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点绛唇慢生活中的新古典,故宫口红下架了, [复制链接]

1#

红楼梦里的宝玉特别爱红,甚至喜欢吃女孩口上的胭脂。不过话说回来去考证,当时的宝玉也不过是几岁的样子,大抵觉得那些小小的口红在姐妹的梳妆盒里,特别的香艳。

宝玉说:铺子里卖的胭脂不干净,颜色也薄,这是上好的胭脂拧出汁来,淘澄净了,配了花露蒸成的。只要细簪子,挑上一点儿,抹在唇上,足够了,用一点水化开抹在手心里就够拍脸的了。平儿依言妆饰,果见异常且又甜香满颊。

这其实是曹雪芹取了个巧。他未必真做过胭脂,因为照他这种做法,胭脂顶多是成为水状。因为配了花露蒸成的红蓝花提炼出来的胭脂,还缺好多工序呢。

不过这也说明在古代,胭脂和口红是通用的。点在唇上是口红,拍在面上,变成了胭脂。

今人用的口红,大多数是化学品和色素调和而成,所以有人分外的思慕古代的胭脂。

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了北魏时期,胭脂的做法。香气是用丁香和藿香两种香料。因为在古代,丁香能令人口齿含香,又有治疗牙痛的作用。将这两种香料裹在木棉花,放在热酒中,浸泡三天三夜。然后带着丁香味的酒,用牛油烧煮。这个时候香味是出来了,但是颜色却是微*的,这个时候用朱砂研取的红色原料,用清油调匀,倒入浓稠的牛油里,冷却以后装成罐子盒子,就是可以护肤有润泽效果的胭脂了。

可见宝玉的胭脂里缺一样油膏。

不过北魏的做法,并不是十分的高明。因为朱砂是一种矿物原料,*副作用是相当的大的。

到了汉朝的时候,就用红蓝花,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红花替代了朱砂作为胭脂上色的原料,又叫燕支。

但是红花只能淘出红色的颜色,于是古人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在植物中提取色素,比如蜀葵花,石榴,山花,苏方木。于是胭脂的颜色就丰富多彩了。

《宫女谈往录》里,记载了慈禧老佛爷奢侈的花园生活,从京西妙峰山进贡的玫瑰花,宫廷就要跟慈禧制作胭脂。选花要标准一色砂红的,几百斤玫瑰花也只能挑出一二十斤花瓣来,用汉白玉的杵捣成浆,用细纱布过滤。捣玫瑰时还要加点明矾。然后将蚕丝剪成方块或者圆块,集成五六层,放在胭脂缸里浸泡,然后要隔着玻璃窗子晒。

这个慈禧的胭脂,是不加牛油的。用水轻轻地化开,就可以涂手涂脸。涂嘴唇,因为不带油,就是取它的天然红色的颜色。

这倒可以上溯到宝玉为什么胭脂里不加油。不过这种做法虽然很天然,但是带一点油脂的胭脂,才更加便捷和有光泽吧。

实际古代市卖的胭脂都是做膏状都。因为膏状的胭脂易于保存和携带。大约只有富贵齐天的慈禧和贾府,才不用担心没有防腐剂的胭脂随时坏掉。不过现在看来,这也是无端的人力和物力的浪费。

当代的口红胭脂,大多是采取对人体无害的化学品。包括其间的香料以及色素。

这就使人分外的怀念古典,以及古典胭脂,放在小小钵罐里的那一点点慢生活。

话说当代人的聪明不在古人之下。有化学品的口红,就一定会有纯天然的口红。

虽然古代也有做成条状的胭脂口红,不过当代人的怀旧,却爱着妆台和手心里那一点点可以握住与鉴赏的可人。

春节原是一个古老而喜气的节日。而很多人忙碌了一年,借春节,享受一点慢生活。

古法炮制的花瓣制作的天然罐装的胭脂便成为了都市女郎的新宠。

初衣胜雪原创作品。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