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根部如果发生病害,他不像桑叶病害那样一眼就能看出,但是桑农伯伯可以提前预防哦!今天就给桑农伯伯分享一下关于桑树根部桑紫纹羽病的防治方法以及它的发病症状,一起来看一下吧!
桑紫纹羽病也叫做霉根、烂蒲头、泥龙,是为害桑树根部的重要病害之一。
症状
这种病害的病菌一般先会侵入幼嫩的新根里,然后才延伸到较粗的支根,最后一直蔓延到主根。发病时,根皮最初变*褐色,失去光泽,而后逐渐变黑褐色。病根的表面缠有丝绵状的紫红色病原物(根状菌索和菌核)。随病势的发展,常在露出地面的树千基部及土面形成一层紫红色的绒状菌膜。
桑树受害后,枝叶生长缓慢,叶小、色*。随着病势加剧,枝梢先端或细小枝枯死,最后全株枯死,根部皮层腐烂呈黑色,只剩下相互脱离的栓皮和木质部,枯死的病株和桑苗容易被连根拔起,拔起时,根部只有未腐烂的木质部,栓皮不腐烂像套管状留在土中。苗木病死较快,但成长植株病死需经一年或数年不等。
病原
担子菌,属一种真菌。病菌(菌索和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越夏,并能生存多年,本病主要靠病根、水流和农具等接触传染。
发病规律:病原菌具有侵染寄主植物根系和利用土壤中有机物质营腐生生活能力.病菌能在土壤中生存3~5年,土壤中的菌核和菌索在适当条件下,随时能生长出营养菌丝,侵人新的寄主植物幼根,并蔓延到侧根和主根。
所以桑园发病时,常以病株为中心,向四周扩展,一般呈点段状发病,桑园及苗闻在挖除病树、病苗后,带病细根残留在土内,连续种桑、培苗,会使发病加剧,只有轮作水稻多年后才能重新裁桑、育苗。
桑园积水或土壤过酸以及砂质的桑园发病较多。桑地间作带病的甘薯、马铃薯等农作物极易造成传播。有病桑苗是远距离传播病害的重要原因。
防治方法
检疫和消*。禁止到病区调运苗木,栽植前剔除病苗并及时烧毁。对疑病桑苗用45*C温汤浸泡20~30分钟,或用25%多菌灵倍液杀灭根组织内外的菌丝。
(2)挖除病株与土壤处理。及时挖除病株连同残根一起烧毁,并将病株周围的桑树挖去若干株再在病株四周挖0.3米宽1米深的隔离沟(挖出的土堆于病土区),而后松t,再用20%福尔马林液喷洒密闭消*,待半月后再种桑。
(3)轮作与土壤诊断。病重桑园或苗地,挖除病株后改种水稻、玉米、麦类等,经3~5年再种桑树或育苗。新辟桑园需要了解前作有否紫纹羽病,可先裁种萝卜或将30厘米长的细桑条埋人15~20厘米深的中;经40~50天后挖起检查,如果无紫红色菌丝,则适宜种桑树。
(4)加强桑园土壤管理。桑园严禁间作感病作物。沟底低洼桑园注意开沟排水,防止桑园多湿,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
桑农伯伯一定要加强桑园的土壤管理,防止桑树交叉感染。看完了这篇文章,希望可帮助到更多的桑农伯伯,也可以分享给身边需要的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