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只讲一个汉字:“干”,“干”是《说文》个部首汉字之一,“干”部共有三个汉字,但今天只讲“干”字。
现代汉语部部首方案仍有“干”部,部属汉字多作音符构成形声字。比如“肝、杆、秆、岸”等。
“干”字的详情如下:
干。读音有三个:
(一)gān。这是中华书局注音版《说文解字》标注的读音,给的解释是:“干,犯也。从反入,从一。”
许慎认为干是会意字,本义是侵犯。认为“干”字的字形是反着写的“入”。王筠《说文释例》:“然从入而倒之者,言其入之也不顺。”而所从之一,则非一字也,但言有是物焉而不顺理以入之耳。”要“入”,但是有“一”这个物存在,所以“入”的不顺利。所以,“干”会意为“侵犯”。显然,这是依照“干”字符号化的字形进行的解释。
但随着远古文字资料发现得越来越多,特别是甲骨文、金文资料的增多,文字学家们发现,“干”是象形字。如图:
(干字的字形演变)
在甲骨文和金文里,“干”都像带有羽饰的盾形。甲骨文中部的方框和金文中部的肥笔是盾身,盾下有鐏,盾上的笔画像羽饰,后世人们为了书写方便,肥笔线条化,最终变成了一横。所以,干的本义应当是“盾”,是古代用来挡住刀箭,卫护自身的兵器。干的“盾”义,在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均可见。
(商代的士兵)
干是武器,杨树达先生《积微居小学述林·释干》也有称:“(金文)象器分枝可以刺入及有柄之形。”他认为“初民争斗之际,随手伐其竹木为兵,进可攻犯,退可防守。”可以作为补充。
《说文》“盾”部另有盾字,为什么还会有“干”呢?因为方言。《方言》卷九:“盾自关而东或谓之瞂,或谓之干,关西谓之盾。”
(盾)
“干”作为盾的本义,典籍中实例很多。《书·牧誓》:“称尔戈,比尔干,立尔矛,予其誓。”举起你们的戈,排列好你们的盾,竖立起你们的矛,我就要宣誓了。《荀子·解蔽》:“凤凰秋秋,其翼若干,其声若箫。”杨倞注:“干,楯也。”这是引用旧本《诗经》的诗句,今本已不见此诗。凤凰翩翩起舞飞翔,它的翅膀像盾牌一样,这的鸣声像洞箫一样。
在本义之外,干的用法还有很多,比如:
(1)触犯;冒犯。这是《说文》给干的解释,但这个实际上是干的引申义。比如《左传·文公四年》:“君辱贶之,其敢干大礼以自取戾。”君王赐宴,哪里敢触犯大礼来自取罪过?
(2)扰乱;干扰。比如杜甫《兵车行》:“哭声直上干云霄。”
(油画《兵车行》局部)
(3)求取;干求。《尔雅·释言》:“干,求也,”《论语·为*》:“子张学干禄。”就是子张学习求取禄位。
(4)干预;干涉。杜甫《秋兴八首》之八:“綵笔昔曾干气象,白头吟望苦低垂。”即用此义。
(5)关涉。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注意这种用法与上一用法的差别。
(6)岸;水畔。《集韵·寒韵》:“干,水涯也。”《诗·魏风·伐檀》:“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毛传》:“干,厓也。”砍伐檀树响叮当,放在河边两岸上。
(《伐檀》诗意)
(7)量词。有两个用法:其一,相当于“个”。《字汇·干部》:“干,数竹木亦曰干,犹言个也。”《资治通鉴·唐德宗建中元年》:“知院官始见不稔之端,先申,至某月如干蠲免,某月须如干救助。”胡三省注引程大昌曰:“干,犹个也”;其二,相当于“伙”、“帮”。《红楼梦》第五十九回:“那婆子深妒袭人、晴雯一干人……凡见了这一干人,心中又畏又让。”
(宝玉和他的大丫头们)
(8)江南把山垅之间的地段叫干。《字汇补·干部》:“干,江南谓山垅之间曰干。故金陵有大长干、小长干、东长干,俱地名。”
(9)通“涧”。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干,假借为涧。”《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流水清清水溪涧,林木幽幽终南山。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10)通“乾”。用法有二:其一,没有水分或水分很少。与“湿”相对。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乾部》:“干,假借为乾。”《庄子·田子方》:“老聃新沐,方将被发而干。”唐代陆德明释文:“而干,本或作乾。”(孔子去见老聃时,)老聃新洗了头发,正披散着头发晾干;其二,相当于“空”,“白白”。元杜仁杰《喻情》:“相扑汉卖药干陪了擂。”“相扑汉卖药——干陪了擂”已经发展成为歇后语。
(孔子见老子画像石)
现代汉语,干是乾的简化字,在用到繁体字时,不能把所有的“干”字都繁化成“乾”,只有在表示上述两种意义时,干的繁体才写作“乾”。可以简单记一下,用于“乾燥、乾净、喝乾”,这些词,“干”可以写成“乾”。
(11)通“矸”。砂石。《集韵·翰韵》:“矸,石也。或省。”《字汇补·干部》:“干,与矸同。”《荀子·王制》:“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杨倞注:“干读为矸。”南海有羽毛、象牙、犀牛皮、曾青、朱砂,而中原各国可以得到并使用它们。
(朱砂原石)
(12)国名。也有两个用法:其一,通“邗”。即吴国。其二,古“干国”,在今安徽省凤阳县东南。
此外,干还是姓氏,《通志》有载。
(二)gà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释言》用法有三:
(1)捍卫。《尔雅·释言》“干,扞也。”郭璞注:“相扞卫。”《诗·周南·兔罝(jū,捕捉兔子的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毛传》:“干,扞也。”武士英姿雄赳赳,公侯卫国好屏障。
(2)立,建立。《水浒全传》第一百一十二回:“后知张顺干了功劳,打听得焦山下船,取茆港。”
(3)“幹”的简化字,“榦”的正体字。但也可以直接用“干”。即:用到繁体字时,不能把所有的“干”字都繁化成“乾”,也不能都写成“幹”或“榦”,只有“树干、干线、(树的)干部”等意义时繁体字可以写成“幹”或“榦”。
(树干)
(三)àn。这个读音出自《集韵》。通“豻”。胡地野狗。《集韵·翰韵》:“豻,《说文》:‘胡地野狗。’……亦省。”《仪礼·大射》:“大侯九十,参七十,干五十。”有熊饰的射布距离九十步;有豹、麋装饰的射布距离七十步;有野狗装饰的射布距离五十步。
干的小篆写法如图:
(干的小篆写法)
(第课,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