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对于修炼,主张“不可执于有为”,也“不可执于无为”。
“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除杂念是第一着”。
“人心既除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每日先静一时,待身心都安定了,气息都和平了,始将双目微闭,垂帘观照,心下肾上一寸三分之间,不即不离,勿忘勿助,万念俱泯,一灵独存,谓之正念。
“斯时也,于此念中活活泼泼,于彼气中悠悠扬扬,呼之至上,上不冲心,吸之至下,下不冲肾,一阖一辟,一往一来,行之一七二七,自然渐渐两肾火蒸,丹田气暖,息不用调而自调,气不用炼而自炼。气息既和,自然于上中下不出不入,无来无去,是为胎息,是为神息,是为真橐籥,真炉鼎,是为归根复命,是为玄牝之门,天地之根。
“气到此时,如花方蕊,如胎方胞,自然真炁薰蒸营卫,由尾闾穿夹脊升上泥丸,下鹊桥过重楼,至绛宫而落于中丹田,是为河车初动。
“但气至而神未全,非真动也,不可理他,我只微微凝照,守于中宫,自有无尽生机,所谓养鄞鄂者此也。行之一月二月,我神益静,静久则气益生,此为神生气、气生神之功也。或百日或百余日,精神益长,真气渐充,温温火候,血水有余,自然坎离交媾,乾坤会合,神融气畅,一时间,真气混合,自有一阵回风,上冲百脉,是为河车真动。
“中间若有一点灵光,觉在丹田,是为水底玄珠,土内*芽。尔时一阳来复,恍如红日初升,照于沧海之内,如雾如烟,若隐若现,则铅火生焉。方其乾坤坎离未交,虚无寂灭,神凝于中,功无间断,打成一团,是为五行配合。至若水火相交,二候采取,河车逆转,四候得药,神居于内,丹光不离,谓之大周天,谓之行九转大还也。此时一点至阳之精,凝结于中,隐藏于欲净情寂之时,而有象有形,至此地位,息住于胎,内外温养,顷刻无差,又谓之十月功夫也。”
修炼必须“凝神调息”,怎样做到凝神调息呢?
张三丰说:“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入其内也。心未清时,眼勿乱闭。先自劝自勉,劝得回来,清凉恬淡,始行收入气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后如坐高山而视众山众水,如燃天灯而照九幽九昧,所谓凝神于虚者此也。
“调息不难,心神一静,随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调息也。调息者,调度阴阳之息与心中之气相会于气穴中。心止于脐下曰凝神,气归于脐下曰调息,神息相依,守其清静自然曰勿忘,顺其清静自然曰勿助,勿忘勿助,以默以柔,息活泼而心自在,即用钻字诀,以虚空为藏心之所,以昏默为息神之乡,三番两次,澄之又澄,忽然神息相忘,神气融合,不觉恍然阳生而人如醉矣。
“凝神调息,只要心平气和。心平则神凝,气和则息调。心平,平字最妙。心不起波之谓平,心执其中之谓平,平即在此中也。心在此中乃不起波,此中即丹经之玄关一窍也。修炼不知玄关,无论其他,只此便如入暗室一般,从何下手?玄关者,气穴也。气穴者,神入气中,如在深穴之中也。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
修炼还必须“守中”,什么是中呢?
张三丰说“大道从中字入门,所谓中字者,一在身中,一不在身中”。“第一寻身中之中”,“于脐下一寸三分处,不即不离,此寻身中之中也”。“第二求不在身中之中”,“中庸云喜怒哀乐之未发,此未发时不闻不见,戒慎幽独,自然性定神清,神清气慧,到此方见本来面目,此求不在身中之中也”。“以在身中之中求不在身中之中,然后人欲易净,天理复明,千古圣贤仙佛,皆以此为第一步功夫”。
张三丰的修炼功法,对指导现在的气功,是很有益的。
关于张三丰的武技,《道统源流》里说他“好道善剑”。而在《三丰全集传考记》里,祗园居士则说他“手执刀尺”。《刀尺赋》也说:“三丰先生常携刀尺以邀游……客有怪者,不知其由。先生乃为之赋曰:斯刀也能开混沌,斯尺也用絜蓬莱,故相随而不失,知造化之剪裁……刀兮刀兮妙之又妙,尺兮尺兮要所必要,匪欧冶之能溶,匪公输之能造,与我偕行,任他嘲笑……一刀一尺遍天涯,四海无家却有家,破衲补成云片片,袖中笼着大丹砂”。善剑也好,手执刀尺也好,总之刀剑和铁尺都是武器,会使武器,不能说他不会武功吧。
在《明史艺文类》里载有张三丰所著《金丹直指》一卷,《金丹秘决》一卷。据说明代刊行的张三丰文集后已散失,清雍正年间汪锡龄自称亲遇张三丰,得以将其文集整理复旧,《张三丰先生生全集》是汪锡龄的六世孙汪昙所献,于清道光年间加以补充而成。其中收集的资料较杂,有兴研究张三丰的读者何妨一阅。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