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三峡商报」
刘志华
九九的作品无疑是优秀的,深受儿童喜爱的。
九九的作品走的是新神话路径,其特点是以家乡的楚文化为基点,探玄寻幽,并且以活生生的现实为背景,善于在寻常可见的生活的场景中,描绘出一花一叶一树一草的特有细节,营造和强化出一种诗的意境,而这种意境又被神祕的悬念所驾驭,走进现代和传统交触的隧道,不断地吸引并净化着读者的心灵。
九九的新著《朱砂》(辽宁出版社出版),这本书以写月光下的猫起笔,让吉吉、朱砂、青山、绿水、阿土、青黛,还有红蛇、绿猫等一个个古今人物和生灵登场,展示出家乡独有的楚文化,用滴水见太阳的方法,提出了传承和保护楚地古文明,古文化的命题。
《朱砂》是有现代烙印的:书中的主人公吃饭,睡觉,焦虑,欢笑,但又是带有玄幻、有古朴意味的新神话。月亮,人人可见,书中以月光起笔,在细节的变幻中,写出了一个又一个的月亮。例如:
“窗外黑咕隆咚,除了一弯瘦瘦的月牙和几颗星星,吉吉什么也没有看见。”
“月亮像一只饱满的蛾眉豆斜斜地挂在窗口。”
“月亮昏*,宛如一个黏乎乎的香蕉贴在天幕上。”
“这天夜里,月亮长胖了不少,明亮地斜靠在窗棂上。”
“月亮长毛。月亮怎么会长毛呢?”
“希望月亮长出一根狗尾巴草一样的毛毛。”
“那个时候,月亮坠入了云层。”
“天上没有月亮,也没有星星,天上黑黢黢的。”
“月亮正优雅地从一团黛色云朵后面走出来。”
“微蓝的天幕上斜挂着一弯清清凉凉的蛾眉月。”
“吉吉抬头看月亮。啊,月亮真的长毛了,那细细碎碎弥漫在周边的绒毛,四周晕着一圈圈的朱砂红……仿佛是楚人在美妙的乐曲中描绘的帛画。”
《朱砂》以月亮起笔,又以月亮收笔,如书法作品的钤印,不可缺少而又十分鲜亮。
书中多变的月亮,是因为有多变的黑夜。书中写道:一个又一个夜晚像黑色的花朵,次第绽放,有风的夜晚,有露水的夜晚,有鸟叫的夜晚,有虫鸣的夜晚……那么多的夜晚来了又走,走了又来。真的,有这么多的黑夜就有这么多的月亮。
有月亮的夜晚,《朱砂》是适合亲子阅读的。对大人来说,出现这样的月亮,可以尽情地享受意境中的奇幻与美好;对于儿童来说,这样的月亮,这样的月亮的光芒之下,有奇异的楚山,楚地,楚文,楚歌,楚舞,楚画,会生出别样的情杯。这别样的情怀,就是“儿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儿童们走入《朱砂》的世界,在探寻心心念念的楚风楚韵的同时,一定会摊开书本,仰望星空遐想:月宫的桂花有葵花盘那么大,那么金*吗?那个奔跑的兔子,有一根毛乎乎的狗尾巴草一样的尾巴吗?还有,嫦娥会不会搭乘中国飞船回到中国,在凤凰的舞蹈中,吹响那支悠扬的凤箫?
这就是月光下的新神话。
附:郭黛萍,女,宜昌枝江人,笔名九九,儿童文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曾获冰心儿童文学奖、“大白鲸世界杯”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宜昌市屈原文艺创作奖、三峡文艺明星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