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他手里的黄河泥有生命鹿鸣新闻 [复制链接]

1#
哪里白癜风医院好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采泥、选泥、过泥、贮泥、炼泥,然后是创意、设计、制坯、雕刻、焙烧、熏蒸……一把*河岸边采集的*泥,在艺术家游敏的手里,蜕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新安县河洛澄泥砚。

澄泥砚的工艺从采集原料到设计、雕刻、焙烧等大小有六十余道工序,动脑费神,既脏又累。“我从来没有感觉到制砚苦制砚累,因为手里这块泥土有生命、有故事。我的孩子们也乐意和我一起制砚。虽然砚的功能由于书写工具的变化逐渐衰减,但*河澄泥砚这门技艺不会失传,而且会发展得更好。因为这抔母亲河的泥土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故事,充满了民族精神,具有强悍的民族魅力。”游敏说。

游敏创作的河洛澄泥砚,取*河澄泥为材质,以弘扬*河文化为主题,维系民族情感为砚*。在秉承古澄泥砚技艺的基础上,推陈创新,不仅窑变出古澄泥砚朱砂红、鳝鱼*、蟹壳青等名贵色彩,还独创出河洛澄泥砚“天人合一”的神奇窑变效果,丹青逸韵、云水风度、水墨幻境,精美绝伦,赋予了千年古砚全新的内涵。

年,为获得澄泥砚工艺的科学理论依据,游敏开创砚史先河,大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澄泥砚原材料及成品进行了全面的理化性质分析,获取了砚史上首例“澄泥砚原料配方”“澄泥砚焙烧工艺”理论数据。河洛澄泥砚材质中石英、*丹、云母等微细矿物质颗粒的科学配兑和合理分布,致砚质如石,温润若玉,抚若童肤。

四十年来,游敏以砚为载体,创作了一批承载*河文化,讲述*河故事的砚艺作品。

其中砚艺作品《家》砚以其丰富的内涵和体量成为砚史上首方最大的澄泥砚,年与中央人民*府赠于香港特区*府礼品“永远盛开的紫荆花”一并成为全国为迎接香港回归祖国的珍品之一。

《老家河南·河南老家》百部砚艺系列是河洛澄泥砚三十年来的创作主题,其中代表作品《河洛家风》《永远盛开的焦桐花》入选中国工艺美术双年展,并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

游敏有三个女儿,一个负责设计,两个负责制作,三姐妹已经完美地接过了父亲的班,其中二姑娘游晓晓还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澄泥砚第六代代表性传承人。

前不久,为庆祝中国共产*成立周年,三姐妹在父亲游敏的指导下,以建*百年为主题,创作设计了一方澄泥砚作品《忠诚》,向*的百年华诞献礼。

洛阳新安县,扼守丝路古道的要冲,巍巍汉关,已栉风沐雨多年。新安县河洛澄泥砚源于秦汉砖瓦,隶属于虢州澄泥砚工艺序列,始于前汉、盛于唐宋,与后起之广东端砚、安徽歙砚、甘肃洮砚并成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洮河砚、歙(shè)砚、端砚皆以石材打磨雕刻,唯独澄泥砚是以*河泥焙烧而成的,融陶艺与石刻于一体。

当时,汉武帝封楼船将*杨仆当关外侯,可杨将*想当“关中侯”,于是他自掏腰包,把灵宝秦函谷关迁到了老家新安县,如此一来,关中范围扩大,他就成了“城里人”。

工匠们拆了秦关建汉关,因材料不够,就用*河泥烧造砖瓦。有人从工地上拾了几块废砖瓦料研磨,发现其发墨好、出墨快,竟是不可多得的好砚台。后世几经演变,澄泥砚应运而生。

刚采回来的新泥不能直接用,得澄一澄,反复锤炼、沉淀、陈腐,光是这个过程就得耗上一两年。

从入窑到出窑,又得经过二十多天。烧窑三分靠人力,七分看天意,开窑之前,谁也不知道能不能成。倘若运气不好,烧窑不成功,就得从头再来。这是一种天人合一的工艺,充满奥妙。

游氏三姐妹是河洛澄泥砚的第六代传人。游氏三姐妹得父亲真传,各有所长:老大擅长砚雕,老二擅长篆刻,老三专攻工艺设计,青出于蓝,后生可畏。

*河流域广泛,河水到新安一带流速放缓,泥沙沉积丰厚。三姐妹常跟着父亲到*河滩采泥,足迹遍布花园口到禹门口的多公里河段。

*河水并不平静,采泥辛苦且危险。为了澄泥砚这门传统技艺的传承和发展,他无数次奔波于*河禹门口至花园口河段两岸去寻找优质的制砚原料,因为泥土的细腻程度和所含微量元素种类的多少与砚的质密度及窑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游敏在为研制大型《家》砚寻泥途中,突遇*河岸滩塌方,三米多宽的岸滩毫无声息裂开了缝隙,越裂越宽,游敏发现这一险情后来不及多想,翻身跨上摩托车逆向狂奔二百多米后回头远望,塌方长达百米,采泥用的荆筐与铁锨已随着轰然坍塌的泥土涌入落差达五米多的湍急的河流中,河面上灰茫茫一片。游敏说,几十年来,采泥遇到这样那样的险情不知道有多少回,所幸都有惊无险。

履险如家常便饭,久而久之,他们已习以为常。

所有的付出,都会在开窑的那一刻得到抚慰。澄泥砚窑变神奇,千窑千变,无一雷同,朱砂红、鳝鱼*、檀香紫、蟹壳青……华彩天成,令人惊叹。

游敏制作的砚台设计形制多样,他师古法,融于艺,法度严谨,刀法沉雄,庄重厚朴,方寸中尽显河洛历史文化之神韵。

依靠现代化科研设备,并经过上千次实验,年夏,游敏终于成功撰写出砚史上首例“澄泥砚原料配方”“澄泥砚焙烧工艺”,创造出当代澄泥砚三大窑变——“丹青逸韵”“水墨幻境”“云水风度”,使这一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获新生。

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祖国给了我们幸福安定的生活,该拿什么回报她?

游氏父女的答案是,把澄泥砚制作技艺贡献给国家,分享给社会。

河洛澄泥砚工艺本是家族传承,不传外人,他们改了“规矩”,创建河洛澄泥砚传习所,无条件传艺给年轻人,并积极参加“非遗进校园”活动,带领孩子们认识、了解澄泥砚。

年轻一代才是非遗传承的主力*,弘扬河洛文化,必须守正创新,融入时代特色。

近年来,河洛澄泥砚传习所大胆创新,以“老家河南”为主题,创作了多件作品,把河图洛书、龙门石窟、豫剧、太极拳等河洛文化精髓融入澄泥砚,弘扬*河文化,展现厚重河南。

其中有一方砚台名为《大河奔流》,纹路如奔涌的*河水,一路向前,不屈不挠。

身为非遗传承人,游氏父女有一个朴素的愿望:把澄泥砚制作技艺传下去,把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河精神传下去,把家守好,把根留住。

(来源:大河网、河南社区网、人民网;图片来源:网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