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每周好文杏林春暖忆旧迹下
TUhjnbcbe - 2022/5/9 14:56:00
北京哪个白癜风医院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MEIZHOUHAOWEN

每周好文

三月初五

选自好书《名老中医之路》

序·清明·青·铭

又是一年清明时,校园中各式树木返青,抽新枝,出新芽,长新叶,各花竞放,花香充溢于小路,楼旁,姹紫嫣红,耀眼夺目。此为青,寓意春季的完全渗透,弥散四周,均是生机新绿。

又是一年清明时,我们缅怀故人,随春风捎去我们的思念,我们追思英烈,永远铭记他们的事迹,守护平定安稳的现世。此为铭,“没有忘记,就是永远在一起”,回忆,也是生命里无法割舍的珍贵。

《杏林春暖忆旧迹》

周凤梧

正文

虚心受益多

历时四年多,把经典学了一遍,打下了一定基础。于是跃跃欲试,总想把学到的理论验证于临床,亲友间偶有小恙者,便毛遂自荐,投药奔走。今日诊治,翌必往视,方释牵怀。无如取效者甚少,得验者不多,甚而也有束手无策者。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多方求教,不耻下问,以解迷惑。举例如下:

春·渐绿

01

张某,男,二十六岁,体硕身壮,病已三日,六脉洪数,舌苔*厚,脊背恶寒,统体灼热,头痛身痛,目赤不渴,闷烦泛哕,但喜食冷物,大便尚调,小便短赤,吐痰带血。检前医处方,乃小青龙汤加良姜、砂仁、陈皮等。方中桂枝用至四钱,麻*二钱,芍药五钱。阅方殊为惊骇,已知上述症状实为药误,爰拟小柴胡汤加蝉衣、连翘和解之。两进以后,热仍不解,诸证悉存。急请教于王静斋老先生。答云:此症不特应用石膏,更应大量重用才对。盖经云:春分前三十日民病疠,春分后六十日民病温。此乃疠也。除应用大蓟四两、火麻仁一两,先煎大蓟再和火麻仁捣烂为团,搓患者前胸后背及曲池、委中部外,应重用清瘟解*之品,该患者兼有咯血,更应加犀角钱许,并加绿豆衣一两以解前药之热*。至于恶寒,乃经所谓“热深厥亦深”之象也,何不敢重用石膏?盖热解则寒亦解矣。凡遇此等症,只要放胆用去,庶乎近焉。须知此乃疫疠之类,并非少阳之证,宜乎柴胡和解之不效也。依法处理,始转危为安。

02

季某,男,二十八岁,曾患淋病,愈后形体羸弱,夜梦盗汗。某医以其汗液冰冷,谓为汗未出透,更令其睡热炕出大汗,以是元气愈虚。证见下肢冰凉,阴囊湿冷,胸闷短气,腹两侧如柱两条,时作隐痛,胃纳不甘,时做美梦,咳吐白痰,咳时及黎明,每自汗岑岑,其最苦恼者为胸闷短气,亦为其所请急于解除之一端。按六脉濡弱无力,舌苔白而微腻,口不思饮。余认为系肾阴亏损,命火衰微之候。先拟开提理气以解胸闷,如蒌皮、薤白、砂仁、香附之类,两进无效。继用金匮肾气汤加金铃子、芦巴子、吴茱萸、小茴香等,连服四剂,病情虽无大瘥,据称统体已较前舒适。及至再次复诊,又突胸闷加剧,五内烦乱,苦楚难忍,此时已感束手。王老云:此属虚劳。虚劳一症,病难速已。应以王道功夫,冀其缓效。倘虚怯过甚,起初处方分量务宜从轻,每有一剂药仅重数钱者,见效则慢慢增加。所述前症用金匮肾气,实为正治,盖熟地腻膈,泽泻泄肾,均应减去。此等症总宜空动灵活,其理气之品如砂仁、香附等犯虚虚之戒,尤为不合;附子三钱不为多,肉桂现时无高货,用一钱五分或二钱均可。如胸闷不畅,可酌加补中益气丸二钱(包煎),有效则缓加。其腹如柱,乃肾气上冲之候,肾囊寒湿,属命门火衰之象。盖水火平衡,无火水难以布化,故下焦寒湿耳,桂附势在必用。照旨化裁,制配丸剂,经治半载,逐渐康复。

