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南山自古以来,流传着很多修行者故事,至今仍被不少人津津乐道,有些人物故事让人感觉很虚幻,大家觉得这不可能发生。
也有一些人认为,那些故事中的人,确实存在,例如以下这位平平无奇的张先生,至今让人想起来,都觉得佩服不已。
有一年深秋,老道长带着我下山买过冬的粮食,到了小集市吃面条,见到张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地在那角落草棚中,卖他的朱砂石。
张先生是一位个子矮小,行动迟缓,身穿破旧青袍的一位老者,每年立秋的季节,他都会挑着一担像鹅卵石一般大小的朱砂石前来,在终南下的小集市售卖,到了立冬才会离开,没人知道他从哪里来,也没人知道他会去哪里。
由于质量上乘,价格公道又平易近人,不少到小集市买他朱砂石的老村民,都很喜欢跟他打交道,并且愿意为他宣传,邀请乡朋买张先生的朱砂石,他的生意自然红火起来。
张先生的摊子,在小集市的角落,用几根树木撑起的一个茅棚,面积不算大,总共才那三四平方米,一杆秤,一担箩筐,就是张先生的全部家当,集市有面馆,平时上厕所就去附近的公厕,洗澡就去澡堂子,睡觉就在这茅棚里。
有人问张先生是哪里人?从哪里来的呢?为什么每年秋天来冬天又走?
张先生说自己从终南山上的道观来,秋天在这个地方卖朱砂石,所得的钱用来维持道观的日常,以及自己和师父的生活,卖完了石头,就买些米面回去过冬了。
众人见张先生这样说,看着眼前这位六七十岁的老人,还要为生活奔波,照顾师父,实在不容易,再问其他事情,例如是哪个山峪中的道观,张先生没有再说,只是以师父不愿被打挠,就此作罢了。
我和老道长吃完面条,也去跟张先生打招呼,顺便挑几块朱砂石回去,研磨成朱砂粉,可以用来办事情。
这时小集市中出现一个疯子,喜欢到处吃人家的水果,有的地摊老板不计较,就任由疯子吃,有的地摊老板心痛水果,举起棍子作势赶走疯子。
可疯子就是疯子,没人知道他在想什么,人家的水果任他吃,他拿一个就走,有的不让他吃,他见到棍子也不怕,拿起一个水果继续走,口中念叻着什么,没人听得懂。
疯子这回到了张先生的摊子前,看着桌上那些红彤彤的朱砂石,伸手就去拿起一个,刚要往嘴里塞,张先生眼疾手快,拿起称秆往疯子的手上拍去,刚好拍中快到嘴巴的那颗朱砂石,将那粒石头拍掉在地上。
疯子看到弯腰去捡,张先生用手中的称钩,往疯子的衣领一扣,再顺势一拖,把疯子拖到茅棚一角,这一系列动作如行云流水般,众人看到以为自己眼花了,这哪里像平时动作缓慢的张先生呢!
疯子被这么一扣,一屁股坐在茅棚的角落上,双眼直勾勾的看着张先生,身体不敢动一下。
张先生细细打量了一下疯子的脸,又用几根手指掐着疯子左手中指,像把脉一样,良久才放开。
我和老道长看到张先生的这番动作,心中不禁有些惊讶,这时,一位老妇人走来,拉起疯子,一边拍他屁股上的灰尘,一边向周围的人道歉,说孩子不懂事,给各位添麻烦了。
两母子刚想离开,张先生把他们叫住问道,是不是你的丈夫走了后,孩子受刺激过度就不正常了?
疯子母亲一听,连忙点头应答,并说前些年,家里挖水井,挖好后没来得及盖表面,丈夫那晚喝醉酒掉下去,结果就走了,后来儿子也许是思念过度,变成了现在这样子。
张先生听罢,说了一句可怜天下父母心,拿出一块最大的朱砂石,请那位母亲带回家,投入那水井中,等它化开后,就用井水帮你儿子洗澡。
那位母亲虽然不知道张先生什么来历,也不明白他叫自己这样做的用意,不过既然他这样说,肯定有他的道理,捧着那块朱砂石,带着儿子就回家了。
我和老道长看到这里,知道这位张先生肯定不是简单的人,也应了老道长以前常说的话:越是修为境界高的人,往往越是沉稳低调。没有过多打挠,挑了几块朱砂石,就辞别了张先生,回了道观。
过了一段时间,将近立冬的时节,我到山下的小集市买些油,见到张先生还是一如既往地在那角落上摆摊,唯一不同的是,这回他身边多了一位年轻人帮忙卖朱砂石,手脚还是很麻利的,再细看一眼,那年轻人正是前段时间的那个疯子。
我有些不明所以,问了周围店铺的老板才知道,那年轻人拜了张先生为师,过段时间应该会跟着入山修行了。
原来如此,这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你们在平常生活中,有遇到过外表普通,实际修行很好的人吗?欢迎留言评论转发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