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通宝,是15世纪中叶,明世宗朱厚熄嘉靖年间铸造的钱币。据记载,嘉靖七铸开始铸造平钱,嘉靖二十三年,朝廷工部按洪武等钱式分别铸折五、折三、折二、折十各三万文之多。除小平外,折五、折三、折二皆纪重。
嘉靖通宝的外形属于方孔圆钱,它的直径约在2.5厘米左右,并且钱币上的靖字还有斜立和正立的区别,它的铜色于铸钱的方法不同,导致它整体铜色比较偏白的现象,也又人称之为白铜钱。
大体上钱币真假判断都离不开三个层面,即形式,制作,材质,每遇需要作真伪鉴定的钱币,首先是观察它的形制、材质、制造方法是否符合历史客观情况,以此作为确定真伪依据之一。任何一种钱币都有时代特定的形制,伪钱大多是仿照真钱形制而作的,如果在形制上没有仿对,那就有可能被识别出来。
所以我们观察嘉靖通宝的钱币表面锈蚀与色泽,就能判断出来。有的钱币经千百年埋于土中,出土后表面仍然留有在自然环境中生成的锈蚀,有的锈土与钱币表面紧密结合,其色泽千姿百态、丰富多彩。新出土的钱币常称为生坑,色泽也很多种如枣皮红、松儿绿、靛青兰、朱砂红、水银古等等。
嘉靖通宝,因为铸量皆少,所以在后世流传不多,现在我们大多已经见不到了,所以非常珍贵,值得我们收藏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