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人五月节,讲究喝雄黄酒。古语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雄黄也是一味中药,也叫石黄,还叫黄金石,有好多种别称。雄黄如果加热到一定温度的话,在空气中氧化,就变成三氧化二砷,俗话说就是砒霜。一说砒霜,大家都知道是剧毒毒药,所以说雄黄也是有毒的。
雄黄酒不管是用白酒泡,还是用黄酒泡,都只能放极少量的雄黄,多了对身体可能造成伤害。雄黄能够解毒杀虫,消炎、退肿,也能治蚊虫、蛇咬伤。
有好多中成药里头都有少量雄黄,包括一些小孩用的药:小儿化毒散、小儿惊风散,以及牛黄清心丸、牛黄解毒丸也有微量的雄黄。不要以为雄黄有毒就不能吃了,它是利用药的偏性来治疗疾病,该吃还吃。
《新白娘子传奇》剧照端午节喝雄黄酒还有一个起因,大家都知道的一个故事——《白蛇传》。《白蛇传》里,白娘子饮了雄黄酒,现了真身。所以老百姓就觉得蛇和蝎子等毒物都是怕雄黄酒的。
雄黄酒确实有一种特殊的味。蚊虫、蝎子确实怕味儿。利用雄黄酒这种味,还驱除昆毒虫,喝雄黄酒,掺有极微量少量的雄黄的黄酒或者白酒。
一般大人喝酒,不给小孩喝,但是要把小孩叫过来,把大人喝完酒剩的酒根儿,用毛笔,给小孩画王老虎。什么叫王老虎?就是大人拿毛笔蘸着雄黄酒,画在小孩的前额上。还要在小孩子的耳朵、鼻子、手心、脚心等地方抹上雄黄酒,
明清、民国年间,各家各户基本都睡火炕。火炕到夏天炕席底下炕洞里,容易产生小动物,甚至还有臭虫、虱子。给小孩抹上雄黄酒,昆虫一闻就纷纷逃避了,防止小孩被蚊虫叮咬,而且也避免这些小动物钻进小孩子七窍。
葫芦花
端午节还要做什么老北京民谣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所以规避五毒要做的事情确实不少。
比如贴葫芦花,贴葫芦花来避五毒。老北京人比较喜欢葫芦,一个是它圆圆呼呼的好看,另外葫芦和“福禄”谐音。农历四月末,有小商贩在街上胡同里叫卖葫芦花,用红色的毛边纸剪成葫芦的形状。葫芦上面还剪出“五毒”的图案,类似窗花,但是它叫“葫芦花”。据说,贴着葫芦花能避“五毒”。一般四月底买回来,五月初一把葫芦花口朝下,贴在门框上,或者窗户沿上,表示把五毒的气给泄了。
一直贴五天,到五月初五午时,就是中午11点到1点,把葫芦花摘下来扔了,这叫扔灾儿。这是老北京的一个习俗,表达了人们希望远离病虫害的愿望。
我听有些民俗专家说,五月初五这天妇女要佩戴红绒花,到正午时分把红绒花摘下来扔了,扔在路边,叫扔灾儿。我还真没听老人们说过这种习俗,而且我也觉得没有道理。
我听老人们讲,葫芦花贴在门框上,到五月初五过了五天,风吹日晒,窗花退色了,不好看了,也该扔了。所以我是不同意那些民俗专家的观点。
天师符
除了贴葫芦花,还要贴天师符。天师符是老北京人,在端午节之前去白云观请来的写有咒语的黄表纸。
我在网上找了一张“天师符”的照片。这个天师符不一定是专门为端午节准备的,就是个意思。
天师符天师符是道家始祖——轩辕皇帝对老师的尊称。后世曾经有几位被称作天师,其中最有名的是道教的创始者张道龄。弄五毒饼的张天师,不是张道陵,是他的后代。在门上贴天师符,是为了不让瘟疫毒虫进门。保佑全家平安健康。
除了贴天师符,还贴朱砂判儿。也有的家庭不贴天师符,直接请来张天师的画像或钟馗像,贴在门上的,为什么叫朱砂判儿呢?因为白云观里常年卖用朱砂画的判官像,叫朱砂判儿,后来管用朱砂画的钟馗或者张天师的画像也叫朱砂判儿,朱砂是一种红色的矿物质,也是一味中药,有镇静、安神作用,也可以作为红颜料。再后来不一定是用朱砂画了,用其它红颜料画的,印的这几个人的画像,可是还叫朱砂判儿。贴“朱砂判儿是要用这些人的画像来把疫病毒虫挡在门外,来避邪。保佑全家人平安。
来源:北京日报·旧京图说
主讲人
赵振华(一把驳克枪)
文字整理
黄加佳
编辑
黄加佳
流程编辑:孙昱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