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引江济汉工程在沙洋县占地9800亩,搬迁355户1591人,涉及到四个乡镇23个行*村。房屋拆迁后,沙洋县共设荆南、乔姆、*湾、同兴等7个搬迁安置点,这些安置点均采取统一规划,配套水、电、路、气、络等城乡一体化基础设施的新农村。
乔治?斯坦纳曾不无悲观地指认“文学批评”往往是短命的,“文学批评和文学阐释的著述生命有限,难以长久流传……大多数研究著述属于过眼云烟、学术著作和学术期刊文章尤其如此。在鉴赏情趣、评价标准和使用术语进行辩论的历史上,这样的文学研究著述或多或少代表某个具体的时段。不用多久,它们有的在繁冗的脚注中找到了葬身之所,有的呆在图书馆书架上悄无声息地搜集尘埃。”[2] 但是当我们罗列陈超的一系列诗学专著[3] ,你会发现这是一个精神体量如此庞大、话语体系如此精密的杰出批评家。这也是为什么在八九十年代以来陈超的一系列诗学著作被很多诗人和业内同行视为诗学启蒙和精神导师的重要原因。2008年4月陈超获第六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文学评论家奖”。当时由评论家谢有顺撰写的颁奖词这样写道:“陈超的文学批评洋溢着一种诚恳的感悟力,也充满理解、对话和价值确认的渴望。他的先锋诗歌研究,是对这个时代想象力的高度、诗歌精神的宽度所作的卓越解读”。陈超的独特性、重要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在于他建立了属于自己的批评话语谱系“生命诗学”和“现代诗话”,在语言与生命、生存、历史感的临界点上既尊重了生命个体和人类整体的存在意识,又坚持了诗歌的本体依据。这是对语言本体的尊重和知识分子精神的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