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药材鉴别一字之差却一虚一实的苍术与白
TUhjnbcbe - 2025/3/30 0:36:00

  本文关键词:中药材药材药材鉴别苍术白术

  中药材种类繁多,有许多药材看似名字相似或外形相似,但却是完全不同的药物,功效和作用却大不相同。下面,供销药材通将带大家辨别一组名字仅有一字之差很容易被误用,但“一虚一实”,来源与功效皆有不同的易混淆药材——“苍术”和“白术”。

  其实白术与苍术在古时统称为“术”,这个字在入药、作植物时都读作zhú。因为两者均有燥湿健脾作用,很长时间内都被误以为二者可以混用,但后世研究发现白术苦甘性缓,补多于散,长于补脾气;苍术行散力强,长于祛风湿、燥湿健脾。因此二者不但不能混用,甚至不可同用。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也有记载:“(苍术)忌与白术同用”。

点击添加图片描述(最多60个字)

编辑

  古时,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将苍术和白术统称为“术”,直到南北朝时期,陶弘景发现,“术”有两种,不但它们的植物形态明显不同,而且功能也有所区别,所以才最早提出了“术”的“赤、白之说”,渐渐地一分为二。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辨别一下这两种药材。

  苍术

  苍术为菊科植物茅苍术或北苍术的干燥根茎,道地产区为江苏茅山,所以有些医生的处方写“茅苍术”“茅术”“毛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在春秋两个季节采挖,然后除去泥沙,晒干之后即可,摘去须根。

  苍术味辛、苦,性温。归脾、胃、肝经。是化湿药,具有燥湿健脾、祛风散寒、明目的功效,是燥湿健脾之要药。生用燥性强,炒过后燥性减弱。用于治疗脘腹胀满、泄泻、水肿、脚气痿躄、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夜盲等病症。煎服用量为3~9g。

  在中药饮片的性状上看,茅苍术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散有多数橙黄色或棕红色油室,习称朱砂点。暴露稍久,可析出白色细针状结晶,习称起霜(不要误认为是发霉变质了,这是上乘苍术的特点)。气香特异,味微甘、辛、苦。北苍术质较疏松,断面散有黄棕色油室。香气较淡,味辛、苦。

  白术  

  白术是菊科苍术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道地产区为浙江於潜,同样有些医生开处方有时不写白术,而写“於术”,来凸显药材的道地性。

  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是补气药,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作用,是治疗脾虚诸证之要药。用于治疗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等病症。一般用量为6~12g。

  在饮片性状上看,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黄白色至淡棕色,有棕黄色的点状油室散在,朱砂点不明显;烘干者断面角质样,切片形状一端膨大似云,另一端如头鸡腿状,故习称云头鸡腿身。色较深或有裂隙。气清香,味甘、微辛,嚼之略带黏性。

  苍术与白术的辨别  

  其实从饮片上看,苍术和白术还是较容易区分的。白术和苍术单从断面或气味或仅从气味上就可以区别开来了,苍术的气味要比白术的气味浓厚得多,即使是相对气薄的北苍术也要浓于白术。

  在功效上二者也存在异同。虽然他们都有补脾化湿的作用,但划分却有所不同。白术在中药当中归类为补气药,被称为补脾第一要药,而苍术则归类为化湿药。如果用一种较为主观的感受来形容,苍术的功效更为“刚烈、强硬”而白术相对“和缓、温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白术是补气药,所以主要是以补气健脾为主,比如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丸,理中丸,归脾丸等等,治疗脾胃虚弱相关病证;苍术是化湿药,所以主要是以健脾燥湿为主,比如平胃散、二妙散、越鞠丸、藿香正气水、午时茶等,治疗脾虚湿盛或者有湿气重的相关病证。因此可以说,如果以脾虚为主,首选白术,发挥健脾的作用;如果湿盛为主,则选用苍术。  

  二者在功效上还有着区别:白术还可以固表止汗,如玉屏风散;苍术刚好与之相反,它能祛风散寒,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证,如九味羌活汤。另外,白术能利尿、安胎,用于气虚水肿和气虚导致的胎动不安;苍术能明目、祛风湿,用于雀目、风湿痹症,尤其是湿邪偏胜的痹症。

1
查看完整版本: 药材鉴别一字之差却一虚一实的苍术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