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扶玉阁正说寿山石第三说,说认识寿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医院哪里最好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第四说预告:说寿山的核心(一),高山)

说到中国,都说上下五千年。但是最新(截至年)的考古发现正在证实,中国文明岂止是五千年,如良渚文化的考察发现,距今年到年前,长江流域就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古国了!

千万别小看了中华古代的文明进程,有时候越读古代文献越是发现,距今几千年前的古人其实已经把哲学观发展到十分深刻的地步。

在西方,就有怀德海说过:“西方多年哲学都是柏拉图(公元前年—公元前年)的注脚!”

在东方,情况也大抵如此。东方多年哲学都是是《六经》的注脚!

而六经之中,为《易》的思想形成年代最早!是先秦(多数人认为是孔子)对整个中华太古时代科学思想的总结。“易学”的主要核心是探寻世界变化的规律性,而解释这些变化的语言是对“太极”,“阴阳”,“五行”,“八卦”等的描述。

本文是“正说寿山石”,而不是“正说易学思想”。因此,对于易学的解说和分析,请各位参看一些知名大学教授的出版物(绝对不要看和什么算命啊预测啊有关的书籍啊!!)我就以易学的思想来解释一下寿山石的分布规律。读过此说以后,你也会发现,中国的古代科学思想真的可以解释通一些世界的现象——也许中国的古人真的就是看到了宇宙的终极韵律。

第一,认识寿山(村)的地理——太极

说“寿山石”,就要知道这个石种和大多数其他石种一样,是以产地命名的。寿山石的产地就在今天福建省省会福州市北部的一个小山村——寿山村。

寿山地区行*区域图

但是你打开今天的地图,查看寿山村周边,根本找不到一座山名叫“寿山”!而从寿山村这个名字推想,这里应该有一座“寿山”!

我们不得不要翻开历史资料一探究竟。

在回顾一下我在第一说里面引用的古代文献:

晚唐光启年间《八闽通志》和南宋梁克家《三山志》里都介绍了“寿山”的广应院明代*仲昭的《八闽通志》及王应山的《闽都记》都说:“寿山在四都,与芙蓉、九峰二山相对峙。“从现在的考证看,“广应院”的遗址寺坪就在目前高山北侧;高山海拔米,在当地和南边的芙蓉山、九峰山高度大体相当。且史籍中有记载,僧人灵训在唐代大和七年创立的芙蓉院;九峰山附近有僧人僧贤在唐代大中二年始创的九峰院;更有最为著名的、由僧人妙觉创立的寿山广应院。芙蓉、寿山加上九峰山号称“三山”,“三山”各依名寺,古时可谓美谈。

所以从古迹和古籍的对照可以看出,现在的“高山”就是古时的“寿山”。只是在历史的不断变化迁中,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具有良好寓意的“寿山”不知不觉的变成了莫名其妙的“高山”。。。高山就高山吧:)

在名贵寿山石的范围内,高山的开采年代最早(第一说里说过,目前考古发现老岭石的应用最早,但是老岭石总体属于低价寿山石),开发程度最高(全身上下全部都石矿洞),也历来被寿山石玩家所最熟知。如果打开一份寿山石矿区地图,你马上就会注意到,高山(红圈)就位于整个寿山石大产区(绿圈)的最中心位置:

这难道是巧合吗?我觉得不是巧合,就是天作之奇设!

高山(系)寿山石不论从质地、颜色、纹路上,还是在文化历史中的地位来看,都当推“寿山第一”!我们看看清代帝王寿山石的印玺,无非三类寿山:高山,田*,和芙蓉。而大名鼎鼎的石帝田*就石寿山系水坑的外部成矿产物(此为后话)。在让我们看看高山系石头的著名种类:高山晶,荔枝冻,水洞朱砂,天蓝冻,萝卜丝纹,五色杜陵。。。等等,每一个种类都能让玩石之人谗言三尺。这个地区所产寿山石的品质确实石其他地区难以比拟的,亦不愧“寿山第一”。

清雍正宸翰

因此,从质地、历史、位置,高山系就是寿山区域的核心所在,就整个寿山的灵*起始点,即寿山之“太极”。

高山系主要包括高山,坑头,杜陵三座连绵的山岭,总体成从西向东稍微偏北的走势。高山系石普遍“通灵”,有玻璃感,五行中属“水”。

高山系寿山石若干

第二,寿山石的核心矿脉——两仪

第二说中介绍了寿山的地质矿脉带,在上文介绍的高山系北侧,有一条“西-北”走向的矿脉拱卫、环抱,这就是寿山中最长最复杂的一条矿脉段:旗山-老岭矿脉。

上图中的蓝色弧形矿脉就是“旗山-老岭矿脉”:西起旗山往东北,在老岭(柳岭)有往东南,之后结九茶岩(猴柴潭)、旗降山、到金狮峰,房栊岩,回到高山系附近。

这条矿脉在成矿学上其实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旗山-老岭,东北向火山系;另外一部分是旗降-月尾,其实是“月尾-松柏岭矿脉”的一段,但是“旗山老岭矿脉”和“月尾松柏岭矿脉”发生了交叉,这一小段“旗降-月尾”矿脉还是受旗山老岭矿脉的影响更大一点。

