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出行日期
年12月1日,星期三
02先上总结
门票:无
停车:免费
位置:北京门头沟潭柘寺镇鲁家滩村
导航:“中石化潭柘寺加油站”
总里程:23公里左右(不徒步只看古迹直接导航“灵鹫禅寺”就可以)
累计爬升:米左右
用时:7个小时左右
路况:穿越路线(有柏油路、水泥路、乱石路、土路),非休闲步道
路线亮点:有古寺、古塔、古墓
需注意:部分下山路段坡度大,有碎石,会比较滑,建议穿登山防滑鞋、带登山杖;路线有些长,冬季天黑得早,一定要早出发。
03相关资料
谷积山在房山和门头沟的交界处,以谷积山为分水岭,山南是房山区青龙湖镇,山北为门头沟区潭柘寺镇鲁家滩村,这是一条非常经典且古迹众多的徒步路线。
谷积山属于房山境内大安山的支峰,其命名说法在网上有2种:第一种是古代因战事需要曾在此囤积粮谷,因此叫谷积山;第二种是山上有古刹,文物古迹众多,因此叫古迹山,又因山的形状像谷子堆积而成,而演变为谷积山,表达了农民对五谷丰登的美好祈盼。
04徒步细说
跟着导航经过潭柘寺环岛,旁边就是中石化潭柘寺加油站,再往南开百米,就到锦屏街和锦屏北街的交叉路口了,路口左右两边都有免费的停车位。
停车的地方
停好车后,就沿右边的公路(我们去的时候有设路障,是在修的一条公路),开始徒步。
马路对面开始徒步
一直沿着柏油路往前走,中间有岔路也不要转,大概在1.8公里的时候,就能看到“朱砂岭街高架桥”的路牌。到这里就不要过桥,走到左边的桥边上,能看到楼梯,就从这里下去。
下到土路,大概走米左右,就看到宽平的水泥路了,然后左转。
前面就是朱砂岭街高架桥楼梯下桥
沿着水泥路一直走(看见岔路不要走),大概在总里程3.5公里的时候,就能看到“登山口”的路牌了。从这里离开水泥路右转进大土路。
右边为登山路牌
前面走柏油路和水泥路的时候,基本没有爬升的感觉,走在上面就跟散步一样,进入大土路后稍微有些坡度,开始爬升了。
大土路走米左右,也就是在总里程3.9公里左右,有岔路。这里左右两边都可以走,最后会汇合到一起,建议走左边,路程要短一点。
岔路,建议走左边
大概在总里程4.3公里处,就到“互助坡”的路牌这里了。
互助坡
继续往前,大概在总里程5公里处,就到“清风坪”路牌这了。这里往右走,开始上小土路了,也就是路牌上面说的从这里开始就是高级挑战了。这里不仅路变窄了,两边的灌木丛枝杈也伸到路边刮人,有的还带暗器(刺)扎人,坡度也比大土路更陡一些。
在小土路上,我看户外彩带方向都是一致的,所以小土路上遇到岔路跟着彩带走就可以。
清风坪路牌,往右上山小土路
在总里程6公里左右的时候,就到顶,爬到“报国峰”路牌这里了。这里也是这段拉练路段的终点,海拔米。到这里左右两边都有彩带,应该是两条路都可以走,我们是往左边走的。
报国峰路牌在顶上看到塔和寺院俯瞰灵鹫禅寺远看钟楼,此次未去远眺城里远眺城里
过“报国峰”路牌后,就开始下山了,下山有些路段坡度大,有碎石,很滑,不是很好走,要走慢一点。
大概在总里程7公里左右,就离开下坡土路,来到修好的大石头路上了。(记住这个路口,看完塔和寺院,还要回到这里)
我们先往右,去看铃铛塔,很近,不过百米。
铃铛塔又称西塔、白塔。谷积山般若禅寺寿塔,建于明代(公元―年),石结构,平面八角九层,楼阁式,通体由汉白玉砌成。塔上8个檐角各有2个圆孔,可挂风铃,风吹铃响,铃声悠扬,铃铛塔由此得名。
铃铛塔曾遭到多次破坏,只剩下束腰塔座和下面的两层塔身,成为半截残塔,年依旧貌修复。新旧交替的痕迹还是很明显,下面两层会暗黄一些,上面几层就亮白一些。
铃铛塔檐角上的小圆孔铃铛塔旁边的石碑,已经看不清字了
看完铃铛塔,继续往左沿修好的大石头路下山,去看灵鹫禅寺。大概走米左右,就到灵鹫禅寺了。往左,先去经过山门,看前殿和后殿。
灵鹫禅寺位于谷积山南麓中心位置,座北朝南,五代前,称“谷积山院”,元代最盛,称“灵岩禅寺”,明代改名为灵鹫禅寺。历经战乱早已破败不堪,近年对殿堂进行了修复。
该寺是一组两进殿宇,山门上书“菩提场”三字,山门的右边有房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牌子。
年4月立的牌子山门
山门与前殿之间,西侧有大明正统五年()四月八日碑记一块,额篆书"敕赐灵鹫禅寺";东、西各有一组夹杆石。
前殿内门上有“灵鹫禅寺”四个字,供奉有弥勒佛像,殿内两根石柱,木架顶。
前殿西侧石碑夹杆石
后殿面阔三间,门上写有“普光明殿”,东西配殿各一间。西配殿旁有一石碑。后殿三间门都是锁上的。
后殿东配殿西配殿
在后殿的后搪墙两旁,立辽、元碑各一块。辽碑为大康四年()四月十五日立。元碑为"大元至正七年()三月"立。
后殿的后塘墙石碑石碑细节后殿的碾子从正殿看山门
