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医院曝光资质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5153154.html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一些热爱,又或多或少有一些天赋,那些能够一辈子认真打磨一件事的人总是会令人心生羡慕,比如做家具的木匠,画画的画家,盖房子的工人……做这些事都需要十万分的专注,每一个微小的错误,都可能使一件作品之前的努力都白费。
一辈子只做一件事不稀罕,一辈子能做好一件事却值得尊敬。
手艺的传承到了我们这一代,正面临着无人可传的窘境,工业化的成长环境,使我们对传统和手艺的概念越来越模糊。
1
北宋有一个少年成名的画师王希孟,在十八岁的时候,就画出了一幅绝世长卷——《千里江山图》卷,得到了宋微宗的赞叹,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张艺谋导演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把《千里江山图》卷展现到世界人民的面前,震撼了整个世界。
央视《国家宝藏》节目中的《千里江山图》卷
为什么说这是绝世长卷呢?这幅画历经千年依然保持了鲜艳的色彩,堪称一幅大宋航拍图。但画这画的手艺已经失传多年,难以复制,技艺也难以重拾。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后来没有再出现“大元航拍图”、“大明航拍图”的一大原因吧,近几年,有一位中央美术学院的教师,竟然找到了复制这幅千古绝画的方法。
这位教师叫冯海涛,年到年,整整四年间,他反复试验、研究、猜想,发现了《千里江山图》卷遗失千年的创作之法:“我发现复制这幅画用的颜色不是从商场里买的“牙膏”颜色,用的是宝石,是药材!这幅画使用的颜色和现代中国画的颜色是不一样的,是粉末状的,这个颜色跟王希孟创作年后达芬奇绘制的《蒙娜丽莎》用的颜色是一样的。”
他还发现《千里江山图》卷上色的过程不是用水,而是用胶。胶是用来把颜色画在画布上,矾是为了把颜色固定住。但是这两者的比例是非常严格的。胶多了,画不动;矾多了,就容易脆,绢就无法保存。
《千里江山图》卷
发现了这千年绝迹的奥秘之后,这位美术教师,又把自己闭关了两个月,复制了《千里江山图》卷(部分),证实了自己的研究。
在他复制阶段,遇到的最艰难的问题就是颜料,既然如此罕见,现在还有人知道传统颜料的制作方法吗?
他找了很久才找到一个叫仇庆年的颜料大师,历经繁琐的工序,才制成复制《千里江山图》卷所需的颜料。
要复制这幅画需要8种颜色,首先是石青中的头青和四青、石绿中的头绿和四绿、赭石、石*、蛤粉、墨。这些颜色都无法直接获得,都需要从顶级的矿石中提取出来:石绿取自孔雀石,青绿山水之青取自于蓝铜矿,画中的白色来源于砗磲,这样的贝壳千年不会变色。
仇庆年
每天生活在灯红酒绿的霓虹灯里的我们或许不知道,中国传统绘画色彩已经只剩三十多种。这些颜料的配置方法已经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现在我们往往用西方工业色彩的定义来判别一个物品、一个图片的颜色是不是“纯”,却不知任柏年(清末著名画家)画钟馗的道袍,只用朱砂压邪;唐代仕女图中女子的腮红,用胭脂加赭石;《清明上河图》中繁华的都市和青山,用的是石青。
唐之重彩,经宋的工笔白描、元明清的写意……如今却面临着无人继承的困难,为什么我们宁愿在浮躁的世界里焦虑不已,也不愿踏实地守住一份技艺呢?