03

靳某,男,三十岁。症见脊膂恶寒灼热,晨起便溏,小溲短*,胃呆纳减,缠绵经月,形体渐羸,精神萎怠,脉细苔白。予以温脾益肾,引火归元,数剂不效。更医投以表补,病势益增,体力不支。我便同车求诊于徐鞠庐先生。立案云:恶寒身热,肢体疼痛,舌白不渴,脉浮细而数,呛咳白痰,气促而短,大便溏泄,小溲短赤,症系湿温误投表补,肠胃之湿热留恋不清,拟以苦温淡渗,化湿中之热。立方:西茵陈三钱,制川朴一钱,猪苓一钱五分,茯苓三钱,生薏仁五钱,白蔻一钱,大腹皮二钱,杏仁泥三钱,橘红一钱半,苦桔梗一钱,淡竹叶一钱五分,藿香梗一钱五分。进两剂之后,复诊案云:恶寒气短便溏皆减,仍肢体无力,微咳咽干不多饮,舌苔微*,按脉右关弦数特甚,肠胃湿热过重,仍拟茵陈四苓加味。三诊案云:两进茵陈四苓加味,脾湿渐化,恶寒颇减,咽干不渴,舌苔白腻带灰,大便溏泄,腹不痛。此系湿热得以下行,但胃纳不甘,仍宜前方佐健胃之品。继进四剂,诸证悉除。

04

孔某,男,六十八岁。头晕肢冷,面赤自汗,嘈杂烦满,呕哕不得,大便不畅,六脉洪大,两关特甚,舌苔*厚,已三日食水未进,卧床难起。慎思良久,无从着手,且年事已高,未敢疏方。遂代请吴少怀先生诊治。原案云:脉象两关弦数,舌苔白厚,湿热积于中脘,气机不舒,头晕恶心,嘈杂烦躁,自汗肢冷,水谷运迟,以致数日饮食少进,屡经调治,诸不相宜,拟辛开苦降法先理胃土,俾少进饮食再议。处方:姜半夏三钱,吴萸三分,炒*连一钱,茯苓三钱,广皮一钱五分,炒杭芍三钱,通草一钱五分,姜川朴五分,姜竹茹三钱,砂仁一克,生姜二片。煎好缓缓服下。复诊案云:昨进辛开苦降,今日脉来和缓,胃中湿热渐降,矢气而不更衣,头仍眩晕,微有烦躁,手足厥逆已少和,拟前法加减肝胃并调,心肾两交。即于前方去通草、砂仁,加淮小麦三钱,远志一钱五分,胆草四分。嗣进益气养胃而瘥。他如小儿之麻疹里陷,老妇之崩漏不止等症,无不晋谒专家,虔诚请教。

我认为钻研任何学问,自学虽是重要之路,但一旦遇有阻拦,还须有人指点,方才恍然有悟。自己艰苦用脑,时刻准备请教,虚怀若谷,披沙拣金,日积月累,方可较快入境。

经典书籍

中药方剂

DILIGENT

实践出真知

一九四〇年秋,济南警察局布告考试中医,经参加初复两试及格,领取执照后,始得在寓正式开业,嗣又在济南永安堂药店挂牌行医。自此以后,接触病人的机会日渐增多,除内科杂病外,它如经带胎产、痧痘惊疳、疮疡肿*等等,都经常接触。接触患者多了,更觉得自己知陋识浅,即所谓“书到用时方恨少”。这样,就迫使自己不停顿地抓紧学习,方法有三:第一,在药店柜台上检阅本市各医家的处方,以资观摩,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第二,利用诊余向药店药工学习膏丹丸散的制作程序,并亲自操作练习,同时还熟认了三百多种中药饮片;第三,结合诊疗中遇到的问题,利用夜间着重攻读临床各科医著,对照思索,记录心得。这时期读过的书有《笔花医镜》《医学心悟》《医宗金鉴》中的“杂病心法要诀”“妇科心法要诀”“幼科心法要诀”“删补名医方论”等部分以及《温病条辨》《温热经纬》《时方妙用》《医方集解》《济阴纲目》《医林改错》等。现在想来,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学习,效果是好的;而在永安堂的认药、制药,使我在临床处方遣药方面终生受益。现在我仍认为,医者不识药,终是一大憾事。

