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每日一药茯苓 [复制链接]

1#
茯苓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

主产于安徽、云南和湖北,河南、贵州、四川等省亦产。

多于7~9月采挖,挖出后除去泥沙,堆置“发汗”后,摊开晾至表面干燥,再“发汗”,反复数次至现皱纹,内部水分大部散失后,阴干,称为“茯苓个”;或将鲜茯苓按不同部位切制,阴干,分别称为“茯苓块”和“茯苓片”;收集削下的外皮,阴干,称“茯苓皮”。

药材

茯苓个:呈类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体重,质坚实,断面颗粒性,有的具裂隙,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茯神)。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茯苓块: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立方块状或方块状厚片,大小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片:为去皮后切制的茯苓,呈不规则厚片,厚薄不一。白色、淡红色或淡棕色。

茯苓皮:呈长条形或不规则块片,大小不一。外表面棕褐色至黑褐色,有疣状突起;内面淡棕色并常伴有白色或淡红色的皮下部分。质较松软,略具弹性。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粉末:为不规则颗粒状团块和分枝状团块,无色,遇水合氯醛液溶化;菌丝无色或淡棕色,细长,稍弯曲,有分枝,直径3~8μm,少数至16μm。

甘、淡,平。归脾、心、肾经。

本品甘淡渗利兼补,性平不偏,既入脾、肾经,善渗湿利水而消水饮,健脾而促进水湿运化;又入心经,善宁心而安神,治水气凌心者为宜。凡水湿、停饮,无论寒热或兼否脾虚皆宜,脾虚水肿或湿盛者尤佳。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1)小便不利,水肿,痰饮。

(2)脾虚证,兼便溏或泄泻者尤佳。

(3)心悸,失眠。

茯苓配白术:茯苓甘淡性平,功能利水渗湿、健脾;白术甘补渗利,苦燥性温,功能补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胎。两药相配,既利水渗湿力强,又健脾燥湿,善治脾虚水湿内盛者,兼治妊娠胎动不安或兼浮肿者。

内服:煎汤,10~15g;或入丸散。既往安神常以朱砂拌用,今则极少用。

本品甘淡渗利,故阴虚而无湿热、虚寒滑精、气虚下陷者慎服。

温馨提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