2
我们老祖宗留下来了很多智慧和技艺,但好像都“不如”一个智能手机吸引人,玲琅满目的APP,刷不完的动态和消息,我们似乎无法耐下性子去打磨一件事了,所以有情怀的人,在这个时代,也显得愈加珍贵。
要区别真情怀和贩卖情怀也很简单,看他们的“作品”就能分出一二。
浙江博物馆里收藏了不少民国时期豪华的花轿,但有一台极为特别的“万工轿”。什么叫“万工轿”呢?据说这台花轿需要花费上万工时来完成,也就是说每天工作8小时,需要3年4个月,才能做完这顶轿子。
万工轿是朱金漆木雕工艺中的极品之作,这项工艺源于汉代雕花髹漆和金箔贴花艺术,唐宋时期主要用于官府、宫殿、寺庙和皇室册封的亭阁等,传承至今已有多年。
制作万工轿时,需要木工、漆工、金工、锡工、玻璃工等十几个工匠共同协作,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如果是一个全能工匠,几乎要用一辈子。
民国时期的上海滩,各种租界,洋人和洋货,国货面临着很大的冲击,随着西式礼仪的传播和汽车的出现,中国传统的嫁娶仪式也在逐渐改变,有一位叫朱全来的贳器店掌柜,却想在这个时候造一台富丽豪华的花轿。
不仅他的投资人反对他,连他的亲兄弟都认为他是“疯了”,贳器店几乎都要破产了,这顶轿子依然还没造好,但朱权来宁愿为这顶轿子倾尽所有。
就在朱权来穷途末路的时候,有一位上海滩的大佬在为女儿出嫁准备,寻找上海滩最豪华的花轿,朱权来的这顶花轿成功地打动了这位大佬,这才有了做下去的资金。
据说这位大佬是当时被称为“活财神”的上海总商会会长的虞洽卿的女儿,其联姻对象为盛宣怀的子孙。盛宣怀是晚清著名*治家、企业家,洋务派代表人物,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盛氏家族亦是中国近代史中最显赫的家族之一。
这场婚礼也是引发万人空巷,娘乘坐的朱金漆木雕花轿成为全场焦点,大家无不为这华丽的轿身折服。
“万工轿”全图
在捐万工轿的时候,朱家后人说,这顶轿子做成之后,遇上战争动乱,总共也没有租出去几回,成本都没收回来,朱权来做这顶轿子,全是为了传承传统手艺和传统艺术。
匠人“择一事,终一生”,女子“择一人,共白头”!这便是一顶轿子所承载的意义。如此单纯,却又如此不易。
3
一直在讲传承,讲匠心,可是传统手艺在现代科技面前似乎越来越微不足道,我们究竟为什么还要坚守一些看似“过时”的东西呢?
就拿国画颜料来说,珍稀的矿物越来越难找,如果有一天真的再也找不到了呢?中国传统的作画颜色越来越少,那些被岁月打磨地失去色彩的石画、壁画、久远的珍迹,就无法修补到最“真实”的状态。
更为重要的是,技艺的传承从来不是毫无意义的,尤其是对中华民族来说,我们进化到现在,从来没有与过去断连。
4
有一种叫“熔模精密铸造”的技术,被用来制造繁杂精密的高科技产品,比如飞机发动机的涡轮叶片。这项科技由一个叫奥斯汀的美国飞机机械师“发现”并申请专利。
原来我们以为这项技术是一件舶来品,是外国人发明的,但其实这项技术早在年前的中国就被发明了,它就是“失蜡法”。
什么是“失蜡法”呢?其实做法并不难理解: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熔液,便铸成器物。
将我国失蜡法铸造工艺的历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的是一件叫做“云纹铜禁”的禁酒案台,它出土后被鉴定其所在的年代是春秋晚期。
云纹铜禁细节图-四角小龙
如今很多尖端科技的精密器件,都是用的这种方法,但是我们之前却一直以为它来自印度,最初将其利用到高科技上的也是美国人,而这竟然是我们延续了年的技艺,在此之前我国史书中“最早”有失蜡法记载的是在唐代初年—《唐会要》说,高祖武德年间铸造开元通宝,用的就是失蜡法。
这项工艺我们传承了两千多年,却让美国人申请了专利,最早用在他们的飞机上,确实有些令人打抱不平,也提醒了我们,保护一门技艺和追溯它的起源是多么重要,还好我们千年的文化脉搏没有断,还有机会让后世了解真正的历史。
有时候我们了解历史,探究过去与当下的关系,并非是为了学习一门学科,而是为了现在和将来更好地生活。因为我们传承的是知识和智慧,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走进博物馆、建造历史纪念碑、阅读千年文化的原因。
老规矩
2本《国家宝藏》送给大家
活动参与方法如下??
评论区留言
你觉得这个时代
还需要匠人精神吗?
我们将挑选点赞最高的两位用户
各送上《国家宝藏》一本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