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团队 https://m-mip.39.net/czk/mipso_4283860.html现已3月中旬,水稻育秧工作即将开始,培育壮秧是夺取杂交水稻丰收的关键,因此,要千方百计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素质。下面我们主要讲双季杂交早稻抛秧,如何育好秧苗,从而打好高产的基础。
1、物质准备
种子、育秧基质及农膜等的准备。按每亩大田用秧计划,需杂交稻种子2.0公斤左右;过筛的优质农家肥15公斤,或专用育秧基质15公斤,过筛的无病菌旱土或稻田肥沃粘性壤土~公斤,种子消毒剂、移栽灵或多功能壮秧剂(按说明准备),宽2米的农膜长10.0米(克左右)。规格孔或孔的塑料钵体育苗盘50或40盘。
2、品种的选择和种子处理
抛秧对品种无严格的要求,生产中推广的主栽优良品杂交稻种均适宜作为抛秧稻种。
①种子消毒浸种
为了防治种子传播的病害如恶苗病、稻瘟病等,可用40%多菌灵悬浮剂稀释成多菌灵1倍液,或用25%咪鲜胺乳油~倍液浸泡种子20小时,种子消毒后免洗。
②催芽
将消毒浸种至破胸露白后的种子放在32℃左右的温度条件下催芽,当90%的种子长出2毫米的芽时,把种子放在常温下晾6小时练芽后即可播种。
3、育秧盘土的配制
育秧盘土要求土壤疏松,无病、虫、杂草,无除草剂残留,有一定的结块能力的粘壤土,可用无病菌旱地或稻田肥沃的粘壤土。取土后风干,捣碎大块过筛备用,按每亩本田抛栽秧用50个软盘计,需基质土公斤,备优质农家肥25公斤,土和农家肥均需剔除草屑、石砾、硬坨、杂物,用孔径约4.24毫米的筛子过筛,土肥比例为8:2或7∶3。
4、秧床地的选择与处理
①秧床地的选择
秧床地应选择在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无病、虫、杂草,灌水、排水管理方便的旱地、稻田、园地或场地。
②秧床的消毒
整平秧床后用移栽灵进行土壤消毒、调酸。秧床消毒的目的在于消灭土壤中立枯病菌,这也是育苗成败的关键措施。每平方米苗床用移栽灵1.0~2.0毫升加水2~3公斤均匀喷在秧床上,能有效抑制床土立枯病菌的繁殖,以增强秧苗吸水,吸肥,抗病能力。
5、播种
播种期可根据本地的气温和秧龄期来确定,当气温稳定通过12℃时开始播种。播种时先把秧盘摆放在秧床上,双盘长边对摆,短边距秧床边15cm,可拉根绳成平行线,然后照线摆直,秧盘之间紧密相连,不留空隙。摆好盘后,铺放营养底物播种。
软盘铺土的播种方法是:将筛好的盘土、农肥及壮秧剂充分拌均匀,用孔径4~5毫米的圆筛均匀的筛入秧盘孔穴中。盘土量达到秧盘孔穴深度的2/3时,进行播种。播种时应多撒几遍,尽量撒播均匀,每盘用芽种70克左右,撒完种子后覆土。全部覆土后立即用小水浸灌。必须一次性将水灌透,灌水后如盘土下沉,应补充覆土一次。但须注意:覆土不能超过秧盘平面。因为覆土过多,易引起串根,影响抛秧速度。
敷泥播种的方法是:即将筛好的盘土与农肥及壮秧剂加水调和成稀泥,然后用瓢勺将稀泥舀软盘,趟平稀泥,盘孔轮廓显露清晰,待稀泥收水落沉3毫米左右即可播种,播后随即用竹桠扫把、或高粱扫把将芽谷踏入泥表不现谷,播种后不必灌水,只要保持厢沟有水即可。
播种后应进行盖膜,播种浸水结束后,每隔1米插一根弓条。棚高40厘米,然后盖塑料膜。沿苗床周边挖5厘米深的小沟,将膜下边插入沟内后用泥土压严。
6、秧期管理
①水分管理
由于播前已灌足了底墒水,播种至出苗前一般不灌水,到秧苗叶片早晚无水珠,床面发白后及时灌水,浇水时间在上午10时前或下午4点后为好,浇水时要一次浇透,随着气温逐步升高和秧龄的增长应经常查看苗情,出现缺水现象时应及时浇水,保证秧苗有足够的水分,秧苗一叶一心结合施药少量补水,2.5叶时抛栽前10天,由于此时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加大,秧苗易出现缺水现象要每天浇一次水,保证秧苗健壮生长。
②温度管理
播种后至秧苗出土变绿前约3~4天不通风,保持高温高湿,全绿后小通风,使床内温度保持在25℃~28℃,将塑料膜一端揭开一点,进行小通风,日落前2小时盖膜,以保温防寒,秧苗1.5叶后加大通风量,使床内温度保持在20℃~23℃,秧苗2.5叶后,昼夜通风,抛栽前一周无强寒潮不盖膜。
③秧田追肥
2.5叶期后,如果秧苗出现褪绿变黄,说明有脱肥现象,必须及时追肥,结合浇水每平方米施尿素6~10克,可兑水后浇施,或撒施后立即浇水释肥。
④起秧
叶龄在3.0~3.5叶时,秧龄20天左右,苗高“一拳深”(约10厘米)的壮秧苗,在抛秧的前一天检查盘土湿度,如盘土过湿把秧盘掀起放在埂子上晾一夜。如盘土过干用大水快灌,灌平沟后快排,盘土湿润,秧床内无积水。起秧时先将秧盘从秧床上掀起拉断扎入床土的引根,可卷成筒状运往本田准备抛秧。
7、抛秧时间
大田耕耙后待泥浆下沉后开始抛秧效果最好,但如果耙田后沉浆时间过长,田面较硬、秧苗入土浅、平躺苗增多,返青迟缓,影响抛秧质量。可先试抛几把秧,看看效果是否到位,再正式抛秧。一般粘壤土耙田后沉一晚,第二天开始抛秧,壤土耙田后5~6小时开始抛秧,砂壤土耙田后2~3小时开始抛秧。
8、抛秧
抛栽前大田排干水,仅留花花水或脚印水。抛秧田面积较大的,应先牵绳分厢后再抛秧,抛后沿绳子一边检出20厘米内的秧苗丢入厢内,即成为走道。抛秧时将秧盘拿在手上,抓起一把秧苗活动几下,使秧根相互分开,然后用力向空中3米以上高处抛撒。先抛稀后抛匀、先抛远后抛近、先抛逆风向后抛顺风向,分两三次抛,第一次抛总量的70%左右,第二次抛总量的30%左右,第三次匀密补稀。
“点抛”是抛秧的另一种形式,要求先分厢,预留走道,或先插好走道秧,然后人在走道里将计划秧苗数一颗颗快速丢入厢内,该法加强了对均匀度和质量的控制,但降低工效。
杂交早稻抛秧密度依据稻田土壤肥力情况而定,肥力高的田块,每亩抛栽密度1.8万穴左右。中等肥力的田块,每亩抛栽密度2.0万穴左右。肥力较低的田块,每亩抛栽密度2.2万穴左右。
内容节选自湖南省农学会发布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水稻管理技术》,作者:李建武,男,博士,中共党员,现任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生理生态室主任。大学毕业以来一直从事超级杂交稻高产栽培及生理生态研究工作,在超级稻高产栽培与示范方面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