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端午节在大众的印象中历来是一个喜庆的节日。包粽子,有的吃;赛龙舟,有的玩;佩香囊,有的戴;斗百草,有的乐……
然而端午节的起源、习俗、禁忌、观念等都有着暗黑的一面,和端午节有关的诡异故事也不少。
清代小说集《小豆棚》中记载:云南有户章姓人家极其贫穷,无以为生,遂蓄养蛊虫。到端午节这天,把蛇蝎蛤蟆等*物放在一个器皿中,让他们互相残杀,最后的幸存者*性最强,遂成蛊。
按照当地的说法,有了蛊之后许愿百试百灵,要什么就有什么。章家于是从赤贫变为巨富。然而养这种蛊每个月需要给一个活人下蛊来“飨蛊”,具体操作方法是将蛊的粑粑掺入被蛊之人的饮食中。
富贵的代价是人命。
章家的仆人被蛊*杀光了,再要下蛊就轮到三个女儿了,父母忍不忍心牺牲掉女儿的生命?
这个端午节的诡异故事到底结局如何,姑且卖个关子。倒可以先探究一个更加关键的问题:为什么非得在端午节养蛊,让端午这个热闹喜庆的节日沾上了暗黑色彩?
最直观的原因是端午之后天气炎热,*虫出没较多。蛇、蝎、蛤蟆、蜈蚣、壁虎被合称作五*,在端午之后开始肆虐。譬如白素贞,就是在这一天显形的。
民间流行用雄*酒泡艾叶,在端午这天给小孩子抹在耳朵里、肚脐上,这样*虫就不会靠近小孩子了。
想来应该是有用的吧?不然白素贞怎么那么怕喝雄*酒呢?又怎么一喝了雄*酒就显出原形了呢?
第二个原因是古人“端午恶日“的观念深入人心。《礼记·月令》中说:“仲夏之月,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意思是五月日照时间达到最长,阳极于上,阴生于下,阴阳交争,死生较量,万分凶险。而五月五日作为重日,且五为阳数,阴阳交争更为激烈。很多这一天出生的古人被认为不祥,会克家克己克父母。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因为出生在这天被亲生父亲弃养,生母偷偷将他养大。后来孟尝君成为他爹四十多个孩子中最有出息的那个,拜为齐相,纵横天下,风头无两。
“不举五月子”的观念在古人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是孟尝君给后人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提供了“不信”的案例依据。如西汉著名外戚王凤也出生在五月五日,父亲本欲弃养,幸好叔叔搬出孟尝君:由孟尝君的经历观之,五月五生的孩子不一定不祥。王凤因此得以在父母身边顺利成长,后来位极人臣。
又如东晋名将王镇恶,五月五日生,家人原本也不想养,这时候他祖父想到了孟尝君,且思想觉悟更进一步,不仅不认为不祥,还坚信这个孩子以后会像孟尝君一样光耀门楣,当然要养在自己家里。祖父给他取名“镇恶”,希望他一生健康顺遂,无灾无邪。
没听说过孟尝君事迹的父母极有可能因为迷信错失一只潜力股。东汉有个叫胡广的人,出生在五月五,被父母厌弃。父母将他放在葫芦中,顺水飘荡,可谓“江流儿”东汉分流。
胡广被河边某户人家收养,长大后举为孝廉,位至三公。亲生父母看孩子发达了想认亲,胡广没答应。他倒不是记恨亲生父母,而是认为“背其所生则害义,背其所养则忘恩”,生父养父都不愿背弃,算了,干脆跟葫芦姓吧,所以胡广姓胡。
天底下当然有不爱孩子的父母,端午节的暗黑色彩来源于人性的黑暗。说回云南养蛊的那户章姓人家,眼看着家中仆人都被下蛊*杀光了,再招聘也没人愿意来,只剩下三个女儿,章家父母到底没忍心用自己的女儿飨祭蛊虫,最后想出了一个办法:用女儿招个女婿吧,女儿舍不得,女婿总是舍得的。
有个来云南做生意的外地人不明就里,看章家女儿貌美,岳父多金,自以为捡到了宝,遂欢欢喜喜入了赘,此冤种名叫毕路。毕路常常看到妻子莲珠对着自己叹气垂泪,心中不解,问她她也不说为什么。
直到有一天章父非要和毕路喝酒,毕路被灌得大醉。酒气熏天的毕路回房后,莲珠察觉到父亲可能要动手了,便哭着将实情向毕路和盘托出,让他快逃。毕路说他不逃,因为如果他逃走,那死的就是妻子莲珠了。“我去卿则死,我死则卿活”,原本好好的恩爱夫妻,因为一只蛊,竟弄成了你死我活的局面。
毕路异常冷静地跟妻子分析道:你不忍心听任我死,我若逃走听任你死,那便是无情,以后必定要遭天遣,会死。我若不逃就会被蛊*所杀,还是会死。反正我都要死,不如就让我去死好了,我不后悔。
莲珠不舍,千方百计阻止父母伤害毕路,偷偷计划和毕路一起远走高飞,远离蛊*和父母。章家父母察觉到他们的计划,像女儿提防他们下蛊那样提防着女儿女婿的离开。到底谁的提防更胜一筹呢?
结果是毕路死了。章家父母托毕路写封信,毕路答应了,他写信有咬笔头的习惯,章家父母将蛊*涂在了笔头上,于是乎毕路卒。上次见到这种杀人手法还是在古装悬疑剧里。章父章母真是造孽啊,不晓得之后还要祸害多少人?
还有第三种原因,人们认为端午这天多有*怪作祟。作祟的有大神,有小*。相传伍子胥在这一天自杀,尸体被吴王夫差扔到江中,伍子胥化作潮神,年年驱涛杀人。
伍神杀人是真的。据《曹娥碑》记载:“汉安二年,(曹娥父)迎伍君神,溯涛而上,为水所淹,不得其尸。”曹娥的父亲在祭祀伍子胥的活动中溯涛而上,为水所淹,伍子胥一杀。曹娥当时十四岁,为找寻父亲的尸体,“沿江号哭,昼夜不绝声”,十七天后也投江而死,伍子胥二杀。
还有屈原也在这一天投江自杀,相传端午节赛龙舟的活动是为了把屈原捞上来。另一种版本是说屈原喜欢龙舟比赛,人们就用划龙舟来祭祀屈原,请他保佑江流平静没有水患。如果不这样,屈原不开心,人们就倒霉了。
古人能把龙舟玩出许多花样,比如在龙舟上用布索垂下木板,让童子在上面表演杂技。这种行为非常危险,下方江水湍急,稍不留神就有性命之忧。有些船队为了取胜,高价买来穷人家的孩子进行培训,再送去龙舟比赛。如果孩子不幸葬身波涛,父母也无可奈何了。可见划龙舟如果太看重竞争,危险系数就会增大。
有人认为龙舟伤亡的罪魁祸首是屈原,比如北宋的梅尧臣。据记载:“梅尧臣讥原好竞渡,使民习尚之,因以斗伤溺死。一岁不为则降疾殃,失爱民之道。”
对待伍子胥、屈原这种大神,人们主要用祭祀手段安抚,荆楚地区的人祭祀纪念屈原,吴越地区的人祭祀伍子胥。对于端午节其他来作祟的小*,人们的态度就不那么客气了,主要以驱逐为主,系五彩绳、佩戴朱砂香囊、悬挂艾草菖蒲、喝雄*酒、拜钟馗像……手段丰富,花样百出。
可见*神也有户籍所在地,也要按地位决定待遇,封建迷信不过是现实秩序的另一种反映手段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