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才子佳人、巾帼枭雄、庙堂庖厨……古戏楼上演了一桩桩赏心乐事,见证了一件件悲欢离合,也记录了千年龙城的人情世故和历史更迭。
常州现存古戏楼不满10座,咱大新北的孟河、西夏墅就各有一座。
万绥东岳庙戏楼
孟河
观古
万绥东岳庙戏楼,距东岳庙大殿约三十米,是东岳庙的附属建筑。始建于唐贞观五年(),距今已有年。
宋嘉定,明永乐、嘉靖,清顺治、康熙、乾隆年间万绥东岳庙戏楼均曾修理,现存建筑为道光二十六年()重建,年又原样整体修缮。
▲万绥戏楼旧貌
知今
大殿坐西向东,单檐歇山顶,砖木结构,脊作大顶翻筋,屋檐起翘,高出屋面发八角合顶,中绘藻井。
▲藻井位于戏台上方,演出时,藻井仿佛一个共鸣箱,使演员发出的声音向上聚集,变得洪亮且圆润,再将声音反弹向各个方向,产生余音绕梁的音响效果。
戏楼平面呈凸形,后台面阔14.5米、进深4.6米,高7米,两侧是化妆间。前台面阔6米,进深5.6米,顶高7.2米,台高2.3米。
台前原有广场达一千多平方米,可供数千人观赏。
▲图中右侧栏杆处为乐池
戏楼左侧另架子台,供乐队演奏,舞台和乐池都面对观众,这在常州古戏楼中绝无仅有,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
赏心
舞台正面板壁绘有国画,两侧书对联一副。
台口两侧柱上有对联为:离合悲欢,天下事如斯而已;生旦丑净,世间人尽乎此矣。台口上方悬匾额曰:作如是观。
后台板壁上记载了清代末年到民国年间,浙、皖、沪、苏等地来此演出的戏班名称、戏目、主角姓名等,虽经时光磨损,痕迹依稀可辨。
如光绪十五年()四月,福胜班于此演《邓家堡》、《蜈蚣岭》、《天水关》;光绪二十四年()七月初八夜,福胜班于此演《东川图》、《红泥关》、《定中原》、《六月雪》、《看亲家》、《凤凰山》、《祭宝塔》;光绪二十六年()福胜班于此演《定*山》、《长坂坡》;光绪二十八年()福胜班于此演《解珠宝》;民国七年()大金秀班及淮阳全福班等在此演出……
乐事
每年农历3月28和10月初六是西夏墅“作节”的日子,每当此时,古戏楼都会鸣金开锣,演员们粉墨登场,唱出一曲曲人间词话。
▲据“封神演义”记载,东岳庙每年要举行两次盛大的庙会。一次是农历三月廿八,东岳大帝的诞生日,香客坐夜念经、烧香拜神;另一次是每年的农历十月初六是东岳大帝行身出会的日子,此日东岳大帝出巡四方,视察民间祸福、吉凶。
梅村戏楼
西夏墅
观古
西夏墅梅村戏楼始建于宋代,后在战乱中遭破坏。清康熙二十七年()重建,同治二年重修。年12月按原貌修复。
飞檐翘角出何年,粉墨衣冠合管弦,演尽人间悲喜剧,民风质朴共骈真。
——严金海咏梅村古戏楼
年11月7日,武进县人民*府公布梅村戏楼为县文物保护点。年12月23日,常州市人民*府以“常武地区戏楼群”名称调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年6月5日,江苏省人民*府以“常州戏楼群”名称公布为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旧时戏楼建成后上演的第一本开台戏,要请一位名气响亮、艺高胆大的武生来“破台”,即在表演武戏时一个跟斗翻上去,一脚踢破戏台正中的椽瓦,让阳光照进戏台,才大吉大利。
知今
梅村戏楼坐落于梅林村东林寺前,坐南朝北,上下两层各三间,歇山顶砖木结构,立柱下为明代蘑菇型石础。
共踏秋光入翠微,丹枫萧槭洒朝霏。云浮树杪悬残雨,烟袅溪头隐落晖。行客到应停草屐,居人间共掩荆扉。清风悠忽从空起,扫尽烟霾何处飞。
——谢应芳《东林烟雨》
舞台呈“凸”字形,略微外凸约1米,顶部拱形、重檐,前檐略微凹弧,戗角高翘,风格古朴,造型考究。台檐下悬挂“梅村真武庙戏楼”匾额。
戏台面宽4.5米,进深4.5米,高3.5米,台面距地面2.5米。台后三间通阔10米余,进深6檩7米。
台前装有红漆木板排门,镌刻着精致的花纹。演戏时,脱掉排门,演完戏散场后再把排门上好。
戏楼前有近平方米的开阔地,供观众看戏。
赏心
旧时古戏楼,古色古香的楼台顶上雕龙画凤,正中有一块大匾,上写“仁神怡和”四个大字。戏台两旁有一副对联,上联是“闹哄哄上台,冷清清下台,上台应想下台日”,下联是“忙碌碌做戏,静悄悄看戏,做戏予望看戏人”。
化妆室壁间隐然可见演员涂画的脸谱、演出记录等墨迹,其中记有民国七年()常州“大金秀”等班在此演出《打棍出箱》、《渭水河》、《演火棍》、《拿康巴》、《辛安驿》、《朱砂痣》等戏。
乐事
开戏时,戏楼前一棵银杏树旁,便会摆满前来做小生意的摊贩,有卖冰糖葫芦的,有卖凉粉小馄饨的,有卖长生果瓜子的,场面相当热闹。
原先的农历三月三地方百姓都云集到此,举行隆重的庙会活动。这时,梅村戏楼总要开锣唱大戏,举行群众性的文娱活动。一般当天下午演一场,晚上演一场,有时也会连演几天。
解放后,梅村戏楼依旧在每年的三月三演戏。
现在,庙会虽然消失了,作节的风俗仍在。当地人买菜备酒,呼亲唤友,欢聚交流一番。
经过一百多年的风雨侵蚀,原戏楼破旧不堪,至年三月三演出一场戏后,已成危房,遂停止演出。年11月,由市、区、镇三级*府共同出资30万元,对梅村戏楼进行重新修复,工程至年2月竣工。
青砖黛瓦,飞檐翘脊,
楼前窗台透明,廊旁灯笼高挂。
历经百年风霜,梅村戏楼又重回人们视线。
千言万语,不如找个时间咱们一起去听戏。
撰稿/编辑禾火人
摄影小建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为示意,非万绥和梅村戏楼实景;梅村戏楼介绍取自于《世说西夏墅》,部分文字素材搜集自网络。