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周
解剖学
绪论+运动系统(概述+骨学(至上肢骨))
01绪论
1.人体系统的划分和器官的组成
⑴九大系统: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循环、内分泌、神经系统、感觉器
⑵器官的组成:细胞+细胞间质(细胞外基质)→4种基本组织→组织相互结合→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器官
2.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切面术语
⑴解剖学姿势:(一直三前)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于躯干两侧,掌心向前,两足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⑵方位术语:上与下、前与后、内与外、浅与深、内侧与外侧、近侧与远侧
⑶切面术语:矢状面、横切面、额状面
02运动系统
大纲
第一节:骨学
(第二节:关节学第三节:肌学)
概述:运动系统的组成、功能
总论:(一)骨的形态(二)骨的构造
各论:(一)躯干骨(二)上肢骨(三)下肢骨(四)颅骨
开始复习吧
概述:
1.运动系统的组成:由骨、骨连结、骨骼肌组成。
2.运动系统的功能:支持、运动、保护。
总论
1.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2.骨的构造:主要有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此外还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等。
各论
(一)躯干骨
躯干骨:包括椎骨(成人26块),胸骨(1块)和肋(12对)
1.椎骨:
⑴椎骨一般形态(大部分椎骨具有的):椎体、椎弓、由椎弓伸出的7个突起
⑵各部椎骨的主要特征:颈椎(第一、二、七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尾骨
2.胸骨:是一块位于胸前部正中的扁骨,由上而下分为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
3.肋:共12对、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
(二)上肢骨
上肢骨:上肢带骨和自由上肢骨
1.上肢带骨:锁骨和肩胛骨
⑴肩胛骨:位于肩部外上方,介于第2~7肋之间,是三角形的扁骨。
⑵结构:2面(肩胛下窝、肩胛冈、肩峰)3缘(喙突)3角(上角平第2肋,下角平第7肋或第7肋间)
2.自由上肢骨:肱骨、桡骨、尺骨、手骨
⑴肱骨
上端:肱骨头、小结节、大结节
体:三角肌粗缝、桡神经沟
下端:内上髁、外上髁、肱骨小头、肱骨滑车、鹰嘴窝、尺神经沟
⑵桡骨(上端比下端细小)
上端:桡骨头,有关节凹、环状关节面、桡骨粗隆(为肱二头肌的止点)
下端:尺切迹、茎突
⑶尺骨(上粗下细)
上端:滑车切迹、鹰嘴(骨性标志)和冠突、桡切迹
下端:尺骨头、茎突
⑷手骨:分为腕骨、掌骨及指骨
中医诊断学
01绪论部分
1.过程:四诊→辩证→辨病→病历书写
重点名词解释:
症状:医生问诊所获患者对痛苦或不适的自
我感受
体征:医生诊察患者身体发现的异常征象
证候: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本质的反映
辨病:探求病变全过程总的发展规律,认识贯穿疾病始终的基本矛盾
辩证:识别疾病某一阶段的主要病理癥结(病位、病性等),抓住当前疾病主要矛盾。
2、原理:司外揣内;见微知著;以常达变
3、原则:整体审察;四体合参;病证结合
4、发展简史
02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
一、望神
要点:眼神,神情,气色,体态
神的表现类型:得神、少神(包括正虚失神、邪盛失神)、失神(无神)、假神(回光返照)、神乱(包括神志不宁、癫、狂)
二、望色
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包括主色和客色;
2、病色(人体在疾病状态下面部出现的异常色泽)包括善色和恶色。
3、五色主病:
青:主血淤、肝病、寒证、痛证、惊风
赤:主热证,亦见于戴阳证
*:主脾虚、湿证
白: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黑: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
4、望色十法:浮沉、清浊、微甚、散抟、泽天对应表里、阳阴、虚实、新久、病轻重
三、望形体
形体强弱、形体胖瘦、体质类型
四、望姿态
坐卧姿态、异常动态
中药学
01绪论
1、中药与中药学相关概念:
中药: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
中药材不可直接入药,一般需净制、切制或炮制等加工处理。
2、中药的起源与发展沿革:
①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神农本草经》
②现存最早的综合性本草——《本草经集注》
③最早的国家药典——《新修本草》
④完整流传的综合性本草——《经史证类备急本草》
⑤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本草——《本草纲目》
⑥清代最有贡献的本草——《本草纲目拾遗》
⑦国家药品质量的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⑧20世纪的本草巨著——《中华本草》
02中药的产地与采制
1、道地产区:
临床疗效是确定道地药材的关键因素。
河南:怀地*、怀牛膝、怀菊花、怀山药(四大怀药)、金银花、天南星、天花粉
甘肃:当归、秦皮
青海:大*、秦艽
山西:*参、*芪
浙江:浙贝母、白术、白芍、杭白菊、延胡索、玄参、脉动、温郁金
云南:三七、茯苓、诃子、儿茶、石斛
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鹿茸、防风
四川:*连、川芎、川贝母、乌头、附子、牛膝、麦冬、白芷
内蒙:*芪
江苏:薄荷、苍术
广东:陈皮、砂仁、巴戟天
河北:酸枣仁、知母、白芷
福建:泽泻、太子参、莲子
安徽:菊花、牡丹皮、石斛、木瓜
海南:槟榔
贵州:天麻、杜仲、吴茱萸、朱砂、艾片
2、中药的采集:
中药采集季节的原则:在药用部分中有效成分最高的时候采集。一般是在药用部分生长最旺盛的时刻。
植物药不同部位的采收时节:
全草:大多数在枝叶茂盛、花朵初开时采集。
叶类:花蕾将放或正盛开的时候。(桑叶于深秋、初冬经霜后将凋零时采摘)
花、花粉:一般采收未开放的花蕾或刚开放的花朵。花粉宜于花朵盛开时采集。
果实、种子:果实类除青皮、乌梅、覆盆子、枳实等在果实未成熟时采收果皮或果实外,一般都在果实成熟后采集,以种子入药的,通常在种子完全成熟后采集。
根、根茎:秋末或春初。
树皮、根皮:春夏时节植物生长旺盛,植物体内浆液充沛时采集。
动物类药材的采集:根据不同动物的特性,以保证药效和容易捕获为原则。
矿物类药材的采集:随采矿全年均可采集。
3、中药的炮制:
炮制的目的:
①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
②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
③干燥药材,利于贮藏;
④矫味、矫臭,便于服用;
⑤降低*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
⑥增强药物性能,提高临床疗效;
⑦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
⑧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炮制方法:
修治:纯净→粉碎→切制
水制:漂洗;浸;泡;润;
水飞:利用药物在水中的沉降性质分取药材极细粉末的方法。(矿石类)
火制:炒;炙;烫;煅;煨。
炒分为清炒(炒*、炒焦、炒炭)和伴炒(加固体辅料)。
炙:将药物和液体辅料共置锅中加热伴炒。
烫:先在锅中加热中间物体,再用中间物体加热药物。
水火共制:煮;蒸;炖;火单(药物放沸水中短暂浸煮,迅速取出)。
其他制法:制霜;发酵;精制;药拌,etc.
以上只是提醒大家一些重要概念与名词,记不得的同学快去翻翻老师的ppt或者自己的笔记吧,这周的解剖就复习到这里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