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端午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又是一年粽飘香
TUhjnbcbe - 2022/12/9 22:21:00

端午节五月初五,也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的屈原投汨罗江殉国的日子。

史料记载,公元前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笔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

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已有两千多年。

端午习俗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重大习俗,至于赛龙舟这个习俗从何而起,还是来源于历史典故。根据古时传说,屈原含冤投江之后,楚国人十分悲伤,他们相信楚原是忠心贤臣,便划船去拯救屈原。

然而当他们奋力到达洞庭湖时却不见屈原的踪迹了,他们担心湖中的鱼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借划龙舟来驱散湖中的鱼。后来每年的端午节都会有赛龙舟活动,赛龙舟之习俗盛行于当时的吴、越、楚三国。之后人们以端午赛龙舟的方式来祈祷风调雨顺。

端午吃粽子也是一个重要习俗,粽子又被称为“筒粽”、“角黍”,每年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每个地方的粽子口味和馅料都有所不同,粽子最初为了祭祀祖先神灵,但是屈原投江那天也正是五月初五,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便向江中的鱼虾投入粽子。

粽子的起源远早于屈原时期,为了纪念屈原,后人才坚持端午吃粽子,慢慢就形成了这样的习俗。吃粽子的习俗在中国各地都盛行,也是对伟大诗人屈原的怀念。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狭长的叶片也含有挥发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窍、健骨消滞、杀虫灭菌的药物。

端午节系五彩绳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古代以五月为恶月,以其天气炎蒸,疾病易于流行。因而,以彩色丝线系于臂,谓可保平安健康,又谓能避刀兵之灾。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五彩线是用五种颜色的丝编成,分别是青、白、红、黑、*,从阴阳五行学说来讲分别代表木、金、火、水、土,同时象征东、西、南、北、中,蕴含着五方神力。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端午时节及节后,气候炎热,蝇虫飞动,*气上升,疫病萌发。

雄*酒有杀菌驱虫解五*的功效,用雄*泡酒,可以祛*解痒。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酒,意在消*防病,虫豸不叮。把雄*酒洒在墙角、床底等处,可以驱虫,清洁环境。

雄*酒是具有一定*性,所以不要随意饮用,遵古法炮制的雄*酒才能喝。

端午养生

过端午节,体育娱乐活动无疑是重要内容,龙舟竞渡的盛况、水中抢鸭的野趣、远足登山的壮景等,都在昭示大家:热天也需要运动。虽然不必有“夏练三伏”的强度,但适度动一动,出出汗,对机体是大有好处的。

夏日多湿多热,阳气也足。此时,神宜安,心宜静。心底清凉,没有过多杂念,行为就会不急不躁。宜夜卧早起,中午安排一定的睡眠时间,以充沛精力,增强体力。饮食要清淡。

夏季气温高,炎热难耐,防暑避暑是必要的,但也不要过分怕热,也不要过分怕晒。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天地的一个循环,人体要顺应这个循环,如果热天总呆在凉的地方,自身的“防暑系统”就得不到锻炼,长此以往功能就会逐渐退化,反而不利于健康。

端午美食

材料:

糯米20斤、花生1斤、去皮绿豆1斤、红豆1斤、薏米1斤、白果豆1斤、香菇l斤、萝卜干5两、粽叶、水草

调料:

盐1两,生抽3两、蘑菇精3两,白糖4两,花生油4两,十三香适量

做法:

1.把糯米、花生、去皮绿豆、红豆、薏米、白果豆分别泡8小时,倒到比较密的塑料筐沥干水份,香菇泡软切粒、萝卜干洗净切粒。

2.粽叶泡洗干净备用。

3.起锅下少许油,倒入香菇粒、萝卜干,慢火炒香后,倒出待用。

4.把所有食材倒到—个大不锈钢盆里,用盐、生抽、白糖、蘑菇精、十三香、花生油调味拌均匀。

5.将两张粽叶叠加,放入拌好的糯米,折叠成漏斗,将粽叶裹紧,用水草将粽子绑紧。

6.把包好的粽子放到开水中煮4个小时即可捞起。

1
查看完整版本: 端午节彩线轻缠红玉臂,又是一年粽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