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当前的中成药滥用情况非常严重!常有“男用金匮、女用六味”一样模糊而错误地使用中成药,而且认为中成药无不良作用。本系列想尽绵薄之力,让大家能更准确的应用中成药解决一些日常问题。
系列作者:稼轩
追求美是每个人的天性。
中医里对正常的肤色有个说法叫“赤欲如白裹朱,不欲如赭”,是说皮肤应如白绸裹着朱砂的颜色,而不是裹着赭石的颜色。
赭石是一种中药,颜色是偏于暗红色,似褐色。原谅一个不懂口红色号的直男对颜色的分类。
只是事不如意常八九,肤色总会因为一些原因变得暗淡、多斑,尤其是过了三十岁之后的女士。
《*帝内经》说:“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到“六七,三阳脉俱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五七,即三十五岁左右。阳明脉,主胃与大肠,多气多血,脉衰气血不足。面焦发堕,如字意。
意思是说女子中年开始气血衰弱而面焦发落。我们领会一下精神,这是在提示气血对人肤色状态的影响。(注意,这里的血并不等于血液或血浆、血细胞等组织)
在讲用药之前,先说点身体有趣的特点。
我们的身体进化出了非常强大的自我调节能力,它知道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
它会优先把气血供给对生存最重要的器官,比如心、脑,次要给其他器官,最次要才供给四肢、爪甲、皮毛等不会直接影响生存的器官,毕竟,人得先活着。
比如我们在处理休克患者的时候,给患者保持“头低足高位”,应用“多巴胺”等,都是为了优先保证重要脏器的供血。至于可能引起的外周血管长时期收缩导致的局部坏死……很可惜这都是次要的,此时优先考虑人的存活。
再比如,我们长时间盯着手机电脑时,眼睛会酸、涩不适,这也可以理解为一种气血“干枯”的状态,是气血、津液被耗伤的结果。
懂了原理后,你就能明白,因为疲劳、熬夜、气血虚弱等原因,皮肤同样也是会“干枯”的,护肤、补水也只是扬汤止沸。
睡好觉,让身体处于“冬眠”(睡眠状态下呼吸、心跳水平都会降低)状态,身体才不会将气血过多的供养给活动亢奋的器官,才会将气血匀给皮肤一些,从生理上满足了肌肤靓丽的一个前提。
所以,“熬最晚的夜,护最贵的肤”是不可取的。
不过,上面只是在气血充足的状态下,利用生活习惯来改善肌肤的濡养程度。那么,气血如何才能达到充足的状态呢?
一个正常的人,气血的来源主要是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吸收。脾胃化生的原理解释,我们上篇文章也提到过一些。
解决口气的药丸香砂养胃丸丨中成药选用攻略
脾胃功能正常,要求很重要的一点,是“饮食有节”。
无奈我们现在的老中青打工人,日常生活方式往往是:早饭来不及吃,午饭凑合吃,晚饭狂吃(补偿安慰式饮食),再来顿宵夜(熬夜让人饥饿)。然后脾胃受损,也就是上文“阳明脉”受损,气血化生受损,最终影响到气血的产生、充沛。
如果你想问“这些太慢了,老师有没有比较直接给力的方法呢”,请看下文“亡羊补牢”法。
八珍益母丸/颗粒,成分为:八珍汤加益母草。
八珍汤由四君子汤+四物汤组成。
四君子汤是补气基础方,成分为:*参、茯苓、白术、甘草。可以补脾胃、补气。
四物汤是补血基础方,成分为:熟地、当归、芍药、川芎。可以补血养血、活血。
益母草起活血,利水的作用。
针对患者情况:体型偏瘦小,常觉疲惫、乏力,脉偏缓细弱,舌色偏淡、瘦小,这些症状意味着病人体质较弱,气血不太充盈。(就林妹妹那种状态)
女性常伴有月经量少、色淡、经期延后等,这意味着血虚的可能。
如果完全符合上述情况,可选用此药,如不确定,请咨询专业医师。如果恰好相反,如体格较胖、壮,怕热喜冷,脉弦有力,(李逵那样的)那慎用此药。
我们把食指、中指、无名指放在手腕大拇指侧,就可以简单感知自己的脉象了,初学者不妨先从脉的有力无力开始感知,多对比几人就知有力无力的程度了,脉有力者体质多充实或郁堵,无力者多虚弱。
笔者临床上对此类患者,常用的方剂是——益*八珍汤:即八珍汤加蒲*、鸡血藤、益母草、土鳖虫,又借鉴贤者经验,常加凌霄花。临床验证确有疗效。此处感谢《王渭川临床经验选》。
相关阅读
苏叶猫漫画中医:暗沉?长斑?两个问题,一种方法
拜托,别再盲目吃阿胶了:对你来讲不一定是好补品
苏叶猫漫画中药当归篇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