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靳志强山水之诗性 [复制链接]

1#

中国书画的欣赏者与艺术的创作者一样,有三重境界:其一是“形与技”的层次,即物象与技法、技巧:它完整、唯美、悦目,是视觉享受。其二是“境”的层次,即画中的意境、境界:其诗情画意令人陶醉,给人以精神享受。其三是“道”的层次,即会通之际,人书俱老:它天人合一,物我两忘,造化在手,信手拈来,不期遇而遇,不知其然而然。

华夏文明,溯深弥久,文脉璀璨,诗之流转,或急或缓!然书墨丹青自始而兴,不足没迹,亦不能言其辉煌,笔墨广杂,门类繁多,不能尽其理,单就山水丹青之状,略言之!

丹青以字为朱砂石青的材质原料,也指设色图画,后广指绘画。丹青我谨以青绿山水言之,取满羽一毛而谈。青绿山水兴于唐胜于宋,后渐衰微。青绿重工序,精材质,水墨有之亦有,水墨无之亦有之。唐代青绿重华贵,皆勾染少皴,山重水复,层峦叠翠,雄奇瑰丽,气韵高迈,以李氏父子为代表,画非尽显图画之功,仍诗之体韵,诗之观感,唐代尤盛,山水诗亦盛,叙诗文者有之,图科者有之,相互给养,互育发展,仍成山水诗画一体乃是高格。至宋为绘画之巅,丹青山水亦是。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亦是大成之作,皴而有质,染而有境,连绵起伏,纵横千里,用料精贵,光彩灿灿。工序严谨,画面灿然,村舍楼宇隐没其中,横江流碧,纵奔其间,林木秀萃,熠熠其里,高雅风绅,阔步其心,山峦空迹,连接天外,其境何不为诗境,画与诗同。南宋赵伯驹《江山秋色图卷》丹青斑斓似有脱落,亦可大观,重峦高石,直播云端,曲水流泉,百回千转,竹林丰茂,掩映其边,亭台楼阁,隐隐绰绰,小径曲折,如蛇曲行,高山俯卧,龙盘虎踞,游人往来,山岳回音,萧萧然,默默然,江山无限。明之仇英,清之石谷,皆能承前丹青之体,后学渐衰。当代文化洪流相撞,西方色彩东渐,国人大开眼际,博取众长,当有所为,汲古铸新,开启新征,丹青一片,风华无边。

诗意地行走

靳志强

今年去了三次江南,第一次烟雨江南;第二次是中雨,凄冷江南;第三次已是暴雨江南,并已经开始抗洪了。我爱江南,心里也有个江南的意境,我是随着心去约会江南的。

驱车向江苏行去,高速上的景色是差不多的,只有过了黄河进入江苏北部,一条条的河横穿过去,景色便开始肥润起来。河上有了船只,树林边有了水塘。方形、不规则的,掩映其中,透着林子的清秀幽深开来。

路过瓜州,耳边不自觉地响起王安石赴任时途径瓜州的诗句,“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绿了江南,美丽的故乡,明月皎洁的故乡,我何时才能回来哪!

江南是诗性的,它总像雾里花,水中月,远远地去看她,体味它。南京的秦淮河在我心里是数不尽优美句子组成的,诗人的身影穿过或停留,都增加了河的长度和深度!一条宽阔的河看不到边,亦或看不清岸,这是我心中秦淮河的形象,但这不是现实中的秦淮河。我们三五好友乘船夜游了秦淮河,才知道它既窄又短,那为什么它在我心中是那么伟岸,圣秘哪?是因为它岸边走过的诗人,留下的诗句。首先是诗仙李白的“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诗句。杜牧接着吟道“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朱自清坐着小船游览了夜幕下的秦淮河,写下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用文艺片的拍摄角度,记录了他的秦淮河。

我的秦淮河是怎样的?原本清晰的秦淮河,在这次亲身游历后,模糊了!第二天清晨,我特意起了个大早又来到秦淮河边,看到了清楚的白墙,黑瓦,门窗,飞檐,一条灰冷的池水,更加陌生了,以至到我不认识这条河了,有些失望地来到白鹭洲公园,这里的水面是秦淮河的一部分,也是李白诗句二水中分白鹭洲的二水之一吧!也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府邸花园,这里今天古木参天,石砖光洁,钻石缝隙长满了青苔,这就是我的江南,我开始穿越到了古时,徐达长衣宽袖,小心地走在石砖上,拱手行礼,吟诗论道,满堂大笑。

渐渐的我明白了,清楚就是模糊,清楚是心中的事,模糊是视觉的问题。有了时间的流逝,有了事物的模糊,心中慢慢清楚起来,这也许就是诗意地行走吧!

何铁生国画的魅力——笔墨相生,妙在用水

欣赏徐朝江书法——解析如何让书法拥有“洪荒之力”?

欣赏黄建南油画深度解析西方油画是否有采用“西中结合”的技法呢

黄荣华方凤富教授的入室弟子——如何欣赏中国画大写意中的“意”

黄建南——为什么说色彩是美术造型语言中最具感染力的艺术语言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