外舍,学小艺焉,履小节焉”。从这可以得知,先秦是8岁入学。但是《尚书大传·略说》里面则道:古之帝王者,必立大学,小学.......十有三年始入小学。同篇中又见:十五始入小学,见小节,践小义。

到了唐代,孩子的入学年龄跟现代差不多,如唐代著名医学家、药王孙思邈便是七岁入学。后续到了明清时期,一直维持“大龄入学”的传统。《嘉靖太平县志》记载,明代太平县“令民间子翼盼八岁以上、十五岁以下皆入社学”。

另外,在古代崇尚仕途的前提下,也有20岁读小学的情况。甚至还出现30岁读小学的特例。据《魏书·刘兰传》,北魏人刘兰便是“年三十,始入小学”。

以上只是古代小学生的掠影。当然,古代小学生和现代化教育是不能相提并论的。最重要的一点是,古代并不是每个人都享有上学的机会,而现代我们都享有义务教育的权利。所以,好好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学习好文化知识,建设国家。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