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不但熟悉了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对于某些疑难重症,也逐渐积累了一些经验。一九五三年秋,济南市发生了流行性乙型脑炎,医院收住的病员,西医治疗一般多采用冰敷降温,用磺胺类制剂,青、链、金、氯等抗生素以及对位氨基安香酸等药物,多数效果不理想,死亡率相当高。于是,市卫生局紧急组织中西医进行抢救。为了观察中医中药的疗效,取得经验,在传染病院将收住病员先由西医确诊,分成中医中药组和西医西药组进行对照观察,每组各分病人十二名。中医组由刘惠民、吴少怀、韦继贤和我四人负责。中医院五名、医院三名病员的治疗,并负责所有中药的配制和供应。在这些病员中,有十四岁的少年,也有六十岁的老人。共同症状是突发高热(40℃左右)、头痛、呕吐、抽搐、嗜眠、昏迷、烦躁和谵妄、头颈强直、四肢痉挛甚至偏瘫,或扬手踯足、昏狂不安等等。中医诊断证属湿温病而热重于湿,亟宜辛凉淡渗、芳香开窍,爰制以白虎汤加广犀角、飞滑石等大锅煎剂,普遍投服,另据病情分别给予局方至宝丹、安宫牛*散,或自制的清热镇痉散:羚羊角粉一两,白僵蚕八钱,蝎尾六钱,蜈蚣(隔纸炙)一条,天竺*、琥珀各四钱,朱砂、雄*各二钱,麝香四分,共为细粉,瓶装二分,成人每服二分,十二岁以下每服一分,病重者日服二至三次,白水送下。投服方法:灌服或鼻饲。经过短期治疗,所有上述患者均先后向愈,无一死亡。治疗结束后,曾详为总结。面对这样好的治疗效果,有的同志想不通。提出:“中药石膏的化学成分是硫酸钙,西医只是用它做石膏床、石膏绷带,并没有治疗疾病的功能,今天竟然用以治疗脑炎,想不通。发烧到四十度,中医不主张用冰囊之类的道理,也想不通。”其实,按中医理论,治湿温病禁忌汗、下、润,因为“汗之则神昏耳聋,甚则目瞑不欲言;下之则洞泄;润之则病深不能解”。根据这个原则,如用发汗剂、利尿剂、泻下剂,从中医学看来就不对路;尤其用冰囊冰敷这一招,在中医看来更不对头,因为这可使热无出路,迫邪内陷,造成恶化之局。看法不同不要紧,可以促使大家多动脑筋想问题。但是,应当尊重事实,应当尊重实践的经验。然而,在“想不通”的影响下,我们的治疗总结也就石沉大海了。但还必须指出的是,中医对此病的认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一九五五年七八月间发生的流行性乙型脑炎,就不同于一九五三年,辨证认为是属于湿温病湿重于热的范畴,在治则上除仍分别采用局方至宝丹及清热镇痉散以抢救回甦外,则著重以芳香化浊、辛开苦降、淡渗利湿法为主组方与之,那就不是上述白虎汤加味所能解决的了。

就我个人来说,通过参与这场抢救危重疾病的斗争实践,不论在辨证论治、立方遣药诸方面增加了不少新的知识,而且进一步认识到,祖国医学理论确有着深厚的实践基础。唯其如此,中医药学里的确蕴藏着许多闪光的瑰宝,这些瑰宝是前人千百年实践的结晶。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更高一级的实践,使它的科学内涵更加得到发扬。

结语

有志于学习中医的青年同志们:祖国医学是一门实用科学,要想达到一定的境地,必须刻苦勤奋,专心致志,既不能浅尝辄止,更不能畏难而退。须知在科学技术史上,没有一个有创造的学者不是辛勤的劳动者。任何优秀的科学家,都不是“天才”,而是在进取的思想指导下,对于复杂的社会生活进行深入地观察、体验、研究、分析以后,付出了艰苦劳动才能有所成就的。

几十年来,我涉身医林,回顾旧迹,虽为中医事业做了一点工作,但成就是微不足道的。现已年近古稀,总感到“时乎时乎不再来”的紧迫,又感到还有一些应当学习的医籍还没来得及阅读,因而每天除教学、指导、编写等工作外,仍要挤时间看看书刊,一有收益,辄觉欣快。身心疲怠时,唯有作画以自遣,绝少一登剧场之门。“老牛明知夕阳短,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当今与旧社会大不相同的优越条件下,愿与后学共勉之。

-完-

图片

来源于网络

文章

选自《名老中医之路》

排版

于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每周好文杏林春暖忆旧迹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