看完前后殿,出寺庙山门从东边绕到灵鹫禅寺的后院。后院也有东西配殿各一间,门也是锁着的,后院中间这间是开着的,但是里面是空的,什么也没有。
后院后院内东配殿西配殿
看完后院,从旁边的小路往北,从下山来时的路原路往回走。大概走米,右边就是圆通寺的遗址。
圆通寺,明朝正统年间修建,现只存一间六角形攒尖顶正殿,也是用砖石砌成,为石券门,门上有“圆通殿”三字。
圆通殿前左右各立两块碑。
圆通殿圆通殿石碑石碑细节
看完圆通寺,还是继续原路返回到下山土路和修好的大石头路的路口那里(上文提到需记住的路口),之前下到大石头路是往右去看铃铛塔的,现在返回到这里,就往左走了。走百米左右,就到张公墓那里了。
张公墓墓门匾额上书“内府供用库掌印张公寿域”,此处为一明代太监张南溪墓。之前在张公墓周围盗洞很多,里面的宝物均被挖空。现在的张公墓明显是修复过了,盗洞也已填埋。就是旁边还能看到一个散落在地上的上了年代的柱子。
在过去太监的身份比较特殊,总会被身边的人看不起,就连去世后也不能埋葬祖坟。有钱有势力的太监会在生前先找佛教赞助香火钱,并与高僧沟通好等去世后帮忙埋葬。
张公墓散落一旁的石柱
看完张公墓继续往前,也是百米左右,就到鞭塔了。
鞭塔是谷积山院塔,座落在正中间山头上的密檐式鞭塔,也称中塔、红塔,此塔是一位高僧的寿塔。建于辽代(公元―年),砖结构,为六角形七层,高7米。塔基为须弥座,中部座落莲花上。
它曾经濒临倒塌,束腰须弥座部分曾缺损严重,年已修复。
鞭塔
看完鞭塔继续往前一两百米,在道路的左边,有谷积庵遗址。这里只能看到石碑,上面刻有“敕赐谷积庵记”,其他文字已看不清,曾经的谷积庵已不复存在了,但还有人们在这里拜祭的东西。
谷积庵遗址石碑石碑细节
看完谷积庵继续回到土路上,往前走几十米,就到舍利塔了。
舍利塔是覆钵式喇嘛塔,又称和尚塔、东塔。是谷积庵的附属建筑,建于明成化十五年(公元年),由谷积庵住庵比丘通善主持修建。塔身东西南北四面各有一龛,龛内置坐佛像一尊,佛龛中的金佛像已经被盗。曾经东塔破损程度很严重,有倒塌的危险,也是在年重新修复了,重修时以前的地宫也填埋了。据说地宫内原有一座小铜塔,内置水晶瓶,瓶内珍藏两粒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舍利塔舍利塔上的佛龛走远回看舍利塔
看完舍利塔继续往前走,会遇到三个岔路口:
第一个岔路右边是修得很好的下山台阶,不要走,继续往左走土路;
第二个岔路右边是修得很好的平路,不要走,继续往左走土路;
第三个岔路路口有户外彩带,左边多出一条陡一些的上坡土路,这次走左边岔路。
第三个岔路
在岔路上大概走个两三百米,就出来了,继续往左走。
然后走几百米,在路的左边能看到一些散落的建筑遗迹,这一片就是高桥寺遗址了。
散落的石刻散落的石刻散落的石刻
继续下坡可以看到一间废弃破败的房子,上面写着“快乐”的字样。
破败的房子
往前的路,远远能看到高桥寺的山门,但是因为时间已经比较晚了,这次就直接回去了,没有找去高桥寺山门的路了(那附近还有高桥和过街塔,高桥寺也是因为高桥,后人给叫的名字,以后有机会再去看看)。
远观高桥寺山门
从破败的房子继续前行,会遇到三个岔路口:
①岔路走左边道路,
②岔路走右边道路,
③岔路走左边道路。
第一个岔路第二个岔路第三个岔路
过了第三个岔路,往前大概走米,就看到一个比较完整的小房子,房子上还有铁皮,应该是还会使用的房子。
比较完整的房子
在这个比较完整的小房子往前走没多远,就有一个三岔路口,这里往中间的路下坡。
后面因为很快就要黑了,照片也拍不清楚了,我们就没有拍了,专心赶路了。后面的路程就只有文字,没有照片了。
从中间岔路下坡的那段路,坡度比较大,也不是很好走的那种,大概有1公里长。
下完那个坡,来到岔路,往右继续走土路和石头路出去(途中在路边有看到一处落差比较大的地方有水流的印迹,可能雨季这里会形成瀑布,觉得挺好看的)。这段路也是走大概1公里。
出石头路和土路,来到宽平的水泥路上了,往左边走。中途旁边有岔路不要走,一直沿着主水泥路走,大概走2公里,就出山了。
前面就是省道S鲁坨路,往左沿着省道下面的砂石路走,前面有岔路可以上省道,但是不建议大家上去,因为上面车多,不太安全。就沿着砂石路继续走2公里左右,在鲁家滩二桥和鲁坨路交叉处,旁边有一堆大石头,踩着大石头上跨过栏杆上鲁坨路走人行道。
大石头堆大概位置
大概沿着公路旁的人行道走2公里左右(如果找不到,这里就可以步行导航起点位置),就回到起点,完成此次环穿。
轨迹图
05碎碎念
①出门前查看天气预报,切忌雷雨天气进山
②自备垃圾袋,爱护环境
③“聪佳游玩日志”原创,拍摄不易,请勿私自搬运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