这一矿脉的石头大都质地坚韧,打磨出来显得“刚强有力”,常常泛出金属光泽,五行中属“金”。

高山系和旗山系是寿山中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两个矿脉,且性格一柔一刚,即为太极生成“两仪”——寿山中的“阴”(高山系,属水)和“阳”(旗山系,属金)。

旗山系寿山石若干

第三,寿山石的五大矿脉——四象五行

寿山石中最有名的是什么?除了人人皆知的“石帝田*”,上文说的高山石,当然就要属“寿山君子”芙蓉石了。

寿山石大多以产地山头命名,比如老岭石,高山石,杜陵石,等等。但是唯独“芙蓉石”可不是产在“芙蓉山”,而是产于更南边的“加良山”(古称月洋山)。

芙蓉石大都为“叶蜡石”为主,最著名的品种为“藕间白”和“蜡烛红”。就像鲜红亮红的蜡烛红带给人的感觉一样,月洋系在寿山南部,五行属“火”。

月洋系寿山石若干

前文说旗山老岭系的时候说过,其中一段其实和“月尾-松柏岭”矿段交叉;交叉之外以北的部分,就是“*洋松柏岭”矿段。这一矿脉成分最为复杂,有的以地开石为主,有的以叶蜡石为主,更多是两种或以上矿物混合。如松柏岭石,2号矿石等等。这一段矿脉在北方,但是石性五行属“土”。

*洋系寿山石若干

最后,在寿山村东边,行*区域已经到“连江县”境内,有山岗叫“金山顶”。这里出产一类两种石材:连江石和山仔濑。

这个矿脉从火山活动带来看其实属于“*巢山(松柏岭)-柳坪-金狮峰”环形火山带的最东侧,但是所产矿物成分含伊利石为主,比较特殊。石性在寿山石里应该算虽不好的,常常脆而易裂。特别,寿山当地人有些不承认连江石石寿山石。但是现在玩石界大多认可,连江石山仔濑石是寿山石的一部分。

金山顶矿脉在寿山最东侧,五行属“木”。

连江系寿山石若干

好了,做个总结,寿山石主要产地的五大矿脉:

中央的高山系(橙色圈)属水属阴,玻璃性;西北的旗山系(蓝色圈)属金属阳,金属性;南方的月洋系(红色圈)属火,蜡性;北边的*洋系(*色圈)属土,多重性;东方连江系(绿色圈)属木,脆性。听我说完了寿山的“太极-两仪-四象五行”,如果懂“易学”的人是不是忽然觉得寿山的五行发生一个特别明显的变化:那就是本应在“北方的水德”和在“中央的土德”发生了换位!

按照太古科学——“河图”,如果世界按照北水-东木-南火-西金-中土的位置排列,整个世界就处于一种“非常和谐稳定”的状态,即万物皆静。只有当这个稳定和谐的秩序被打乱的时候,万物间又产生了矛盾,矛盾就又产生了运动,而只有运动变化才能产生生机、创造更多的万物。

因此,寿山的水德和土德易位给寿山带来了运动的勃勃生机。其他三德:东方木,南方火,西方金相对稳定,使得这个易位虽然带来了运动变化的活力,但又不至于太过剧烈。

矛盾与和谐并存,运动和静止同在,这样的寿山才是大家看到的一片生机勃勃的寿山;一个能够孕育出七彩斑斓、微润细腻的寿山石的寿山。

(大家也要记住,水德(高山系)和土德(*洋系)发生易位,这两系寿山又因此产生了很大的联系,后面会和大家详细讲解)

第四,寿山石系——寿山石的“门派”

这一说可能有点枯燥,加入了上古时代“易学”的知识。如果没有研究过易学的人,还可能以为我在讲什么迷信学说。易学之深就在于,千万年之前的中国人就是领悟到了宇宙运行的一些规律,并加以总结,来解释世界的变化。但是千万年前的人又不懂现代科学,所用语言都是今人难懂的什么太极啊、五行啊、八卦啊这类,所以古人和今人就是因为语言沟通不了,让今人有时候觉得难以理解。

