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根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阮元在焉紫石凝英粤博端砚艺术展下
TUhjnbcbe - 2022/12/10 21:43:00

“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本展览展出馆藏端砚精品多。

老坑,在宋代已有开采,开采老坑石是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老坑洞口地势低,洞底在西江水下百余米深处。雨季江水上涨时能将洞口淹没,干旱的冬季洞内仍然存有积水。采石多在冬季进行,排干积水是采石前必做的一项工程。古时候,数十人排坐在洞内,用竹箕、陶罐将洞内的积水一罐一罐传至洞口,耗时两个月左右才能将水淘干,历史上老坑总共开了不过二十次,90年代时已封坑,不再开采了。这方端石桐叶砚是由老坑的砚石制作的,砚背随形巧雕梧桐叶纹,生动别致。老坑的砚石细滑娇嫩,石品花纹丰富,是最受追捧的名贵砚石,冰纹与朱砂斑是只有老坑石才有的花纹。

除老坑石外,还有一些著名的坑口如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等等,其中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在端溪诸坑中石质最优,俗称“三大名坑”。天蝠云龙砚具备麻子坑石的特点石质细嫩油润,石品花纹丰富,且有石眼,传说乾隆年间高要县有一位名为“陈麻子”的人发现了此坑,并冒险开采,所以将此坑洞命名为“麻子坑”。

不同的坑口出产的石质各不同,每个坑的砚石都有其特有的石质及石色。端石各坑洞石色有所不同,是由各坑洞砚石矿物成分的差异决定的。而由于构成各坑洞砚石矿物的主要成分比较接近,又决定了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大多是以紫色为基本色调。

在我国品类众多的石砚中,惟有端砚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和花纹,石品花纹是各种矿物质在端石中局部聚集。端石夔纹长方砚雕工精细,砚中含有端石中最为名贵的石品花纹之一鱼脑冻,照片显示的就是鱼脑冻,有鱼脑冻的的端石特别细腻、幼嫩,就象“小儿肌肤”一般。鱼脑冻只在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砚石中出现,因其名贵,制砚过程中往往被完整保留于砚堂。

从唐宋时期到明清时期,端砚的形制经历了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可归纳为规矩砚、象形砚以及随形砚三大类。

由一方砚分为两个长方形的砚形称为双履砚,这种砚较为实用方便。可同时磨不同的墨,古人常用其中的一方磨墨,另一方磨朱砂等;也可以一方磨浓墨,另一方磨淡墨。有的双履砚可左右分离,成为对砚,这种对砚的形式一直传至后世,甚至演变为一块佳石一剖为二,成为左右对称的纯欣赏性对砚。

端石双凤随形砚

端石长方形板砚

端石灵芝如意砚

清乾隆端石云汉昭回砚

清初至乾隆五岳真形随形砚

清道光端石东坡笠砚

清光绪端石荷叶砚

清代端石如意纹腰鼓型砚

端石田鼠棉豆砚

清末端石圆形石渠砚

清光绪端石云纹随形砚

清同治至光绪端石雕花瓜形砚

清光绪端石灯笼池砚

清晚期端石云蝠砚

民国长方形砚

大明钟形砚

嘉庆阮元铭端石砚

清代中期端石灵芝池砚

道光鱼形端石砚

清代晚期端石龙虎纹砚

清光绪百蝠长方砚

清中端石兰亭砚

乾隆松云图砚

乾隆蕉叶端石长方砚

王东华拍摄资料

本文图片除王华东拍摄外均为乐艺会艺术图库资料

文字摘录自展览解说词

欢迎转发

谢绝未经同意直接拷贝到自己公微号发布

1
查看完整版本: 阮元在焉紫石凝英粤博端砚艺术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