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书画名家没有它,就像美人没鼻子bul
TUhjnbcbe - 2021/9/16 17:42:00

印泥

作者:唐鲁孙

演播:姚科

本平台原创音频

转载请注明来源:《听见经典》

▎上下滑动查看原文


  印泥
  

作者:唐鲁孙

演播:姚科


  现代书画名家,写字作画有几件最苦恼的事;第一,想找几张着色着墨得心应手的好纸,真是千难万难;第二,除非您有制笔的高手朋友,特别订制,否则想买几枝挥洒自如的笔也是很困难;第三,凡是凝厚深润的好墨、老坑朱砂、色彩精炼的石青石绿、灵秀淡荡赭石藤*,都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瑰宝了;第四,是跟书画关系极为密切的印泥。在清末民初能得到极品印泥,已经是稀世珍宝了。我幼年时,在书房上学,除了念诵默背之外,看书还要加以圈点,也是重要窗课之一。一开始先看《史记》《汉书》,用的是江南官书局大字本,全书不别句读,看书的人要一边看,一边点句。文具盘里摆满了比牙签长一点象牙牛角的点书圈,有单圈、双圈、三圈、套圈、万子、梅花、三角、方胜等。第一遍看用单圈,第二遍看就点双圈或套圈,总之,每看一遍换一种不同式样的点书圈。所用的印泥,无非一般南纸店卖的所谓上等八宝朱砂印泥,装潢倒都是细瓷烧的山水、花鸟、仕女图样印色盒,印色用不了三几个月就干了,再加调印油,那可糟啦,夏季天热不论怎样揉搅卷翻,看起来表面上泥油匀称,两者交融,可是用起来,格格不入,不润不沾。冬季天冷,就是加倍翻拌,泥油依然两不相契,油印殊途。有人说,冬阳一曝,必定可以调和融化,如果趁着印泥未凉,尚可使用一时,等热气一过,泥油化分,泥硬油汪,整盒印色简直报销啦。
  于是想到何不针对这些毛病缺点自制点印泥来用呢?说来容易,做起来可不简单,虽然累次试制,都不理想,可是始终未曾气馁。
  先伯祖秋宸公当年服官浙江吴兴(湖州)的时候,幕府中有位老夫子鄢慕渊,虽然年纪很轻,他可是祖传擅制印泥的高手。因为宾东相处十分融洽,先伯祖卸任返平的时候,他把自己悉心调制的极品八宝藕丝印泥,一朱一紫,大约各有四两,放在一只仿定窑,有盖双格印池里,外面用一只紫檀木、织锦里、带提梁的套匣相赠。匣盖外面并且用隶书刻了“用行舍藏”四个字,风骨清劲,精练脱俗。不但印泥是灿若丹霞的极品,就连印盒印匣也是文房中稀有的珍玩。
  
  
  
  
  民国二十一年舍亲李栩厂组织轩渠轩诗钟雅集,有一次在故都名金石家寿石公寓所举行,在座有位张志鱼先生是位竹刻专家,并且擅长制泥。据他表示,他制印泥是经过海曲慕渊指点。我听到这消息,简直欣喜若狂。后来经过志鱼兄的引介到宣外永光寺中街鄢老的寓所求见。慕老极为念旧,知我是秋宸公侄孙,又是虔诚求教而来,欣然答应。
  谈制印色方面,自然是以朱砂为主要的原料,所以要得极品印泥,首先要精选朱砂。中国朱砂以湖南辰州所产的朱砂为最好。先用烧酒搓洗干净,在太阳下曝晒干透,入药碾细用擂钵慢研,总之,越细越好。然后取出放在乳钵里加入广胶水再研。然后再加滚水跟胶水等份,擂十几二十下后,把漂浮的朱砂,撇到瓷盆里。打底朱砂加胶加水再研,把浮起的朱砂,一次一次撇到瓷盆里澄清,表面会浮起一层*膘,用凉水再淘,看*水淘浄晒干,不要浮砂、底砂,专留中间菁华备用。这种朱砂叫做砂冻,晒干的就可使用,可是千万不可有尘土掺入。这是制印泥最基本而且最重要的工作,这个方法叫“乳朱砂法”。
  制造印泥主要原料除了朱砂外,还有一样是艾绒。理艾的方法首先摘去梗蒂,用筛子筛掉碎屑,专留艾叶,用棕绷搓揉,把艾叶外衣褪尽,再用乳钵磨研。然后用石灰水浸泡七八天,另换清水微火煎煮一天一夜,连续换水去艾叶*水,到*水变成透明,把艾叶干透,再筛再弹,艾叶里的黑心就可以全部去尽,大约一斤艾叶,最后仅能得到艾绒三至四钱,才算合格。
  近来有人提倡用藕丝,那要特别加工,如果加工不当,反而不如艾绒。调制印泥的油是霜降后选足粒的蓖麻子晒干放在避尘透风的竹篮里,等到第二年取出,先把蓖麻子用石舂捣碎,取蓖麻子油备用。蓖麻子油五斤、纯浄白芝麻油一斤、藜芦三两、猪牙皂二两、炮附子二两、干姜二两、白蜡五钱、藤*五钱、桃仁二两、土子一钱,共同倒入一瓷质容器里滚沸四小时,然后改用文火煨炙三天三夜,把渣滓全部滤净,剩下的油汁,贮入有盖的瓷罐,埋入阴凉土下三尺。阴冷十天后将罐取出再晒,夏季晒三天,冬季晒六天,等剩余水气完全消失,就可备用了。如果煅油一时用不完,将罐口严密固封,随时取用只要保存得好,可以百年不坏。一切原料都准备就绪,最后一道手续就是调和印色了。制朱砂或制银砂一两,制油二钱四分,寸方金箔六张,加煅油少量,以能拌合为标准,放在乳钵里,由里向外顺研,研到油不浮、砂不沉为最低尺度。如果能多研,遍数越多,颜色越鲜艳,而且不褪色。加入制过艾绒,顺研三百匝,放在阔口细瓷器皿里,上盖玻璃板晒五至七天,因为朱、艾、油三者刚刚调和,短时间内彼此尚不相融混,常用竹制扁簪随时翻腾拌搅,再经三个月后,朱、艾、油三者才能相混相合,仿佛胭脂初染才算大功告成,制成极品印泥。慕老后来把珍藏的煅油艾绒举以相赠。我幸得表兄王云骧的帮助,照慕老的指示一丝不苟地制成印泥九两,飞红染紫,果然算得上是印泥中精品。当年故都画家霜红楼主徐燕荪、花鸟名家陈半丁、湖社金潜厂金陶陶兄妹,有了得意佳构,时常到舍下来借用印泥。其中徐燕荪因为笔下快,产品多,所以借泥次数也多,专卖宋元花鸟的于非厂时常俏皮称徐燕荪是“揩油画家”,就是指此言。
  可惜当年来台仓促,这一罐经过名家指点精心炼制的印泥没有带出。现在在台湾想物色几两上好印泥,恐怕是可遇而不可求了。

朗诵者简介

朗诵者:姚科,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主持人,拥有一副磁性嗓音,是一位用灵*和声音融通世界的人。
1
查看完整版本: 书画名家没有它,就像美人没鼻子b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