如果不感兴趣的朋友听起来觉得枯燥无趣,我就换一种讲法。

寿山的五大矿脉已经被现代科学考察以及玩石界大多认可,我就根据各个矿脉所产寿山石的特点、总体质量、在历史中的地位、以及目前玩石界的看法,把这五大矿脉分成金庸大侠小说里的五大门派,这样说起来,有些朋友就会感兴趣,也更能理解这五大矿脉的高低程度了。

金庸大侠写了那么多小说,用哪一部为主呢。既然我在写,就用我最喜欢的一部——《倚天屠龙记》。这部小说在金庸全部小说中处于中间位置,门派设定较为齐全。在这部小说中:

武林中的泰山——少林派:高山系;武林中的北斗——武当派:月洋系;武林中的西域——大*派:旗山系武林中的隐士——昆仑派:*洋系武林中的晦涩——华山派:连江系我们就在今后的各说之中,详细介绍,娓娓道来各派的各色武功高手。

第五,寿山石的种类划分

说明了寿山石产地种类暗合阴阳五行,以及水土的变位,我们再来说说寿山石的分类。

大家都还记得,自清代人用“山坑”“水坑”“田坑”来区分寿山石后,后人纷纷沿用此法。我认为此法有一定道理,依据主要是寿山石所处环境的“外生成矿作用”。但是古人所见寿山石种类比我们少的多,范围窄的多,此类描述法特别用来描述高山系石头最为合适。

其实,其他种类石头也可以拓展使用此法,只不过没有人去这么做过,特别是没有在玩石界形成共识。并且,每个人对于“山水田”的定义还有差异。尤其是田坑,有人认为只有田*才是“田坑”,有人将寿山溪产的“牛蛋”也算入“田坑”,有人认为其他山头的某些“溪性石”也可以算田坑。。。林林总总,不一一详述,后面讲坑头的时候在说这个话题。

这里为了简明扼要不浪费时间,我直接叙述我的分类方法:寿山石的划分一共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就是前面论述的五个大矿脉段(五大门派)。这是由寿山地质成矿的地质学历史决定的;

第二个层次,是山、水、田坑说。这是按照矿石的产出环境,即寿山石成矿的外生因素决定的;

这里特别要提到,古人其实忽视了一个外部因素:除了“山水田”外,还有一类介于山坑和田坑之间的环境,就是“掘性”。某些石头从母矿山体剥落,但是没有滚入溪水中,而是常年埋在山涧中。这类“掘性石”虽然没有田坑那么温润,但也具有很多田坑的特征,如皮,格,色等。因此,我将古人“山水田”的划分在加上一个“掘”——“山水掘田”更全面的概括了所有寿山石的外生成矿因素。

第三个层次,是石,冻,晶。这是按照寿山石的矿物成分组成划分,也就是成矿内生因素决定的。

一般来说,如果地开石成分越高越纯,石头就越通透,几乎全部透光,我们称为“晶”;如果开始混入叶腊石成分,透光性会变弱,这些“半透光”石头一般称为“冻”;如果叶腊石成分占主要,并且还混入其他矿物,石头变得几乎不透光,我们就称之为“石”。

这样按照以上三个层次,“理论上”我们可以对所有寿山石做以下划分:

我自己感觉我这个寿山石划分理论非常科学、非常完美!不知道各位读了我这“三说”后会不会也认同:)

但是!“理论”是理论,理论往往太美好,“实际”不接受。

比如,你要去市场上向商家打听:“旗山系水坑晶”,或者“*洋系田坑冻”。你99%会被商家笑着赶出大门,以为你就是来找事的。但是别灰心,现实中这样的商家就是没有知识,目前99%的商家都没有我的寿山石分类这么科学,而且寿山石的大规模开采几乎已经停止,很多理论上的寿山石没有找到呢!^_^

撇开理论,现实是什么样的呢?

首先,历史上,“水坑”这个名称已经被高山系的“坑头尖”独占、垄断了。这个我们讲坑头讲水坑的时候再详细说。即使后来发现有其它的山头也有类似水坑的环境,也可以产出类似的石种,但是对不起,水坑在现实中就特指坑头,别家都不可以用。

再者,前面也说了,众家对于“田坑”的定义历来纷杂,没有形成共识。田坑的形成必须要在母矿周围有合适的溪流,有的矿脉确实缺少这样的环境。

那么综上,理论折衷现实,我们可以做出以下的寿山石划分:

在之后的各说中,我会对各大矿脉,各个山头的各种山、水、掘、田坑的,各种晶、冻、石,按照以上列表分类一一举例,细说她们各自的特色。同时借寿山也会横向对比,说说和其他石种的异同之处,这样大家才能真正的了解“真寿山”,才能把握寿山的“本色。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